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评价促提升,集体备课显智慧。

  

<p class="ql-block">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早春的三月,尽管还有一丝寒意,但春已不觉间挤进了季节的门槛,生命就如同柳尖萌发的绿芽一样美丽,在这桃花杏花盛开的季节,中语组迎来了第三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评课和集体备课为主,彰显集体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王剑侠老师先针对教材进行了说课:《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对时间的流逝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三:一、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运用具体化的写法,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最后用三个词进行了总结:散文、具体化、惋惜。接着又对学情、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反思进行了说课,说课的过程完整且深入,整堂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本组老师针对王剑侠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回顾整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从阅读品句中感悟寓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去体验感受作者多时间流逝的无奈,并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决。写作特色值得学生学习。抓住这一契机,我设计课堂上每人想一句类似的句子,请几个同学为一组连说,组成一段话,自然水到渠成。课后又让同学写下来,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访写中写到:在默默的算着,四千多日子已经在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也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在玩电脑时,时间在那虚拟的世界里度过;在玩跳绳是,时间在那上下晃动的跳绳间跳过;游泳时,时间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中泡过;听音乐时,时间与音乐一并被我欣赏;吃饭时,时间则与米饭一并被我吞下。时间像永远不停息的车轮,让人不断地与他争先,如果没有他快,便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所以,我们便要争分夺秒的享受生活。这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联系课文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绘制一幅时间流逝图,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自己每天时间的流逝,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当什么时候时间从哪里溜走,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设计中用于阅读的时间过长,这样显得后面学生根据实际去说的时间就显得更紧凑了,有的学生甚至还没说够就下课了,针对这方面下次设计时要注意可以把读和说相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品读的同时就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评完王剑侠老师的课后,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又针对李蓓老师的《土地的誓言》这一课,给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1、将听读课文改成学生互读,这样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更有利,同事学生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感触会更深。2、在细读文章时,应该提醒学生及时做批注,以此达成本单位学习做批注的目标。3、在再读誓言时,教师应师范朗读,学生朗读后,应该进行朗读指导。4、板书一定要简洁,且重点突出!5、作业设计要分层,针对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力求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深感评课和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在评课中提升,在集体备课中进步,中学语文组一定会扎实教研,砥砺奋进!</p>

学生

时间

教研

流逝

备课

朗读

作者

老师

剑侠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