<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鲜拾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家居青岛,从小闻着大海的味道长大。外地人说大海有股腥味,而久居海边的人面对着大海的时候总要深深的吸一口气,沁人肺腑的感觉让人陶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家居海边的人,饭桌上总少不了海鲜,这是大海的馈赠,滋养着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春夏秋冬,土地随着季节的变化收获着谷物和果实,而耕耘大海就是在不同季节里捕捞出当季的鱼虾,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春天开凌梭鱼,面条鱼过后就是发着绿光鲅鱼,金光闪闪的黄花鱼,银色的带鱼,接踵而至,从蔚蓝色的大海涌上岸来。只有居住在海边的人才有机会品尝最为鲜美的海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自然界的进化论里,世界上的生物都是从大海里孕育出来的,大海里的各种各样的鱼、鳖、虾、蟹也是千奇百怪,各种海鲜的做法更是各有千秋。我不是美食家,对烹饪也是一知半解,但我喜欢青岛最简单的海鲜加工的做法,那就是一煮了之。中央台的一个美食节目中详细的介绍了烟台人加工海鲜的精致,即便再普通的螺也是用酱爆炒,让酱汁完全浸入螺壳,融入螺肉之中。而青岛人则没有那么繁琐的工艺,放入水中开锅即可捞出,完全品味螺最完美的鲜味。喝啤酒吃蛤蜊,如今成了青岛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青岛人吃蛤蜊大多是清水煮开,就在蛤蜊刚刚张口的瞬间关火,用余温让锅里的蛤蜊完全张口,这种火候的掌握就像北京人吃爆肚一样,肚丝放入水中就在几秒钟之间,否则就没有爆肚脆生的口感。我在青岛去过女姑口附近远近闻名的一家饭店,饭店里所有的海鲜都放在地上的盆里,你点的鱼虾螺都在你还没回到桌前就已经扔到锅里了,来这吃饭的人都是冲着这个速度,冲着这个纯正的鲜味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岛人愿意吃当地海鲜,无论虾、螺的品尝标准就是回味甘甜,尤其是像琵琶虾和海螺,就在嗓子眼上有股淡淡的甜味,那就是当地海鲜的味道。我图书馆工作的时候,看到五六十年代的出版的一本烹饪书,上面说到黄花鱼的做法与选料,最好选用青岛黄海捕捞的为最。母亲的学生从台湾回来省亲,我设宴款待这位老先生,只见他不听老伴的劝阻不断的拿一个又一个的海螺吃个不停,我大为不解难道四面是海的台湾岛没有海螺吗?先生说,台湾有海螺但味道寡淡远没有青岛海螺味道的鲜美,这也许是纬度不同所产的海鲜味道也有所不同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海鲜的营养不言而喻,中央台曾对杭州、北京、兰州三地母乳进行分析,结论是杭州哺乳的乳汁最好,次之是北京,最后是兰州,原因是杭州哺乳的母乳中由于经常吃水产品营养成分丰富,特别适合幼儿的成长。自从2003年爆发非典之后,青岛的海参价格一涨再涨,这并非是青岛名吃“葱爆海参”引起的,原因是人们疫情过后了解了海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增加免疫力的功效。我有个济南战友的孩子高热之后血象较低,大夫建议让家长补充海参,没想到孩子吃了海参后,血象正常了,战友马上来到青岛,找我一起买了几斤海参回去。在青岛有从冬至开始吃海参,吃九九八十一天,以增加免疫力,抵御寒冬的各种疾病的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起厨师当属烟台福山人,我也看过有这样的记载,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各地的名厨烟台人占三分之一。据说烟台厨师有个绝招就是每年回到原籍把海肠子晾干磨成粉,在做菜的时候加入海肠粉增鲜。青岛不是海肠的产地,但青岛人每年历虾出海的时候,家家都有买历虾剥虾仁的习惯,这个时候家家都会买回大量的历虾,剥出虾仁一包一包的冷冻起来,每当包饺子包馄炖的时候,在剁好的肉馅里加入适量虾仁,鲜美的虾仁与肉馅充分结合让嗅觉味觉失控口水直流欲罢不能。我家里的冰箱冰柜里从不缺的就是虾仁,因为我每次去北京时都要把冻好的虾仁装在泡沫盒子里带到北京,把大海的味道带到北京,再把海鲜的营养溶入到儿孙的血液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每到一地,最吸引我的美食莫过于海鲜,我在大连、烟台、上海、宁波、厦门、三亚都品尝过当地海鲜,也在巴厘岛最大的金巴兰海滩上豪吃过龙虾、海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在青岛吃着在码头上买的活蹦乱跳的八带蛸,琵琶虾、黄花鱼、墨鱼…尽管这些海货上不了大席,却在寻常百姓家大放异彩。在青岛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海边的码头,从王哥庄的港东码头、沙子口的南姜码头到市里的小港码头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我买的都是刚刚上岸的海鲜,拎到家里用不了多久这些海鲜就端上了餐桌,炸历虾、拌八带、煮海螺、汆黄花鱼丸,还有老伴拿手的醋烹鲳鱼,这道菜是正宗鲁菜的味道,完美的点缀了餐桌上的海鲜盛宴,令人胃口大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国家时就像烹煮小鱼一样不要来回搅动,反复折腾,油盐酱醋的使用也要恰到好处。这句名言中小鲜就是指小鱼小虾,我没有治大国的野心,但愿意享受烹饪小鲜时最简单的加工过程。我喜欢青岛的海鲜,而烹小鲜最能体现人生的哲理又能满足我生活中的最爱。乐,自然也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3月27日写于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