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幼•幼小衔接】家长直通车(二)自理能力篇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p>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明确指出,小学要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树立学生劳动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孩子较好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为整个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长大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形成一些固有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幼儿期也是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随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照顾,而且逐渐扩展到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极突出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以自理能力衔接为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注重幼儿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自我服务和劳动锻炼中,增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树立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应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p> 生活自理能力 <p class="ql-block">  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p> 自我服务 服务性劳动 时间观念 <p class="ql-block">  幼儿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能做,就要给他锻炼的机会,同时对孩子多鼓励。在此基础之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持之以恒,更好的为幼儿步入小学打下扎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涵江区塘头幼儿园 家园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邱清冰</p><p class="ql-block"><br></p>

自理能力

幼儿

生活

自我

小学

良好

劳动

服务

孩子

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