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书屋在才俊们的合力打造下,除了内核外,从颜值上,怎么看怎么好看。迷你空间在设计小哥哥手中,借神笔构奇思,生生的变成了小世界,有着曲径通幽探秘风格,激发起宾客藏在细胞里的好奇感。白昼有着敞开怀抱迎接所有来者之大气,晚上则以温馨安静等候需要的你。 </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感觉真好,感谢他们。期盼奥秘君早消停,我们就迎接宾客,与人聊书谈天地。</p><p class="ql-block"> 开小书屋是多年的梦想,要将梦想变成现实,是需要落地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到位完成,对于我俩来说真需要愚公移山之精神用出洪荒之力。然而,过程的艰辛会击退我们的激情,这是由自然力量掌控的激情。如今,有了他们一拨各领域各专业的青年才俊们,不仅得到了小书屋,还很惊喜的得到了惊艳的小书屋,无法控制也不掩饰我们的开心和欢喜。除了一本书等候着你成为它的读者外,我们也等候着你和我们分享这份静美。来吧,朋友们,看看坐坐聊聊,邂逅在书中寻到陪伴你的情与友。</p> <p class="ql-block">温馨</p><p class="ql-block">北欧的许多语言中都有专门的单词表达舒适(英语为cosy,来源于盖尔语còsag,意为可以钻进去的小洞)的感受。每当窗外细雨蒙蒙、河面云雾缭绕时,我们就渴望荷兰语中所说的那种温馨的感觉(gezelligheid)。这个词来源于荷兰语中“朋友”一词,描述的是不仅是身体的状态,也是心灵的感受——身处温馨如家之所,左右好友相伴(孤身一人不叫温馨),内心感觉踏实舒服。</p><p class="ql-block">丹麦语中的hygge(舒适)、德语中的Gemütlichkeit(意为“其乐融融的感受”)和芬兰语中的kodikas(大意为“像家一样的”)也有着类似的含义。而在阳光明媚的地中海地区,我们很难在各种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单词来描述身心舒适的感觉。~《心情词典》这样说温馨</p> <p class="ql-block">疲惫,焦虑,清冷,孤寂,请到这里来,一盏灯一束光属于你。</p> <p class="ql-block">值得纪念的日子~小书屋的一本书遇到了它等候的第一位读者。</p> <p class="ql-block">银发迷你小书屋的自白</p><p class="ql-block"> 书店要有正规名或习惯说的是~学名:序言集。</p><p class="ql-block"> “序言集”是小蜜在阅读中提出的建议。来自于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序言集》论: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关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到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为美的奇特的激情。……但愿你就是本书等待的读者。我们在小书店里等候你。</p><p class="ql-block"> 我们俩自然年龄加起来有一百五十余岁,照惯常平均法:两个属于逾古稀奔耄耋顶着一头“霜雪”,“突发奇想”来到巴山大学城开一个巴掌大的小书店,有点“厘头不清”。</p><p class="ql-block"> 说不清还是说得清,我们自己也不知。退休十余年,开初数年惯性般的奔波于各地的学术活动包括开会探亲聚友。近年类似活动减少,但是与站在时代浪花端的后浪们一直保持接触~包括邻家幼童、小学、中学、本科生直至壮年的“砥柱”们,即便趴在沙滩上也从未脱节。与他们的相约游玩、交流谈笑、倾听诉说,没有障碍不知隔膜忘记时间,消弭年轮痕迹刻划的“代沟代际”边界。大家只知是水平横向、频道同圈、没有标签、没有身份、没有性别、没有年龄的“朋友”,彼此手握手知对方嘘寒热观冷暖,情绪饱满心境明媚的朝前方行的同路者。</p><p class="ql-block"> 书店的俩人:一个沉醉于天书般抽象的数学世界中,严肃安静面部发呆(“静止脸”或称“低气压”)的在他的宇宙中驰骋冥想(大掌柜);一个喜爱读书热情洋溢满面笑容不知疲倦穿梭于各年龄人群中,拾掇各类鸡毛且捆扎着自己的掸子(小老太)。就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直相随相伴相辅相成。到了各自的五、六周岁(请光阴莫怪,我们忘记了您送给我们的整数),顿时想起了俩人十余年前的“梦想”~开个小书店。不论时间长短、不虑过去未来,改变一下多年的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给自己建造一个泡泡玛特玩具屋~送给自己的礼物。在这里晒着太阳、坐地随书游世界、同时迎接四方友人八方来客,相互叨着可能的共同话语、可能互补的故事、可能获取的新鲜血液……一切皆有可能(文化人类学者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未特定化”;也有其他领域的学者认为:人是半成品。我们一直在不断朝着成品的路上,通过学习“刻划塑造”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记起洛奇在《走出防空洞》中描述那个年代的:“父母越来越无趣地老去,一种接一种地抛弃人类的兴趣,就像在一个无风的日子里从树上飘下一片片的落叶。”</p><p class="ql-block"> 在余下的旅途中,我们只想更有意思有温度保持一些人类的兴趣,顺手绕指一缕清风明月之轻朗进入渐灰渐黑的那个地方,怀着满心欢喜拥抱那个强大的黑洞,应该是一种惬意。如捷克诗人赛弗尔特在《世界美如斯》中一样,回首往事“剩下的唯有回忆。还有微笑”。最终期望达到可以借用句型:知否知否?愿是:释重意起,叶落深秋。</p><p class="ql-block"> 想到了,就做起来。在行动中学习与摸索……奥祖夫说:“自己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目标,即兴安排生活,自由地享用,这是对现代幸福的界定。”</p><p class="ql-block"> 在上天的眷顾、一拨后浪才俊们的帮助、带着温度的设计师、诚实朴素的房主等人的助力、高新区政务的暖心高效下,让我们心想事成的恰到好处的在轻松无压的心境下得到这个机会和空间。在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们心心念念的小书屋是无法横空出世的,由衷感谢站在第一线工作的青年才俊们。</p><p class="ql-block"> 赞同这个观点:“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变化与生长的自然法则是不可逆转的。但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人生的萧条期,而应该看成是人的阅历和内在精神的一个时期。老年人,自然已经定型,绝缘于人生之污水,洞察于世人的自欺欺人之外;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力和同情心;开拓了诚实正直的疆域;深深理解着正义和公道。所有这一切品德,每一个老年人都可能有。”~《塔木德》</p><p class="ql-block"> 喜欢这个说法: “优雅变老的艺术”之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有创造性的变老”,如果每个人的老年生活都能活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老龄化社会”就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成为一座供所有人欣赏的巨大画廊。~奥特费利德.赫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