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目中都不陌生,只是印象有些模糊,甚至淡忘了。可它在我的记忆里却非常的清晰,就像在我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时常想起,一串串长长的往事便会闪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在浏阳北乡的一个镇上,一条小河将老街隔成一分为二,我家住在镇南,供销社的办公室设在镇北,其管辖的营业门市部整齐有序地遍布整条街。</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老百姓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生产资料都要去供销社购买,我们小孩子的口袋里虽然没有钱,却很喜欢往供销社里钻,经常趴在柜台上,看着玻璃下面精美的连环画,印着动物图案的铅笔盒,或者闻一闻装满花花绿绿糖果的盒子,回家的时候还会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供销社似乎成了孩子们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每月会按时往家里寄回10元钱,祖父母5元,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五个也是5元,经济拮据可想而知,餐桌上常常是小菜,或者是米汤加一点葱花就是大家的下饭菜。而祖父母隔三差五可以奢侈一次,买一份5分钱一碗的水豆腐,每次都是我自告奋勇地为他们效劳,平常早晨要母亲吆喝几次才会起床的我,会早早起床,来到供销社所属的国营饭店排队购买水豆腐,之所以这么“积极”,是有着不可言说的诱惑,因为早点去,可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在等待水豆腐出锅前,大家将盆子按先后排队,我们就在饭店旁边的坪里玩“工兵驱强盗”的游戏,孩子们的欢笑声弥漫着整条街。水豆腐买回家后,祖父母的中餐就会有水豆腐吃,而我也会端着饭碗及时出现在祖父母的家门口,祖父就会叫我进去,赏赐我几勺水豆腐,白色的水豆腐上面漂浮着绿色的葱花,红色的辣椒,光是看看,心里就有一种满足感,而留在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姑姑是供销社的职工,在镇北的一个门市部工作,她非常敬业,以店为家,吃、住、工作都在店里,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个门市部临街门面是营业间,走营业间进到里面,堆满了货物,再往里面就是一个染坊。白天姑姑和另外一个阿姨在营业间接待顾客,染坊的师傅就在里面染土布。到了晚上就是姑姑一个人守店,清点货款,盘底货物,工作一丝不苟,偶尔半夜会有人来敲门购物,姑姑总是不厌其烦满足顾客的需求。或许是担心姑姑寂寞和害怕,父母安排大姐每天晚上过去陪姑姑过夜,大姐婚嫁后,二姐接班,七十年代初,二姐也招工走了,正在上高中的我接力陪伴姑姑,她像一位母亲一样关心着我的生活和学业,我也在寒来暑往的岁月里,见证了一个勤劳朴实的供销社人,以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诠释着一个基层供销社人“以社为家”的情怀。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转眼姑姑已离开我们多年了,而她的善良、她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前行的人生路上。</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年代,生活物资相对匮乏,凭票购物是当年供销社的一大特色,如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没有这些票证,有钱也任性不起来,而有钱、有票证,排队购物是很常见的景象。姑姑门市部的对面有一个供销社卖布匹的门市部,那个时候时兴的确良、咔叽布、棉绸布,但不经常有货。每次来了货,近水楼台先得月,住在对门的我就会第一时间知道,早早地去排队,自然我也每次如愿以偿。1975年9月我也走上了工作岗位,离开了家乡。刚步入社会,懵懂无知,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温暖着漂泊在外的我,翻开珍藏了40多年、纸张已经泛黄的母亲来信,仍然依稀可见:某年某月某日给我寄来了多少布票,某年某月某日又给我寄来了多少粮票,某年某月某日又托人带来了霉豆腐、酸菜、红薯片……,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爱。现在的年轻人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票证年代”的生活,和他们说起票证的故事,他们无不觉得“天方夜谭”。这些票证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数十年的存废,折射了我国经济从贫弱走向富足的繁荣历程,它贯穿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成为一段远去的记忆,人们透过它,感受最深的便是时代发展迅速……。</p><p class="ql-block"> 2000年下半年,下岗的我随工作调动的老公来到了浏阳,每次到湘东比一比超市购物,超市大门的上方“浏阳市供销合作总社”几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亲切。2003年3月份,我被招聘到淮川街道朝阳社区工作,作为共驻共建单位,我和供销社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不但积极参与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而且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将社区困难居民的冷暖挂在心上,上户走访送温暖,充分发挥了共驻共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供销社”在广大居民心中有着高大上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浏阳供销社成立70周年以来,人们经历了从“凭证购物”到超市购物,再到网络购物“淘宝”的消费经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供销社地位变了,经营模式也变了,但它依然在服务“三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对供销社最原始最纯真的记忆在我的心里珍藏了五十多个年头,萦绕在心里的不止是一股股暖流,更是一丝丝甜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