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门弟子”刘锡永

昨日重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锡永简介</b></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1914年7月5日—1973年7月18日)字祚胤,别号晋人,祖籍山西太原临汾,生于北京,中国美协会员。早年投师北京国画大师徐燕孙、齐白石、邱石冥、吴镜汀等名家,学生时代常去故宫临摹唐、宋、元、明、清诸名家的作品,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因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 </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7岁的刘锡永考入北京国立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35年,21岁的刘锡永从京华美专毕业后留校任教,从1935年至1942年任教师。1948年,他举家来上海定居,开始了连环画的创作生涯。1951年,他先到译文出版社工作。1952年,刘锡永和刘旦宅、程十发、冯墨农、汤义方等国画家一起参加由上海文化局组织的连环画作者学习班,三个月结业后,他和汤义方等被分配到一家较大的泰兴书局,后和业主程夙初一起于1953年合并到新美术出版社,随后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为一名创作干部。由于他擅长中国画及古装题材人物画,所以在上美社创作室里与胡若佛、汪玉山、严箇凡、林雪岩、钱笑呆、陈光镒先生为一组,专门从事古典题材连环画的创作。刘锡永功底扎实、技巧全面,不仅擅长人物刻画,还能充分调动发挥自己在中国画方面的绘画技法所长。 </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的连环画创作题材甚广,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尤其以中国传统题材最拿手,也最为人称道。让读者一眼便可辨认出刘锡永独特的绘画风格。如他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与人合作的连环画作品有《香罗带》《白蛇传》《暴风骤雨》等,自己创作的有《三千里江山》《鸳鸯冢》《济公斗蟋蟀》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他还参加了《红楼梦》《西游记》《东周列国故事》《岳传》《三国演义》等套书的创作;他创作了《三国演义》中情节最引人入胜、场面最宏大的四段故事:《虎牢关》《长坂坡》《赤壁大战》《二士争功》,那高超的画技,令人惊叹!纯白描的浩大战争场面,令无数连迷回肠荡气,顿生英雄情怀,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赤壁大战》连环画分册1983年6月经朝华出版社出版,中国国际书店发行英文版大开本销往国外,是《三国演义》套书中仅有的二本之一(另一册是凌涛绘画的《群英会》)。刘锡永还是《三国演义》人物造型主要绘画作者之一,其中三分之二的画像便出自他的笔下。他在《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中,对人物服饰道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 为较准确地塑造三国人物形象做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是《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画绘画作者,也是画得最多的一位,一人画了15幅封面,占全套书的四分之一。 刘锡永先生在这方面的艺术功勋,我们是不该忘记的。 </p><p class="ql-block"> 1958年广西成立自治区,上海派出许多专家支援,其中就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创作干部刘锡永和罗既张先生。刘锡永参加了组建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工作,并于1959年奉调广西南宁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任讲师。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传统功底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为广西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在教学的同时,他还经常深入生活,创作了很多具有广西特点的作品,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广西的美术教育事业。 </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于1973年7月18日于广西南宁病逝,终年60岁,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p><p class="ql-block"><b>【版次介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虎牢关》(三国演义之四)</span></p><p class="ql-block">改编:吉志西,绘画:刘锡永,封面绘画:刘锡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共112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3月第1版第12次印刷出版,共112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虎牢关》(三国演义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8月第2版第13次印刷出版,共110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长坂坡》(三国演义之二十三)</span></p><p class="ql-block">改编:潘勤孟,绘画:刘锡永,封面绘画:刘锡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共109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坂坡》(三国演义之二十四)</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月第1版第11次印刷出版,共109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长坂坡》(三国演义之二十)</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8月第2版第12次印刷出版,共109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赤壁大战》(三国演义之二十六)</span></p><p class="ql-block">改编:潘勤孟,绘画:刘锡永,封面绘画:刘锡永(封面有印章),二封(1983年6月英文版)韩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共111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赤壁大战》(三国演义之二十七)</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月第1版第10次印刷出版,共111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赤壁大战》(三国演义之二十三)</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11次印刷出版,共110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4.《二士争功》(三国演义之五十九)</span></p><p class="ql-block">改编:陆士达,绘画:刘锡永,封面绘画:刘锡永(封面有印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共149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月第1版第3次印刷出版,共149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士争功》(三国演义之四十七)</span></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12月第2版第4次印刷出版,共149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图片说明】</b></p><p class="ql-block">1.刘锡永相片。</p><p class="ql-block">2.刘锡永连环画封面作品:《桃园结义》(合作)、《虎牢关》《跨江击刘表》《犯长安》(合作)、《马跃檀溪》《长坂坡》《赤壁大战》《战长沙》《反西凉》《威震逍遥津》《水淹七军》《天水关》《诸葛粧神》《铁笼山》《二士争功》书影。</p> <p class="ql-block">刘锡永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偷渡阴平》(三国故事)刘锡永,1955年8月新美术。</p> <p class="ql-block">  刘锡永先生祖籍山西太原,他特意刻了一方“晋人”闲章,钤印在他心爱的作品上。这位我国著名的国画家和连环画家虽故去多年,但他的艺术成就和人品美德始终为喜爱他的人们所怀念。为纪念他诞生90周年及逝世3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连环画及美术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广西美术界于去年伊始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刘锡永画展》,向世人展示他的艺术成就,并策划出版刘锡永画集。 </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生于1914年7月5日,3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因自幼性喜绘画,17岁时考入当时的京华美专中国画系学习,并有幸得徐燕孙、吴镜汀、齐白石等名师的点化。刘锡永先生学习刻苦勤奋,除了认真领会名师的点拨,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故宫临摹古画,从中学习传统技法。刘先生能娴熟的驾驭中国画的多种技法,山水,人物、花鸟画无所不精,这是和他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 </p><p class="ql-block"> 1935年,21岁的刘锡永从京华美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38年,他平生第一次在京举办了个人画展。画展取得了成功,轰动了京城。当时的京剧名旦荀慧生先生特地慕名造访,邀请刘先生为他的国画教师。抗战期间,为生活所迫,刘先生先后在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举办过七次个人画展,卖画以养家糊口。1948年,刘先生举家迁居上海。解放后,刘先生开始给大东、启明等书局绘制儿童范本。1952年他进入公私合营的机构——新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从此开始了绘制连环画为主的创作生涯。 </p><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新美术出版社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时,刚届不惑之年的刘锡永正是精力充沛,画技上已入纯青之境的成熟期。他凭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很快掌握了新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了一批受人喜爱的连环画。他虽多产但创作态度却一丝不苟,绘制的题材涉及古今中外,可是创作起来却得心应手。代表作有《女电话员》《天鹅宝蛋》《香罗带》《暴风骤雨》《三千里江山》《我们这里已是早晨》《鸳鸯冢》《装灶王》等,特别是他绘制的《三国演义》分册,是整部三国连环画的亮点,他笔下塑造的人物造型飒爽英姿、豪迈刚毅,线条简洁有力,豪放之中不失细腻,一改旧连环画的脂粉柔弱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的喜爱。刘锡永为繁荣我国连环画事业,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1958年底,为支援广西建设,刘锡永举家迁来南宁,在广西区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工作,任务是为国庆十周年创作广西革命历史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创作,刘锡永不负众望,完成了一幅长丈余的巨幅国画——《纸桥之战——黑旗军大败法军》。这幅作品场面恢弘,人物众多,笔墨功夫娴熟老到。它的出现,给当时的广西国画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让初级时期的广西美术家大开了眼界。1959年6月,刘锡永调至刚成立不久的广西艺术学院,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从此,刘先生把所有精力和热情倾注到了教学工作上。他除了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外,还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山区,体验生活,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和素材。这期间,刘先生画了数以百计的写生作品,创作了不少反映广西风土人情的中国画,如《夜话》《青狮潭水库》《对歌》《山间铃响马帮来》《友谊关》《桃花烟雨桂林春》等。刘先生的山水画,笔墨稳健,隽逸,实处一丝不苟,虚处云烟叆叇,意境深远,气韵生动,耐人回味。 </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先生在上海人美创作室时,一年中有不少连环画问世,来广西后,由于一心扑在教学上,几乎无暇创作连环画,只是于1960年间,应上海人美之邀绘制了三国分册《二士争功》。也是由于太忙,出版社又催得急的缘故,刘先生只好在参考他早期创作的《偷渡阴平》连环画的基础上匆匆完成交稿的。1965年,刘先生应出版社之邀绘制了一部反映清末将领刘永福率部于桂、滇境大败法军事迹的连环画,可惜,画稿尚未最后完成,“文革”便至,使刘先生这部封笔之作未能问世。所幸的是,这部连环画的原稿和未完成的铅笔稿由刘先生的家属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部刘先生的封笔之作由热心的连友自筹资金使其得以与读者见面,刘先生若泉下有知,自当欣慰。 </p><p class="ql-block"> 十年动乱,刘锡永先生被打入“牛棚”,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还坚持不放下画笔作画。这期间,他绘制了《毛泽东像》《智取威虎山》等巨幅中国画。1973年7月,刘锡永因病住进了医院,在他去世前几天,他还抱病执笔为学生修改画稿,让在场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从中也可看出刘先生坚毅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执著,真个是致死方休。1973年7月18日,刘锡永先生病逝于南宁,一代连环画大师长眠在广西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原载《连博》2004年第2期,蒋晓东 2004年3月5日于南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上海连环画家邵家声为刘锡永先生造相并题字:</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海上连环画大师刘锡永先生,连环画前辈刘锡永先生是三国连环画之胆。刘老作品之精美令人赞叹! 海上邵家声 在辛丑清明。</u></b></p> <p class="ql-block"><b>1941年徐燕孙与弟子摄于中南海植秀轩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右起:卜孝怀、周元亮、徐燕孙、顾影(徐妻)、刘锡永。</u></b></p> <p class="ql-block"><b>【老相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956年,成立不久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一角。左起汪观清(左一)、郑家声(左二)、刘锡永(左三)、任伯言(右二)</b></p> <p class="ql-block"><b>【老相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刘锡永国画展览(桂林文联主办),左二刘锡永。</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虎牢关》前《二士争功》说说科班出身的连坛大师刘锡永 </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三十年里,连环画(小人书)盛行,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亚于今朝世人对手机的态度。连环画万千多种,其中有一套至为经典。从1957年开始出版,至今再版多次,印数达一亿多册。这就是60集系列连环画《三国演义》。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国后,政府很重视利用连环画的形式,普及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考虑到《三国演义》民间家喻户晓,大型历史连环画《三国演义》提上日程。但因为三国演义是表现帝王将相,并且那时观点,黄巾起义是被歌颂的角度。计划出版之初,也颇废了一番周折。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拉开了60集《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序幕,没想到这一拉,使它成为了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p><p class="ql-block"> 这套连环画汇聚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几十人之多,历时数载,全力组织,精心策划。画风协调,制作精良。如今,连环画虽然在新科技媒体的围攻下,新时代快餐文化的冲击下,走向低谷,但仍是为爱好者津津乐道。今天介绍当年这套连环画众多大师级绘者中的领军人物————刘锡永 </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绘者30多人,很多是自学成才的,刘锡永不同,是正宗美院科班出身的。这也奠定了,他是该套系列的核心人物之一。 </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1914年7月5日出生于山西太原。1917年随全家搬迁来到北京,1921年,刘锡永进入北京师大附属小学读书,童年的刘锡永就对绘画十分的感兴趣,课余时间经常进行绘画练习。1931年9月,刘锡永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徐燕孙、齐白石、邱石冥、吴镜汀等绘画大师学习国画绘画艺术。寒暑假时间,刘锡永还经常到北京故宫等地临摹唐、宋、元、明、清代等诸名家的作品,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实践与名师的理论结合,让他拥有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1938年毕业后,他被校方挽留留校教书,任助教。并在京举办了他个人美术画展,获得画界的一致好评。 </p><p class="ql-block"> 1943年至1948 年间,刘锡永又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举办过七次个人画展,盛况空前,观者如潮,影响力与日俱增。1948年底,刘锡永在天津举办完最后一次个人美术画展后,遂举家南迁,前往上海生活定居。这一时期刘锡永的绘画技艺和技法日趋成熟,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p><p class="ql-block">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刘锡永在上海也迎来了自己的艺术春天。先后为电化教育出版社和建文出版社绘画了《人民的海军》《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中朝人民团结紧》等紧跟历史时代和潮流的连环画。1952年上海滩多家私营出版机构合并成立新美术出版社,刘锡永于1952年8月进入新美术出版社工作。由于他擅长古装人物画的绘画,遂和胡若佛、汪玉山、严个凡、林雪岩、钱笑呆、陈光镒等画家为一组,专门从事古典题材连环画的创作。 </p><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他随新美术出版社一起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仍担任连环画创作员。继续创作连环画。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大型历史连环画《三国演义》,刘锡永是造型组成员,并为《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绘制了其中的《虎牢关》《长坂坡》《赤壁大战》《二士争功》等四册连环画,是《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中绘画较多的画家。刘锡永运用自己娴熟的绘画技艺很好的表现了《三国演义》中的这几个关键故事的内容,至今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同时期,刘锡永还先后参加了《红楼梦》《西游记》《说唐故事》《东周故事》《岳飞传》等一系列连环画的绘画工作。1958 年刘锡永为人民大会堂广西厅绘画的《刘三姐》《黑旗军》等国画作品,悬挂在广西厅,达到了他的绘画艺术顶峰。</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为响应国家支援边远省市美术事业发展,刘锡永举家迁来广西南宁市,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工作。1959年6月,刘锡永调入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任美术系教师,享受副教授待遇。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他以深厚的绘画艺术底蕴、扎实的中国画传统功底和严肃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为广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美术人材,可谓桃李满天下。在紧张的教学同时,他还经常抽出时间深入壮乡体验生活,进行艺术采风。文革前,刘锡永在北京和南宁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1966年文革运动爆发,刘锡永一度中断创作,许多美术作品在文革中丢失。1973年7月18日刘锡永因病逝世于南宁市,享年60岁。 </p><p class="ql-block"> 作为接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刘锡永来说,他绘画功底扎实,绘画技巧全面。不仅擅长人物刻画,而且能发挥自己在中国画方面的绘画技巧之长。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善于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塑造人物,画面构图和景物表现方面,将许多国画技艺如工笔画和水墨写意画的技巧都巧妙有机地糅合在作品中。使作品在形式上不落俗套,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别具意趣,使读者一眼便可辨认出他的独特绘画风格。 </p><p class="ql-block"> 对于古装人物,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刘锡永画来都是得心应手。除此之外,他绘画的现代题材和外国题材的连环画作品也是精细有加,风格隽永,同样受到广大连环画爱好者的喜爱。 </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他的作品仍令连环画爱好者赞叹不已。他绘画的连环画已成为当今连环画收藏界的佳品。很多连环画爱好者,一提起《三国演义》连环画,会不由自主的,首先想到刘锡永大师,想到其人在这套系列中占比最大,居功最多。</p><p class="ql-block"><b>文章原载今日头条,作者/跨越时空—散发弄舟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司马山云老师对刘锡永的回忆 </b></p><p class="ql-block"> 刘锡永老师青年时曾是齐白石、京派国画大家徐燕孙的弟子。有着极深的国画传统功底。无论山水、人物、写意、工笔都有很深的功夫。他是建国后第一代的连环画代表性的画家,是现今连友们最喜爱的画家之一。他还是广西艺术学院1958年恢复重建的第一任国画教研室主任。 </p><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考入广西艺术学院,在入学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区展览馆,提前观看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大型展览。大厅里阳太阳老师描绘红七军韦拔群的大幅油画《右江的黎明》和刘锡永老师的大幅国画《纸桥之战——黑旗军大战法军》最打动我们这些初入艺术殿堂的年青学子。见到作品作者标签上刘锡永三个字,便想到了少年时看连环画所崇敬的绘画者,现在竟是自己的老师,兴奋了好些天。至今最忘不了是刘老师对我的版画处女作《建设中的西津水电站》的指导。大学第二个学期在到西津水电站工地几周的生话体验和写生之后,回校进行专业创作。我根据在工地上的大坝混凝土浇灌的速写,进行我所学习的版画专业的木刻创作,画了好几张构图草稿都不能表现水电站的建设气氛。专业创作课老师的指导也未能使我开窍。在刘锡永老师给我们上国画基础课时,我拿出草图和速写请教他。老师用诙谐而风趣的语言与我谈主体的局部形象与整体背景之间在艺术表现上的关系,并挑选我的一张描绘工地全景的速写放在原有的草图旁,让我琢磨两者形成的关系。老师的点拨让我顿时开窍,很快画出了自已满意也获得老师认可的草图,并在版画专业老师李贝林指导下完成了这幅木刻处女作。这幅作品随着美术系师生作品展的公开展出,很快在南宁晚报和《广西文艺》上发表。我也获得了第一笔12元的稿费(当时我们的伙食费是每月9元),这距我入学还不到10个月。刘锡永老师是指点我进入绘画艺术奥府的第一个恩师。 </p><p class="ql-block"> 作为艺术教师,刘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以他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诙谐风趣的语言启迪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艺术上有长足的进步。他是同学们公认的将学生“点石成金”的高手。广西艺术学院1958年恢复重建后,最初几届国画毕业生有成就者无一不是受到他这位仅有讲师职称的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的点拨和真传。他指导58级黎正国师兄的毕业创作《一曲山歌一个坡》(中国画工笔),无论艺术内涵、情调、技巧,都堪称当时的中国画精品。这幅作品以整页彩色版发表于《美术》杂志,广西艺术学院突出的中国画教学成果震惊了当时全国艺术院校。深厚的师承与长期连环画创作的实践(连环画创作要求画家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还要以画笔作摄影机描绘形象……需要丰富而有创意的构图、情景塑造的功力和全面的艺术创造能力),使老师具备了作为教师最高境界的“点石成金”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老师去世的前一年,我同他一起到阳朔写生。以往写生我都是画水彩,这次初试国画写生,画的不大好;老师拿过我的画笔在上面加了几笔,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老师对我说:“你对国画还是有悟性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早知道你对国画的悟性,我当年就该和陈烟桥老师说,把你从版画专业调过来做我的学生了。不过现在做我的学生也不迟”这是老师鼓励我的话。也是老师最后留给我的话语,那情景就如在昨日,却已过去了整整40年。</p> <p class="ql-block"><b>【图片说明】</b></p><p class="ql-block">1.刘锡永相片。</p><p class="ql-block">2.《虎牢关》《长坂坡》《赤壁大战》《二士争功》连环画封面书影。</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作品目录】</b></p><p class="ql-block"><b>建国后刘锡永连环画主要作品目录:</b></p><p class="ql-block">1.《花狗和小羊》刘锡永,大东书局1950年6月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1950年3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看看猜猜》(小主人文库)刘锡永,大东书局1950年6月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1953年5月出版</p><p class="ql-block">3.《挂毛主席奖章的何云生》刘锡永,益丰出版社1950年10月出版</p><p class="ql-block">4.《英雄气概》刘锡永,灯塔出版社1950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土改后的警惕》刘锡永,广艺书局1951年7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翻身姻缘》刘锡永,建文出版社1951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7.《抢救》刘锡永,建文出版社1951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8.《匪特杀人魔王封企曾》刘锡永,六合书局1951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9.《小战士尹浩吉》刘锡永,益丰出版社1951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0.《不死的战士》(上下)锡永,建文出版社1951年10月出版;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10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11.《驻守边疆的卫国战士》刘锡永,电化教育出版社1951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2.《中朝人民团结紧》刘锡永,建文出版社1952年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3.《少年游击队》刘锡永,立化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4.《人民的海军》刘锡永,电化教育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5.《公鸡和母鸡》刘锡永,儿童读物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6.《伟大的国际友情》刘锡永,立化出版社、时代生活出版社1952年10月联合出版</p><p class="ql-block">17.《她的眼睛永远是明亮的》刘锡永,影华出版社1952年11月出版;新美术出版社1954年5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18.《女电话员》刘锡永,电化教育出版社1952年11月出版;新美术、美术读物出版社1953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19.《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刘锡永,电化教育出版社1952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0.《大鲤鱼和小蝌蚪》刘锡永,儿童读物出版社1953年出版</p><p class="ql-block">21.《蝴蝶鹞》刘锡永,益丰出版社1953年出版</p><p class="ql-block">22.《霜夜》刘锡永,益丰出版社1953年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3.《打虎英雄杨和》刘锡永,益丰出版社1953年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4.《西厢记》于濂元、汤义方、刘锡永,立化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5.《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未婚妻》林雪岩、严箇凡、刘锡永,影华出版社1953年5月出版;新美术出版社1953年10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26.《少年先锋队》刘锡永等,益丰出版社1953年6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7.《火光在前》刘锡永,长征出版社1953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8.《小黑鸡》刘锡永,启明书局1953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29.《越早越好》林雪岩.严箇凡.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3年10月出版</p><p class="ql-block">30.《天鹅宝蛋》林雪岩、严箇凡、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3年11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1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1.《小宣传员》林雪岩、严箇凡、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3年12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2.《香罗带》林雪岩、严箇凡、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4年1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再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4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3.《白蛇传》赵宏本、林雪岩、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4年3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2月新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1月再版</p><p class="ql-block">34.《愚公移山》钱笑呆、陈光镒、刘锡永,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4年6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12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5.《暴风骤雨》刘锡永、夏书玉,新美术出版社1954年6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再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9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6.《乱判葫芦案》(红楼梦)江南春、刘锡永、严箇凡,三民公司1954年9月出版;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10月新1版;上海人美1956年8月再版</p><p class="ql-block">37.《宝山》(插图本)刘王斌、徐宏达、刘锡永,少年儿童出版社1954年10月出版</p><p class="ql-block">38.《三千里江山》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4年12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新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3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39.《呆霸王薛蟠》(红楼梦)严箇凡.刘锡永.三民图书公司1955年2月出版;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10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40.《我们这里已是早晨》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6月出版,平装3.2万册,精装0.6万册</p><p class="ql-block">41.《郭全海》刘锡永,新艺术出版社1955年8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9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42.《偷渡阴平》(三国故事)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8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新1版</span></p><p class="ql-block">43.《鸳鸯抗婚》(红楼梦)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再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44.《无底洞》(西游记)刘锡永、凌涛,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2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0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45.《瓦岗寨》(说唐故事)刘锡永,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12月出版社;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2月再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3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46.《南瓜王》刘锡永、赵三岛,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5月出版</p><p class="ql-block">47.《鸳鸯冢》刘锡永,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5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0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48.《白胡子老头儿》刘锡永、王亦秋,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7月出版</p><p class="ql-block">49.《济公斗蟋蟀》刘锡永,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50.《从苹果红到稻穗香》刘锡永、夏书玉,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1.《茅草和锯子》刘锡永,《小朋友》杂志1956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2.《勇敢的哈伯》刘锡永、夏书玉,新美术出版社1956年9月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9月新1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53.《草船借箭》刘锡永,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54.《天鹅山》赵三岛、刘锡永,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5.《三阿姑》刘锡永,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6.《翻江山和老虎》刘锡永.王野秋,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7.《父子民兵》刘锡永,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8.《吉克托》刘锡永、夏书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4月出版</p><p class="ql-block">59.《哪吒》刘锡永、王亦秋,天津美术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上海画片出版社1958年5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0.《亮眼的宝石》刘锡永、夏书玉,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7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1.《岳云和关铃》刘锡永、郑家声,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10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2.《装灶王》(彩色)刘锡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0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3.《重耳复国》(东周列国故事)刘锡永、王亦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6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4.《岳飞出世》(岳传之一)刘锡永、王亦秋,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1月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5月第1版第7次印刷出版</p><p class="ql-block">65.《母女学文化》(学文化丛书)刘锡永、郑家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6.《老年突击队》刘锡永、蔡人燕、钟惠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4月出版</p><p class="ql-block">67.《黑旗军抗敌》刘锡永,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p> <p class="ql-block"><b>【图片说明】</b></p><p class="ql-block">刘锡永自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