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粗粮细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我光荣入伍穿上了绿军装,来到青海省民和县炮兵第八团军营。二个月的新兵连生活,紧张、新鲜、剌激,逐步使我从一个农村青年锻练成长为解放军战士。作为一个南方人,感觉什么都好,就是生活上不太适应,特别是经常吃窝窝头、钢丝面。</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钢丝面还以为是鸡蛋面,冲上去就夹了一大碗,吃到嘴里嚼不动咽不下,最后看班长走了倒在猪食缸中。还有窝窝头,其实它们就是用不经发酵的死玉米面用开水烫一下,揉成光滑面团,拿起一块捏成圆形的馒头状,然后从底部用大拇指插在中间,不断转动,捏成锥形的孔,修整成型,放笼上蒸熟。刚吃时还有种玉米的甜甜香香的味道,天天吃就咽不下了,特别是凉了时更是硬的咬不动。钢丝面,顾名思义就象钢丝样,它是用死玉米面经过面条机挤压成面条,干面条用刀都剁不断,放在笼上蒸熟吃,真正难以下咽。</p><p class="ql-block"> 经过二个月的训练,终于在1973年3月初下到老连队,我分到了团指挥连测地排,心中哪个高兴啊,难以言表。下连就可佩戴领章帽徽,成为真正的解放军战士,还有就是老连队的伙食肯定比新兵连强。也确实如此,下连一个星期,天天是大米、馍头、面条,顿顿有点荤,还有一次大会餐。哇,指挥连的伙食真捧。谁知道好景不长,第二个星期开始早饭是窝窝头,海带丝酱油汤。三顿都是玉米面,窝窝头、钢丝面、窝窝头配苞面糊糊轮流上,比新兵连还差。野外训练跑了一上午,到营区后整队唱歌进饭堂,看到几笼金灿灿的窝窝头,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咬上一口怎么咀嚼还是咽不下去,到最后只吃半个窝头一碗酱油汤洗碗回宿舍,浑身没劲。</p><p class="ql-block"> 连长、指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办?李指导员点名时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有困难我们有责任去帮助。甘肃武威遭遇干旱加冰雹灾害,老百姓颗粒无收,我们的囗粮支援了灾区,连队粮食不够且严重的超支,团后勤将小农场生产的玉米补贴给我们了,再坚持半年,条件就好了。大家要坚持吃饱,党员骨干要带头吃,只有吃饱了才有好身体,才能有力气去训练。炊事班要研究粗粮细做,想尽一切办法让同志们吃饱。”怎么细做,只有玉米面粉,炊事班长急昏了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杜焱宾连长、李志强指导员、曹培文司务长和炊事班人员一起研究,都认为玉米面做法比较简单,难吃难做。李指导员说:“窝头里放个大蜜枣,甜甜的,新兵肯定爱吃。”杜连长说:“买点葡萄干做发糕。”炊事班长是山东人说:“做玉米面烧饼,可惜没炉子。”杜连长讲:“就在伙房后边垒个土烤箱。”曹司务长是陕北人,他说:“钢丝面用油拌下再蒸就软且香。”李指导员说:“用肉沫和菜做成燥子面,战士们肯定会吃。”他一言你一语,最后确定为蜜枣窝窝头,就在窝窝头肚子内放上一个大蜜枣;钢丝杂酱面,蒸钢丝面时,先在面条上抹一层菜籽油再蒸,钢丝面就会很软也香,再用土豆丁、包菜丁加肉沫做浇头汤,一碗面浇二勺汤拌一拌好吃多了;还有萄葡干发糕,用玉米面发酵加葡萄干做成发糕;特好吃的是玉米面烤饼。在炊事班房后利用铁皮和土坯盘了一个土烤炉,把玉米面揑成饼坯,放在铁皮上烤,黄灿灿诱人,咬一口又脆又香,两块烧饼配上一碗玉米面糊糊还真的好吃。过了二个星期,大家又倒了胃口,只吃蜜枣把窝头掰开放笼里了。全连同志的饭量又明显下降,100多号人从吃四笼降到一笼。连长又急了,亲自带炊事班做西北老百姓的搅团给大家吃。</p><p class="ql-block"> 杜焱宾连长说:“搅团老百姓又叫 "散饭",很好吃,我来做。”"搅团搅团",顾名思义,其精髓就在于一个"搅"字上,关于搅搅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搅团要得好,三千六百搅",搅团是以玉米面为主料,等到大火把水烧开,将玉米面均匀的撒入锅中,开始是一手握擀杖沿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后来玉米面粉放多了,就得双手搅动,用擀面杖搅成一团一团,直到锅中没有疙瘩,成为光滑的稠糊状为止,颜色偏黄,一锅香喷喷的搅团就出锅了。虽然搅团好吃但是却一点都不好做,只见连长脱掉棉衣站在冒着噗嗤噗嗤热气的灶台边,忍受着高温蒸汽不停的搅拌,还要下口令让炊事班长撤玉米面,在掌握好水和面粉的适宜程度时,一锅黄灿灿的搅团就可出锅了。一锅下来连长穿着衬衣还是浑身是汗,可连长笑着说:“要想搅团好,三千六百搅。要想搅团粘,屁股要拧圆。”一碗搅团再配点辣子加蒜泥,加上一勺醋,浇在搅团上,味道好极了,二大碗下肚,浑身热乎乎,走路都是劲。就这样蜜枣窝头、钢丝杂酱面、搅团、葡萄发糕、玉米面烧饼、玉米面糊糊相互配合,配上新鲜的蔬菜和荤菜,我们每顿都能吃饱又吃好,浑身是劲的投入到训练中。</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那种玉米面清甜香味还在我的记忆中,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连长、指导员,对我们生活的关心,那种爱兵如子的情怀,时刻鼓励着我,影响着我。我觉得他们不仅仅是首长,更是好兄长,更象是慈祥的父親。在我的带兵生涯中一直伴随着我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