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清有个在钱币背面以满文(寳陕)标识的造币局,它是陕西省铸钱局“宝陕局”。该局铸有咸丰钱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佰、当千六个计值等级的铜币。</p><p class="ql-block">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五月“宝陕局”开始铸当五百、当千大钱,但不久被要求停铸,令当五百(67*4.0mm)为珍贵罕见品,评级为三级币。目前市值数十万;当千(71.2*4.3mm)评级为二级无定价珍罕币。</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著名的《咸丰泉汇》、《清钱版别图鉴》、《中国古钱大集》等钱谱中载入的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当千大钱均仅有红铜材质(仅有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丁咸丰钱部分)P229,录入的当千大钱拓扑图有黄铜、青铜和红铜三种材质),分有“官记”和“无官记”两类。</p><p class="ql-block"> 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丁咸丰钱部分)P229,录入的当千大钱拓扑图有黄铜、青铜大钱拓谱图</p> <p class="ql-block"> 于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面世的黄铜材质的“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当千”大钱均被“专家们”武断为赝品,“令咸丰大钱收藏者倍受困惑”。</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2007年第四期《中国钱币》杂志上有一位齐宗佑先生发表了《为黄铜质宝巩、宝陕局咸丰元宝当千、当五百正名》的文章,批判并纠正了对此类大钱的误判,为此类钱币还以清白。齐先生在文章中指出:“宝巩局黄铜铸咸丰当千大钱 (直径 64mm.廓厚 3.8mm.重66.8g), 原藏西安 ,因持有者受 “黄铜者为赝品 ” 的影响 ,怀之惴惴 , 终以贱值转让到甘肃定西 , 亦使之得以在 《甘肃金融 》中露真容”。</p><p class="ql-block">“在兰州尚有一枚此式的同范钱 , 品相更好一些 。宝陕局黄铜铸当千 、 当五百大钱 , 目前已知有当千二枚 , 当五百一枚 ,全系试铸样钱 , 字迹清晰 , 铸造精好 , 且当千二枚均有大多数宝陕当千具有的记号特征 , 即 , 咸上郭中有一凹痕 , “丰 ”字左边小竖的首部断笔”。</p><p class="ql-block"> 当千黄铜币:直径 70.5mm、廓5.6mm、重140.7g。 当五百黄铜:直径 67mm、廓4.7mm、重104.4g。 还存在同版式系列的黄铜质窄缘当五百大钱,直径 57、 郭厚 4.2mm、 重 58.5g。 2005年,另有泉友王立群先生在《收藏界》2005-07-019 载文称: “近日得一枚黄铜咸丰宝陕当千大钱,此钱铜质精良,包浆熟旧浓重,正反面及穿廓内壁磨损自然.此钱铸造规范,钱文流利,正反两面满汉文笔划粗壮,笔锋雄浑刚劲,咸字一横一撇断笔.最奇特的是宝字写法,贝里上一横紧连左竖,下一横紧连右竖,这种写法诸钱,诸谱未见, 实为创新.实测此钱直径70毫米。” (笔者注:关于“贝”字和“豊”字的写法,由泉界公认的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丁咸丰钱部分)》钱谱中查见,真币的此处书写方式并非完全如此。值得商酌。如下图,当千青铜小型无官戳版和黄铜雕母,寳字之下“貝”字中的二横写法和“豊”字左边小竖的首部并未断笔,此差异是否证明不能用齐宗佑先生文章中发现的“贝”字和“豊”字作为辨识钱币真伪的标准!) 另在2013年.有储怀贞,周辉在《新疆钱币》杂志2013(000)002期撰文“一枚宝陕局咸丰当千圆穿阔缘祖钱”称:</p><p class="ql-block"> “笔者藏有一枚10多年前在吐鲁番购得的宝陕局咸丰当千网穿阔缘祖钱,现介绍如下,与同好共赏.这枚祖钱系采用精炼黄铜手工雕刻而成,属钱币模型.钱文遒劲,钱体厚大,精美超常。”(当然也有“寒梅”撰文打假,贴出他认可的真品图三枚。如下:)</p> <p class="ql-block"> 2020-09-16博友“京川游侠”贴出“清珍《宝陕局咸丰元宝当千》大型雕母祖钱赏析”一文,直面比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大集》中载入一品“宝陕局咸丰元宝当千”大型雕母拓图稍大,黄铜质板材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2020-06-02古钱币网刊出2010秋季拍卖会古钱、银锭2010-11-16拍卖会196000元成交的“清代宝陕局“咸丰元宝”当千样钱一枚黄铜币。此钱直径71毫米,铸造规整,钱文精美,目前所见咸丰大钱最佳品相,征集自海外资深古钱收藏家,极美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些钱币的出现,证实了收藏界实际上已打破老钱谱的禁闭,承认宝陕局确实铸造有黄铜质的咸丰元宝大钱! 除这些外,尚有几位泉友也贴出自己搜藏的同版式黄铜宝陕局当五百大钱,证明材质为黄铜的此钱客观存在! 我从互联网可查见阿全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35318404 计有藏品无官戳版,黄铜,钱文为大字版,诸谱未载。</p> <p class="ql-block">“京川游侠”之博客述“宝陕局咸丰元宝宽缘当五百”又证明此币有另一版本存世。但未辨识材质。</p> <p class="ql-block"> 还有新浪博客泉友“咏生藏泉“http://blog.sina.com.cn/u/2889129941载出一枚无官戳藏品:</p> <p class="ql-block"> 而黄铜质的带官戳的“咸丰元宝宝陕局当五百“样品币也确有两品。 </p><p class="ql-block"> 一是《古钱币价格网》2019-11-25刊出“咸丰元宝宝陕局当五百“华夏评级币 XF82 。直径64.4mm*厚度4.4mm。明显是一枚黄铜钱。藏品拍卖成交价格90400元。说明黄铜质的“咸丰元宝宝陕局当五百”大钱也已被业界承认。</p> <p class="ql-block"> 二见“雪域无垠”博主在其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929793688中载出黄铜质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官戳”样钱一枚。 “雪域无垠”博主 认为,这是对钱谱中无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黄铜钱币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 这枚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穿上“官戳”大钱,是精炼的黄铜质。文字隽秀、铸造精美、材质精良,传世包浆熟旧。 文章写道这儿,是否可说明,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和当一千黄铜质大钱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事实,老朽也贴出黄铜质“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雕母钱和“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一千”母钱各一枚,恭请泉友赏析,同时为上述论证加点佐料! </p><p class="ql-block">一、 黄铜质“宝陕局咸丰元宝当五百”雕母钱。</p> <p class="ql-block"> 此钱实测直径66mm厚度7.6mm,外缘宽6.5mm,穿11.5mm,穿廓2.2mm,字高1.5-1.8mm,重160.02g。 </p><p class="ql-block"> 此钱具有明显的雕母特征。放大拓图可见多处币文笔画上有人工锈饰圆滑处理,刀雕痕或锉痕。字面鎏金。此币外缘圆润,平面稍高于内部币文。其内穿壁有修整,地章平整,黑褐色包浆自然老成,凝重老道,质色纯真润泽,外轮历史痕迹明显。 唯有此钱的书体与其他存世的有别,似楷书变异。但仍笔锋留存,刚劲有力。字体起落笔略显圆润,在立面和平面可见刀痕,字面笔划起始部位似有刻意抛光,倒圆,斜度处理,这种状态必是人工刀刻而非机器加工所成! 此钱其直径较下面“当千”小6mm,厚度稍厚1.6mm。但重量却超重近10g,估计是表面鎏金之故。</p><p class="ql-block"> 二、黄铜质“宝陕局咸丰元宝当千”母钱。</p> <p class="ql-block"> 此钱实测直径72mm厚度6.0mm,外缘宽8.8-9.0mm,穿12mm,穿廓2.5mm,字高1.8-2.2mm,外缘拔高2.5mm重149.52g。 </p><p class="ql-block"> 此钱具有明显的母钱特征,币文字体端庄规范,立面深竣,笔划力道十足,横直竖立,起落有顿,转折见锋,锋如刀,刚劲有力。在“咸”字的第一横和左撇之连接处有前文所述的轻微断痕。“貝”字写法与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丁咸丰钱部分)》钱谱上的当千币相同。该钱外缘上和与地章结合部留有铸造痕迹(凹陷),外缘平面高于缘内币文。穿壁四边成拱形,穿壁干净,四边角的形状符合当时真钱特征。其地章平整,质色纯真润泽。地章中黑褐色包浆自然老成,凝重老道,紧实不虚。外缘铜色自然氧化,外轮历史痕迹明显。 </p><p class="ql-block"> 两枚藏品整体材质、品相、铸相、书意,无不给人以自然洒脱,端美俊朗之美感,见之爱之,以藏有为喜,应仅为宝陕局官炉出品之物,是否开门显而易见。自信能为宝陕局铸“咸丰元宝当五百,当一千”的历史加点佐料! </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5日撰稿于成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记:文中引用了泉友“京川游侠”、“咏生藏泉”、“雪域无垠”的实物图片,特别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