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红了》自序

大漠独行

<p class="ql-block"><b>  《高粱红了》应该是自己的第十一部散文集了,也是在美篇安家后的第五部散文集。整理文稿时,正是小城的学校停课、餐饮业停工……吉林疫情反弹,单日新增最高纪录超过3000人之时。</b></p><p class="ql-block"><b> 放假闲在家里,或听网课,了解学校教学的推进情况;或是到嫩江湾湿地,拍迁徙途中暂时停下来补充能量的鸭鸭;或是窝在沙发上整理稿件……《高粱红了》在这个时候即将“分娩”,她的到来是不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她记录了又一个疫情下的春天,她见证了小城人在全民抗疫,为我省疫情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加油打气。</b></p><p class="ql-block"><b> 文集所以取名《高粱红了》,是有原因的。</b></p><p class="ql-block"><b> 先说说高粱。她是农村曾经最常见的农作物,尽管现在不太容易见到她了。高粱米可以食用,解决人们饥饿之苦;高粱秸秆可以盖房、做篱笆、编席子……剩下的边角料可以热炕取暖。这样说来,有着几十年农村生活经历的我,见证和体验了高粱和农家人的相依相伴。在我关注农村题材写作时,高粱一定是在视野之内。对于农家的孩子,高粱秸秆可能还有新的功用:扎灯笼、编鸟笼、做秸秆枪……这样的成长记忆,高粱的感情是长在骨子里的。</b></p><p class="ql-block"><b> 我对于高粱的感情,还有两年特殊的生活。读师范的头两年,高粱米饭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当时菜里油水少,高粱米饭又发涩,我们那一代师范人,对高粱米饭并没有太好的感情。不仅仅因为高粱米不是最好的食材,做饭简单,或硬如沙粒,或是烂无嚼劲,不讨人喜欢。有两年的时间,生命里主要是靠高粱米提供营养,长成不屈的筋骨。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代师范人严谨治学,是不是受了高粱给我们的启示?颜值不高,却根植沃土,饱满生命。对于一种植物,高粱能做到这些已经足够了。</b></p><p class="ql-block"><b> 接着说说“红”。中国人是有红色情结的,“中国红”不仅仅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更是中国人的民族颜色图腾。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红色成为主旋律。她不仅仅象征吉祥、喜庆,更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祈望,“红红火火”,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人们对红色的情缘,也许是来自我们的先民对火的敬畏。在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的远古时代,“火”可以煮熟食物、保温取暖、驱灾辟邪……这应该是当时人们对火膜拜的原因。推而广之,火的主色调“红”成了中国人的极致之爱。总之,人们感念的是,火能帮助人们生存下来,也助力时代的进步。</b></p><p class="ql-block"><b> 在秋天,红色意味着成熟,特别是高粱和一些水果。山楂红了、苹果红了、海棠红了……高粱似乎没有枝头红红的果子那样招摇,她们的红似乎有些内敛。她们能成为秋天原野的主色调,她们打的是团队战。</b></p><p class="ql-block"><b> 回到我的文集,红色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收获。所谓的成熟,未必是指文字本身,是文字所承载的内容。《乡土守望者》《小村往事》《小村木匠》这些写作素材来自小村。写作的初衷,是把小村深秋成熟的故事收割下来,就像当年父亲把田野上成熟的高粱收割下来一样。当然,收割下来的故事,要给它们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父亲收割高粱后,把它们放在场院里,慢慢风干储存。父亲播种高粱是为了把儿女养大;我收割小村成熟的故事,是为了小村成长中的孩子们,愿他们生命里能长进高粱的营养。希望他们像高粱一样,根植泥土,饱满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说说文集中的几篇文章,它们可能代表了我的写作方向。</b></p><p class="ql-block"><b> 《小村里的三个男人》中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小村曾经制造了不小的“地震”,曾经的地震波让小村里成长的几代人不断思考:在小村里生活的意义何在?走出去的意义又在哪里?后来,小村的孩子们一个又一个走出小村,他们在外面有了不错的归宿,他们打拼出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他们的出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当初三个出走的男人给过他们有意义的影响?三个男人和后来的孩子们出走的归宿所以有别,三个男人只带着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出走,后来出走的孩子们,带着知识和梦想。</b></p><p class="ql-block"><b> 小村一直是我写作的动力和素材来源,小村当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小村,是许多个小村的集合体,这样的小村,更具有普遍性、典型性。2007年开始在网络写博客,不仅仅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更主要是源于儿子的“作家梦”。网络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一路走来,出版了十一部散文集、三部诗集、两部自选文集,这是坚持网络写作给我的回报。作家梦离我似乎还很遥远,但是,美篇中150万的点击量,说明我在被读者渐渐认可。即便没有这么高的点击量,我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用文字记录生活。还有镜头,是我生活中的另一种语言,它同样可以记录下不为人所熟知的另一种生活。</b></p><p class="ql-block"><b> 三个男人的出走,一定是背着很多压力,他们义无反顾,是骨子里的不安分?还是他们看到祖辈们在慢生活的节奏里消磨掉生命感到恐惧?他们走出小村,身后是他们的妻儿,是疲惫的土地……他们的出走成功了吗?应该说他们的出走都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村人传统生活的观念中,他们的出走是不负责任,是没有人性的背叛。如果他们的子孙能够先用知识武装自己,有规划、有目的地走到外面多彩的世界,这便是他们当初出走的意义所在。最后,三个男人都回到了小村,最后也一定安眠在小村的黑土之下。他们的回归,是落叶归根?还是无奈的疗伤?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这是那一代出走人的宿命。</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拍鸟散记》发出三天,点击量超过4万,可见当下拍鸟已成为摄影热点。都说拍鸟是一条不归路,一点不错。它不仅仅是设备的投入、还有对拍摄的坚持、还有克服常人难以忍受之苦。如今拍鸟不仅仅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拍鸟留下的文字有了不少的积累。拍鸟是回归自然最好的方法,每当静坐一隅,快门响起,拍摄人都会置身俗事之外,专注拍鸟。喧嚣的生活中,拍鸟绝对是“城市烦躁症”自疗最好的方法。每每有意外的收获,心脏就会回到童年时代,狂跳不止、乐不自制。过去的一年,因为疫情原因,除了去一次盘锦,几乎都是在城市周边寻找拍摄资源。在平安拍到白鹤、白鹳、白腰杓鹬(biāo yù);在小村拍到了黑颈鸊鹈(pì tí)育雏、戴胜育雏、中华攀雀育雏;在月亮湖拍到了鸬鹚捕鱼……一次次出行拍摄,一次次用文字记录拍摄体验和思考。过去的一年,拍鸟中最震撼的是拍到“鸟坚强”——一条腿的白腰草鹬。说她坚强,不仅仅是她带着伤痛活下来了,而且活出了尊严、活出了光彩。对于伤害她的人类,是不是会多几分汗颜?也许对人类整体而言,还没有进化到为自己所做的伤害野生动物的事儿而汗颜。当更多的人看到鸟坚强图片的时候,一定会有所思考!</b></p><p class="ql-block"><b> 没有去草原之前,草原给予我的是不尽的遐想;去了草原之后,是深深地爱上了草原。基于这样的草原情结,开始关注和阅读草原作品。最早关注的应该是席慕容的《夏日草原》;之后是鲍尔吉原野的《走马阿鲁科尔沁》;再之后是艾平的散文集《倾听草原》,还有李娟、阿云嘎、敏彦文的作品……正是这样的草原情缘,自己也想写写草原。刚好儿子在2017年满足了我多年的心愿,自驾去了阿尔山。阿尔山回来之后,四年的沉淀,写出了《草原意象》,把它放在文集的开篇之位,因为它是自己相对满意的作品。语言诗意化、意境天堂化、人间挚爱生活化、日常生活纯净化……这是我在这篇文章中力争要表达的草原日常。我是不是完成了写作的初衷,读者是最好的评委。如果你读了,刚好还有那么一两点可以对号入座,那便是我的欣慰。</b></p> <p class="ql-block"><b>  前年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活动,我做了一个讲座,并且为配合那次活动出版了诗集《那一粒稻谷》。我一直都觉得,国培中教师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可学可操作的实际经验。在那次讲座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论推销外,我更多的是告诫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规划好自己的教育生涯。想当校长,不是没有可能,前提要做规划,并为自己的规划储备力量;想当教育专家,不是没有可能,每天有二百字的思考,最多三年就可以出一部教育专著。三十年下来,你就是教育专家;想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不是没有可能,不吝啬自己的爱,倾其一生爱这个职业,爱你的学生,特别是那些难看的学生,就可以了……那次讲座反响很好,那是听讲座的老师真实的反应,不是装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文字是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有几次,学校搞培优,为了鼓励学生,我为他们出了文集,是鼓励、更是期许。《高粱红了》是不是也会走进孩子们的书包,那就看她和孩子们有没有缘分。有很多人鼓励我,让文集上架。但是,我一直把她们当礼品书处理。朋友间留个纪念、热爱文字的人寻找共鸣。作为自己,每一部文集都是自己的一段生命轨迹。一段段生命轨迹,延伸了生命本身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封面题字求助于老同学庆凯,他很用心地写了几个样式让我选,他说我不喜欢就可以“帕斯”他的题字,再找别人写。正像庆凯说的那样,他的用心是想增加书法的艺术性。他的题字,是我收割的别样的成熟,带有飞白的苍劲文字,是别样的“红”。</b></p><p class="ql-block"><b> 还有每篇文章发出后,耐心的文友李红认真校对:字、标点符号……她的努力很有意义,让文集相对纯净、没有瑕疵,这是我自己难以企及的事情啊。无论是老同学,还是未曾谋面的文友,都不是谢谢这两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让文集定格过往的岁月,凝固当下的美好、收割存储成熟的生命底色吧。</b></p><p class="ql-block"><b> 这几天一直在拍鸭鸭,文集的彩色插图也会选四幅鸭鸭的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啊,又一个春天,又一季的播种。在这一季高粱红了的时候,意味着又一个播种的春天在前面。拥抱春天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下希望。</b></p><p class="ql-block"><b> 初心不改,朝着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2.03.1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