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3月24日晚上7:30,我们山东省心理健康工作坊的老师们相聚云端,在欢乐的气氛中展开了《持续的幸福》最后一期的读书研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主持本次会议的是德州的彭海燕老师,她亲和温雅,让人如沐春风。</b></p> <p class="ql-block"><b> 曲芳老师通过自己高中时的经历和工作中的案例,谈了对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的理解。习得性无助是在经常受挫过程中,归因为自己不行,努力没有用,从而否定自我选择放弃。同样,乐观也是可以习得的。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如“成功是成功之母”更贴切。</b></p><p class="ql-block"><b> 如何培养习得性乐观呢?曲老师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b> 一,尝试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曲老师从乐观有三个维度——人格化、普遍性、永久性,联系ABC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我的想法决定了我的命运”,具有成长性思维才能获得乐观的品质。</b></p><p class="ql-block"><b> 二,三件好事的分享。曲老师谈了在与孩子分享三个好事时的感受,如果在分享时再问一句“好事为什么会发生?”从中感受到支持的资源,效果会更好。曲老师同样把三件好事练习用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三,突出优势,增强自信。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通过优势练习让自己更自信,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改变给学生和孩子做出榜样。</b></p> <p class="ql-block"><b> 兰瑞清老师分析了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关系,“积极心理学的存在只是要实现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平衡与补充,推动心理学从传统的失衡状态转向平衡状态,使心理学的价值和功能更加的完备”。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标准是有爱和工作的能力,这和积极心理学有相通之处。而积极心理学更适合在教育方面应用,对于大多数健康群体,相信是发展是可改变的,是可以是一种蓬勃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b> 兰老师在疫情期间给莱西对口援助学校上心理课,她认为这是帮助学生在隔离时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让学生转变观念,学会发现当下幸福的一个好机会,和学生一起从当下存在中发现幸福,得到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的肯定。</b></p> <p class="ql-block"><b> 姜静静老师认为了解自己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她谈到了自己做优势测试结果令人惊讶,认为自己是优势的,并没有成为突出优势。从中得到启示,引发一些思考。人无完人,人生有得有失,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借助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b> 彭老师引导姜老师用积极的语言来解释——我看到了自己更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可以丰富自己的幸福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财富对于个人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关乎到生活的满意度。张芳老师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前几年的经济状况出了点儿小问题,每天忙忙碌碌,陪伴孩子都成了一种奢望。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生活满意度达到了一个小高峰,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网之下财富对幸福的影响。以安全网为界,而安全网之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可能只会增加一点点儿幸福感——“伊斯特林悖论”也引发了张老师对亲子关系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张老师认为,孩子小时候当然是越多越好,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意愿,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予,这种安全网之上爱只能增加孩子一点幸福感,过度给予甚至可能还是伤害。无处不在的爱成了孩子的负担,令孩子窒息。这种盲目的爱是父母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了孩子,这种爱阻断了孩子的成长,孩子们都是喜欢探索的,如果父母的爱束缚住了孩子,他们又如何去成长呢?</b></p><p class="ql-block"><b> 有些父母无法分清爱和控制,只在乎自己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了亲子之间的沟而不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张芳老师把伊斯特林悖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结合起来做了深度分析,探讨父母应该如何做到适度的爱。</b></p><p class="ql-block"><b> 一,分清自己的界限,做好自己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二,有一种爱叫放手,孩子是有智慧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b> 三,关注感受,做一个60分的父母,达到安全网之上,就要重新分配时间,关注自己的成长,增加自己的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听完张老师的分享,彭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爱你,不仅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沉浸在自己的付出当中,享受着自己塑造的好爸爸或者好妈妈的形象,这是在亲子关系中应当觉察的。</b></p> <p class="ql-block"><b> 宋艳梅老师的话特别有哲理——“把不是很厚的一本书读厚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自己更深的思考,有了在研讨交流中每个人思维的碰撞,丰富了更多的情绪体验,书真的被大家读厚了。带着问题读书,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线索,当问题被解答,感悟也就更深了。</b></p><p class="ql-block"><b> 二十四项优势测试给宋老师带来惊喜。真诚、正直、希望、乐观、团队精神、感恩……这惊喜源于自己的突出优势,也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b></p><p class="ql-block"><b> 以新的视角看自己,宋老师发现了自己的潜在的优势,爱与被爱、好奇心、洞察力、幽默……如何去发掘潜在的优势呢?她总结为在日常中保持觉察,刻意去想,刻意去做,当这些潜在优势在体内升级后,就会产生新的东西,带来新的影响。暂时的劣势也是潜在的优势,它给了我们更大的提升空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积累美丽的瞬间,成就美丽的人生。李春蓓老师面带幸福的喜悦,分享了成长中的幸福瞬间。</b></p><p class="ql-block"><b> 李老师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的积极影响,甚至有时会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她分析这些都源于自己的优势——思维力、勇敢、幽默、爱和公民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对于幸福感,她用《人世间》的一句对白诠释了安全网之上和安全感之下的不同。</b></p> <p class="ql-block"><b> 宁静的夜晚,一壶茶,一本书,与远方的朋友畅聊美好,还有比这更幸福惬意的吗?</b></p><p class="ql-block"><b> 《持续的幸福》这本书的分享结束了,我们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积极的情绪带来欢乐,带来持久的力量。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感受《积极情绪的力量》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