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加了两次土改(郭广英口述玉品整理)

玉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1915年5月出生在山西省岚县小万村,取名郭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十几岁时就给在岚县一带活动的地下党组织送信、放哨。在地下党的影响和培养下,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120师。后随部队改编到了县游击大队。1943年后,父亲先后任过中共岚县五区的副书记;3个区的区委书记(一区六区四区);县公安局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委员、县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岚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52年中央从北方老解放区选拔干部南下,支援广东土改,7月省委抽调父亲和母亲到了广东任化县(现化州市)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土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晋绥解放区土改。父亲当时任岚县六区区委书记。当时由于对根据地党组织不纯问题估计过于严重,提出了组织贫民团、撇开基层组织、在县区干部中实行唯成分论、提出了对基层干部“搬石头”的口号。在晋绥区土改“左”倾风潮比较严重。大概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康生在晋绥蹲点指导土改推行一套“左”的作法,任意侵害中农和工商业主利益,对一些反对极左作法的干部都要被扣上“右倾”和“阶级异己分子”的帽子,作为“绊脚石”搬掉。因爷爷有几间房,被村里贫民团划为富农。要不是时任县委书记鱼得江拦住,父亲也难躲过极左迫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也许有着切身体会,所以对土改中“左”倾做法非常不满,但又迫于当时康生和晋绥分局主要领导不敢吭气,只能暗中保护一些干部和尽可能避免乱斗乱杀。父亲所在的那个区的土改一直很平稳,经住了历史考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土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中央要求,1952年省委决定从岚县抽调干部南下支援广东土改。对于在北方生活了几辈子、南方一切都那么陌生的北方干部来说,好多人感情上是不大愿意去的。时任兴县地委书记黄志刚与父亲谈话,让父亲和母亲一同支援广东土改,问有没有困难?父亲当即表示:组织决定坚决服从。谈完话没两天就整理行装和母亲迈向南下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岚县到太原不通公路,交通不便。父亲骑马,怀有身孕的母亲坐在马车上,在县委几名同志护送下一路颠簸,从岚县到太原就走了近一个星期。后坐火车经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到了广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广州后,广东省委任父亲为化县县委书记,母亲任县妇联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懂粤语是南下干部普遍遇到的困难,融入当地生活难,开展工作难……为此,县里还配了一位女同志当翻译。工作总带着一个翻译不方便。于是,父亲让母亲跟翻译学习粤语。母亲学得很用功,时间不长无论听还是说,粤语都不在话下。不过她那带有岚县口音的粤语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母亲有身孕,县里就安排在土改办公室负责接听电话,上传下达,父亲也不需要翻译了。而且父亲还能跟母亲学粤语,渐渐也能独立和当地干部交流谈心、开会讲话、很快和当地干部拉近了距离,而打开了工作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方干部经过土改有经验,本地干部熟悉情况,对土改也有自己的看法。如何协调本地干部,打消他们的疑虑,取得信任,是当时土改工作中最大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大部分县的主要领导是南下干部或军队干部,而本地干部不是调走就是安排副职,地方干部多有情绪,和南下干部有距离。父亲懂得没有地方干部支持和配合工作是很难做好的。因此他特别注意和原工作团的地方干部处理好关系,相信和依靠他们、虚心学习请教。父亲的努力很快就取得本地干部的信任。他们都愿意和父亲交流思想,反映情况,使化县的土改工作局面很快就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到化县两个月,母亲就生下了我。月子里忙于土改点上工作的父亲连看我一眼都顾不上,只是在电话上知道生下了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广东特殊的历史环境,华侨、侨眷多,好多在广州都有产业,与城市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不好对国内国外影响极大。广东土改也因此有其复杂性。当时的土改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左”的倾向。父亲深深记得晋西北土改的教训,没有跟风,而是坚决依靠地方党组织,依靠地方干部,既深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又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政府的法令,实事求是开展土改运动,严禁乱捕、乱打、乱杀,使化县土改一直在正确轨道上进行。当时在化县蹲点的粤西区地委书记对父亲的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化县土改没有走弯路,经得起历史检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春广东省土改工作结束后,父亲调任广东省供销社粤西办事处主任,1956年底调回山西,又回到了养育他的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