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p></p><p></p></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在希望的田野上</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间集•水满田畴稻叶齐</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吟诗诵读活动</b></span><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r></span></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晨 旭 / 摄影、录像、报道</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日云景好,水绿春光明。<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值此春光明媚的时节(3月20日),座落在“大邑县•安仁古镇•南岸美村•溪地阿兰诺”</span>内,热气洋洋一片,来自成都市的一批艺术家、文化学者、表演艺术家、书法家、音乐家和各界热爱艺术的朋友们,欢聚一堂,以吟诗咏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形式,参加《“花间集”水满田畴稻叶齐》吟诗诵读活动,享受“田园诗意生活”!</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花间集”由“花间词”而来,源自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一部抒情诗词集,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诗词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18家词作计500余首。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其余均为西蜀文人雅士,文坛史称“花间派”。“花间派”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span>时至今日,备受文学、诗词爱好者青睐。</h5><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花间集”活动,是由温江一批文化人共同发起,“花间集”始于2019年,目前尚属于松散型的社群行为,时至今日,共举办跨界联谊“花间集”活动共11场。 因温江有“国际花园城”之美誉,故化用“花间派”旧名。活动旨在以花季为线索,加以音乐、诗歌、文学交流、疗愈等内容,以跨界感悟分享,净化灵魂,以不同空间场景为载体,突出现场感、体验感、参与感,实现众乐乐之目的。</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花间集”活动亦属于公益项目构想,基于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力求创新艺术康养内涵,推广优雅生活方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活力——</h5><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目前,“花间集”己聚合各类国家级艺术家近10人,“三医”高层次创新人才20余人,其中有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财大、西华大学、西南交大、川农大、成都中医大、西南民大、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师院等高校博士生导师、教授及专家学者近20人,以及其它各行领域和各行业优秀成功人士50余人,初步形成了“花间集”民间“智库”和“艺库”。</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花间集”以跨界艺术康养的内在逻辑提倡:以人个体成长的最大制约,来认识了解知识边界和认知格局。打破这个瓶颈需要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而实现的途径除了自身的不断探索之外,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借助多元化的“外脑”。通过艺术康养跨界整合“外脑”,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改变认知、创新理念、提升格局、完善自我、助力成长……<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5><p><br></p><p></p><p></p> <h5> 绘画艺术家:周晓冰、陈 谦、董学强三位老师,现场作画,作为活动期间抽奖奖品。</h5><div><br></div> <h5> “花间集”活动中,这一家三代人,怀抱着的这个刚刚出生两个月大的小宝贝,够得上是“花间集”里的老会友了,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活动。上一次,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带来的。从小就被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着成长,别看他还不会说话,但是,你看他的专注力多么集中啊!这可是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希望!</h5><div><br></div> <h5> 文化交流论坛:</h5> <h5> 根据世界名著,或朗读、或演绎精彩片段,表演这可不是大家的强项,非常难为大家,非常有难度,还有一点,大家事前并不知道自己演绎那部名著?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知道表演的是男?是女?全是现场抽签决定,兼有角色反窜……<div> 但是,表演时大家非常投入,认真、带有“创新”表演,博得了大家掌声阵阵,笑语连连,乐此不疲……</div><div><br></div></h5> <h5> </h5><h5>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策划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骏马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达真先生,为每一位“表演者”做点评,通过这样的环节,对世界名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认识和体会……</h5><div><br></div> <h5> 原成都商报副总编、资深媒体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科普作家,温江文化名人、“全国书香家庭获得者”:何定镛先生讲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十分重视生命,无论从政治思想、论理道德,还是从个人的修身养性等方面都是如此。如儒家的“人为贵”、“生最贵”和民本思想;佛学的“人为万物之灵”的人生之学;道家更把人的生命本身看得高于一切,强调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亦明确指出:“天覆地裁,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人是至为珍贵的。”……</h5><div><br></div> <h5> 放声高歌:《在希望的田野是上》、《我和我的祖国》……</h5> <h5><b> 活动花絮剪影:</b></h5> <h5><b>点击播放:“花间集”活动视频 ——</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