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走出警戒线!

王荷英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2年3月25日。晚上,将近8点时,老郁接到居委一个电话,但还没说话就断了,全家人顿时紧张起来,大眼瞪小眼,是不是要封小区了?媳妇和孙子刚在我们这里吃完晚饭,原本就要回他们自己家的,“赶快!赶快!小区要封了!” 经历了这么多天风云跌宕的疫情,敏感的媳妇忙不迭地催自家儿子快点整理书包用品。老郁一直在给居委打电话,好不容易接通,申明我们家有两个人要离开,回同一居委仅隔一条马路的自己家,能不能通融一下,准许离开。居委通情达理地回答说,这倒是特殊情况,但要请示一下上级领导。媳妇和孙子已冲进电梯,老郁紧随其后,欲下楼一探究竟,我看着他们三人的匆匆背影,好像是革命年代一个地下党的老交通员,护送两个要去解放区的年轻人紧急撤离联络点。 </p><p class="ql-block"> 我没下楼,但又不放心,不知媳妇和孙子能否在封控前走出警戒线,赶紧在餐厅里搬了一把靠背椅,小心奕奕爬上厨房灶台,再笨拙地趴在厨房的北窗台上,生怕摔出去,尽量压低身姿向楼下张望,脑子里闪过电影里我党侦察员趴在房顶观察敌情的镜头,疫情就是敌情,倒蛮有同比性的。但疫情把一个老太太逼得趴在小高楼的窗台上当“侦察员” 倒也是始料未及的,蛮辣手的。楼下就是我们门栋的大门,第一次张望,只有一个保安守住门口,不准人员外出。天下着雨,我们家三人撑着伞,焦虑地在大门外等候上级指示。第二次张望,看到大门正对着的小竹林前站着两个大白,漆黑的夜衬着雪白的防护服,特别显眼,只听一个大白拿着手机在通话,我清楚地听见他在说,“我来接宁(人)了”。我心忐忑,不知要被接的人是何种状况。再一瞧,我家三人也不见了人影,想必是被赶进大门了。我想完了,大白都来了,那是要把感染者送去定点隔离啊,媳妇和孙子走不出警戒线了!前脚刚这样想,后脚我家的三个“地下党” 眼看等待上级指示无望,也撤回“联络点”了。待我第三次张望,圍着大门的警戒线外,蓝大棚也已经搭好了。回到家的老郁这时终于接到居委转达的上级指示:不能出门,无一例外。居委干部还语重心长地劝导:“倷勿好冲出去噢,冲出去警察要来捉侬哦”。老郁态度十分诚恳地回答:“冲,我是勿会冲出去哦,阿拉全部是守法公民”。但是表态时面部肌肉有点僵化尴尬,没法淡定:因为孙子随身衣物倒是有一点在我处,但是媳妇生活用品一样也没带。如果是封闭48小时还可以摒牢,如果是7+7那就走投无路了。 </p><p class="ql-block"> 不过,路,终究是人走出来的。“守法公民” 很快放弃幻想,安营扎寨。先安排房间,爷爷奶奶一间,媳妇孙子一间,给孙子搭了个小床。翻开库存,铺好床单被褥。接着调整卫生间,酒精消毒……,曾经的军人军嫂还是有素养的,有条不紊地迅速完成了这一切。我的阿Q精神又腾云驾雾了:想想大半辈子匆匆复匆匆,现在能够安静停摆,从容度步于房内,前有阳台,可俯视楼下,看潺潺流水,听鸟叫虫鸣;后有橱房窗户,观小区园景,辨封控动静,挺好!这时我才想起,我那颗并不“强健”的心似乎也没有那么脆弱,搭了一下脉,还处变不惊呢,真挺好!也许是经过风雨,跨过生死,一切都随遇而安了!后来得知我们楼栋实行7+7封控,好像是 “楼上的那只令人耽心的靴子” 终于落地,反而心定了,似乎也没有多少惶恐和沮丧。这,抑或是上海人的共性:会有惊慌,但不会沉沦;会有不理解,但更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晚10点左右,防疫人员上门做了核酸检测。闹腾半天,全家躺平。 </p><p class="ql-block"> 睡前,打开手机听了两首歌,第一首是“人在青山在”,是刘欢,毛阿敏,孙楠、韩红等演唱的,有点悲壮,也极具振撼力。第二首是席琳迪翁和安德烈切波利演唱的《祈祷》,衷心祈祷我们获得坚定的信念和力量,平安度过疫情。好了,安心睡一觉,明天早上起来,照样拥抱世界! </p><p class="ql-block"> 2022.3.25 深夜</p><p class="ql-block"> 今天得知昨晚的核酸检测全家呈阴性,高兴!但不幸的是,我们这个门栋昨天接走的一个密接者,今天检查结果确诊,他的家属转而成为密接者,今天下午也被接走。楼下我们这栋楼的大门已被大铁锁锁住。铁锁锁住了九户人家的脚步,也凝固了九户人家的生活节奏。原来我这篇文章的背景音乐选用的是《人在青山在》,现在想想还是改用席琳迪翁的《祈祷》吧!衷心祈祷楼里得病的朋友早日康复,也衷心祈祷楼里所有其他邻居身体安康,全家无恙!期待我们有尽快走出警戒线拥抱春天的那一刻! </p><p class="ql-block"> 2022.3.26 下午4点</p> <h3>下面以画面记录我们小区的抗疫“进行时”与“过去时“。我们都爱我们的家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再还一个朗朗乾坤下可以自由呼吸,自由行走的美丽家园!</h3> <h3>3月16日,全市开始第一轮重点区域封控48小时,进行核酸检查。疫情的严峻与院子里春天的气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h3> <h3>我们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在核酸检测现场忙碌,总是可以在这样的场合看见她的身影,一个忠心耿耿的基层老党员!</h3> <h3>天黑了,院子里绿树丛中灯亮处,核酸检测还在进行,医护人员辛苦了!</h3> <h3>3月25日,我家所在楼栋因有密接者确诊,实行7+7封控,楼内人员不得出户。</h3> <h3>既来之则安之,我心坦然,但又不甘心风和日丽中的美好春光在在窗台下悄无声息,不留痕迹地滑走,于是屋前屋后观赏窗外的风景。</h3> <h3>很怀念以往那些能在院子里自由行走的日子。</h3> <h3>我与窗下的这座院子相逢,是在二十年前。</h3> <h3>二十年前,细小稚嫩的幼苗,现在已撑起了一片绿蔭;二十年前,呱呱落地的婴儿,现在正焕发着勃勃的青春光彩!</h3> <h3>二十年来,窗前的院子陪伴着我们,走过春风、秋雨、夏日、冬雪;<br></h3> <h3>我欣赏着它的每一个角落,一景、一物、一草、一木;</h3> <h3>清晨,我推开窗户,迎接东方第一缕阳光;傍晚,我痴迷于西边落日的火红。</h3> <h3>天阴,我必然细看楼前的小河里,是否有雨滴溅落泛起的涟漪,它会告诉我,出门是否要带伞。</h3> <h3>每逢夜幕降临,外出归来,我感恩于滿楼亮着温馨灯光的窗户,有一扇就是等着我回去的家。</h3> <h3>走过二十年,我心中的它,依然风韻犹存,芳华不减。<br><br></h3> <h3>我用画面记录着它每一处的风采,以留下它给我所有美好的记忆!</h3> <h3>虽然,我今天只能在窗台欣赏它,欣赏它在春风中的模样。</h3> <h3>来日,我定会走出警戒线,走进它的绿茵芳草,拥抱决不会走远的春天!</h3> <p class="ql-block"> -- END --</p><p class="ql-block">作者:王荷英</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华为Mate 20 pro </p><p class="ql-block"> Mi 11 Ultra</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Snapseed </p><p class="ql-block"> 美图秀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