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帮你安抚孩子的情绪

孟彦希

铃铃铃,铃铃铃,下班铃声响了。<div><br></div><div>安安妈妈一手拎包,一手拿钥匙,直奔菜市场,心中暗想:“孩子爱吃的大螃蟹可千万别卖光了,要不然,孩子又该发脾气了。”</div><div><br></div><div>可是,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吃上了大螃蟹,却又因为她开门声音太大,跟她又发了一通脾气。</div> 安安妈妈很伤心,她已经在很努力地回避孩子的雷区了,可是,她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点会忽然把孩子惹火。<div><br></div><div>其实,比起伤心,她更心疼孩子。</div><div><br></div><div>每次看见孩子发完火后,那种无力、懊恼、痛苦、难受的样子,她恨不得能有什么灵丹妙药,帮助孩子从这种不快的情绪中解脱出来。</div> 像安安妈妈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占少数。只不过,有的家长为爱哭的孩子发愁,有的家长为焦躁不安的孩子闹心,有的家长为爱冷战的孩子郁闷等等。<div><br></div><div>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但是,都可以通过下面这3个步骤来安抚孩子的情绪。</div><div><br></div> <b>步骤1:深呼吸,稳情绪</b><br><br>情绪具有感染性和传染性,因此,爸爸妈妈的情绪稳定下来,家庭的氛围才会变得安全和和谐。<br><br>在这种氛围下,即使孩子因为居家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产生了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也会在你们的耳濡目染之下,平静下来。<div><br>因此,建议你在回家路上,就开始觉察自己的情绪。<br></div> <br>如果你觉得很开心,请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回家,让家人也开心开心。<div><br></div><div>如果你觉得心情不太美妙,建议按照“吸气8秒钟——屏住呼吸8秒钟——呼气8秒钟”的节奏,进行深呼吸,直到情绪平复下来。<br><br></div> <b>步骤2:多接纳,给时间</b><br><br>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摔脸子、哭泣,一定是有某些事情引发了他们产生这些行为。<br><br>因此,看到孩子出现类似表现时,请你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他们的情绪,给他们宣泄情绪的时间。简而言之:不打、不骂、不讲道理、不走开。<br> 比如,当他们哭泣时,不忙着追问发生了什么,而是静静地、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递给他们纸巾,给他们送上一杯水,等待他们平静下来。<br><br>当他们发脾气时,不直接指责他们的言行,不急着出谋划策,而是倾听引爆他们的情绪点。甚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先把脾气发完。等情绪平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br> <b>步骤3:善引导,长能力</b><br><br>为了增强孩子面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减少孩子出现应激反应行为,建议你在孩子情绪稳定后,与孩子聊聊发生了什么,仔细倾听他们遇到的困难、内心的需求,共同探讨解决方法。<br><br>沟通时,不要直接帮孩子解决问题,而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他们一时想不到,你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比如你、老师、同学等等。<br> 下面这些话,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跟孩子进行沟通:<br><br>“你觉得问题出现在哪儿?”<br>“你觉得怎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br>“你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br>“假设出现了XX情况,你会怎样做?”<br>“我能帮你做点儿什么?”<br>“假设YY愿意给你提供帮助,你觉得YY可以帮你做点儿什么?”<br><br>这些语言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次以更好地应对应激事件,提供经验。<br><br> <br>也许,一开始实施时,你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很正常。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只要我们努力做,总会一次比一次更好的!<br><div><br></div><div>制作:西岗区招生办公室 健康指导部 孟嵯<br>审核:西岗区招生办公室 健康指导部 王萍<br>(图片均来自网络)<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