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记事14:纳凉节•祇园祭

云端漫步-向远方

<p class="ql-block">  七月中下旬是日本一年最热的季节,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像一个蒸笼,树木也都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显得无精打采。会社的车间同样热得透不过气来,巨大的风扇吹出的风软弱无力,没有一丝凉意。</p><p class="ql-block"> 每到这个时候,在日本各地就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纳凉节(纳涼祭)活动,不管是城乡还是企业都积极参与,把美食、歌舞、花火晚会等融为一体,让人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种习俗最初来自于中国,传到日本后逐渐形成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伊藤说伊藤铁工每年都举办纳凉节,会社附近的村民到时候就扶老携幼的前来参加,今年将是第四次,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p><p class="ql-block"> 为了开好今年的纳凉节,会社做了精心地准备。19日,铃木领着我和小崔跑到会社入口的道路上布置纳凉节的横幅。首先在道路两旁立两根杆子,然后在杆子上端扯上写有纳凉祭的横幅,在横幅上下各挂六个园灯笼。我和小崔不含糊,一会就把这事干的利利索索。铃木站在远处左看右看不住地点头,我们也到远处观望,效果不错,给人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纳凉节主会场在会社院内,在热处理车间东广场上搭起了一个很大的舞台,舞台后面立起一块蓝色的幕板,幕板上挂着红白相间的幕布;舞台上摆放着音响、谱架、麦克,舞台前是一排排桌椅,供人们坐下来欣赏歌舞和卡拉OK表演;舞台前面两侧是用两排帐篷搭起的美食售货点,十几面彩旗插在会场四周,整个会场显得明快、典雅、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了一天的雨,闷热的天气凉爽了不少。临近傍晚,雨停了,周边的村民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向伊藤铁工汇集。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家庭主妇们聚到一起三三两两地交谈着,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孩子们在广场上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像放飞的小鸟;老人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演出开始。</p><p class="ql-block"> 两旁的美食帐篷也都开了张,一串串烤肉冒着油烟呲呲地发出响声,人们围在摊位前边喝着啤酒🍺边品尝着诱人的美食。伊藤铁工的社员都统一的穿上了和服,手里拿着印有“伊藤铁工”和“祭”的扇子。纪美枝和两个智子也都穿上了漂亮的和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像三只飞舞的彩蝶。 舞台上那些歌手和卡拉OK达人们跃跃欲试地准备着,等待着拉开一场激动人心的大幕。</p><p class="ql-block"> 此时,夕阳慢慢地落下,大地变得模糊了起来,就在最后一抹阳光消失的刹那,淡蓝色的天幕盖住了整个山野,舞台上和帐篷里的灯同时弥漫出柔软的光芒。在会场上,晃动的人影和舞台上的灯光辉映着,变换出了一片幽荡的斑斓,歌声和嘈杂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叩击心底的热烈。</p><p class="ql-block"> 老贾爱凑热闹,拿个扇子在会场到处晃悠,搂搂这个抱抱那个,和谁都称兄道弟。小杨这回没有上场唱歌,他用审视的目光欣赏着舞台上的表演。赤木还是一如既往的儒雅,安静地观看演出,我们把赤木拉起,以舞台为背景来了一张合影。刚巧中岛在旁边走过,我们就势拉住了他,还没等拍照,纪美枝就老远地跑了过来,站在我们面前摆出了胜利✌的Pose。</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演出越来越精彩,不但有会社的几员大将,还有村里的歌手,甚至还有一个乐队,精彩的演出获得了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晚上七点,开始放烟火,一束束烟花🎆腾空而起,把天空渲染的五彩缤纷,大家都仰起了头欣赏绚烂的花火,孩子们高兴地拍着手跳了起来。最后是抽奖活动,奖品非常丰厚:有空调,有音响。许多村民和社员抽到了奖品,脸上都笑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纳凉节在一片欢声中结束,望着退去的人潮,我不禁升起了丝丝的留恋。真想还在若干年以后,在某个清澈的朗夜,重新来到这个难忘的纳凉节,赏轻歌曼舞,观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纳凉节会场</span></p> <p class="ql-block">  开完纳凉节,会社的活突然多了起来,我们都投入到了各个岗位。伊藤把我分配到六号锤协助高柳一男做切边工作。高柳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瘦瘦的,是一个工作狂,干起活来从来不休息,像个机器人。虽然日本人很能干,但像高柳这么疯狂的还真不多。好歹这工作不费力,完全能适应。</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天气更加闷热,白天的气温升到了38℃,车间里更是达到了恐怖的40多℃以上。除了老彭,我们几个都是来自东北,从没经历过这么高的高温,有些适应不了。23日,老贾和小崔发生了中暑现象,下午福岡专务把小崔送回了高田寮。晚上,小崔缓解了不少,基本恢复了正常。老贾看似强壮💪,一个晚上都没有缓过来,第二天赤木和中岛领着老贾去美浦中央医院,跑前跑后的忙活了好一阵。</p><p class="ql-block"> 晚上,会社给我们送来了一箱饮料,芝志摩夫也到寝室看望,送来一个西瓜🍉。芝是从新履带三菱派来的干部,一直对我们很照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p><p class="ql-block"> 25号,小崔完全康复了,伊藤把他调到六号锤帮忙,我和小崔轮流对付高柳,一天下来轻轻松松🤭。因为明天就是连续四天的暑期假日,傍晚我俩一身轻松地去江户崎看久负盛名的祇园祭(ぎおんまつり)。</p><p class="ql-block"> 祇园祭最早源于京都,起源于869年。当时瘟疫爆发,居民把八坂神社的神像搬出神社,在京都内巡游,祈求洁净、消除瘟疫。它和大阪的天神祭、東京的神田祭并称为日本三大祭典。祇园祭的活动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祇园祭不止在京都,在日本全国各地都有,基本上以京都的方式为原型,再融入本地的风格。江户崎的祇园祭在茨城很有名气,每年的这个时候附近的人们都会前往江户崎观看。铃木和伊藤早就和我们说过这事,今天正好有时间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 来到江户崎,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林立着各种小吃摊位,店铺鳞次栉比,卖着各式各样的旅游工艺品,房屋上悬挂着彩灯,到处都是节日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祇园祭的队伍走了过来,队伍里有穿着和服👘的妇女,有打着小鼓的儿童,有裸露上身的男子。最精彩的是几十个壮汉抬着一个花轿,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压轴戏是一个高大的山鉾(やまぼこ),这是一个装饰的五彩缤纷的花车,由百十名男子拉着它,高大华丽的车身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震撼美。</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祇园祭进入了高潮,呼喊的号子声更加响亮,身穿艳丽和服👘的姑娘在灯光下愈发妖娆,整个江户崎宛如梦幻的天市,散发出迷人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3.2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背景音乐为木村好夫的“风仙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感谢慶勇提供的部分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江户崎祇園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