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斯堡记游(欧洲行记游之八)

大河向东边流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31日,我们游览了法国的斯特拉斯堡。</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 ,法国东北部城市,是法国第七大城市和最大边境城市。</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位于莱茵河左岸,市区地势平坦,海拔在132—151米之间。</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西部为孚日山脉,而东面25千米处就是德国黑森林,北侧为阿格诺森林,南方则是莱茵河平原。</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斯特拉斯堡处于多个民族活动范围的重合地带。</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了德法长期争夺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今属于法国领土。</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p><p class="ql-block">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两国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p> <p class="ql-block">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根据《法兰克福条约》规定,该市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德国统治时期,斯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并新建了一个豪华的新城(Neue Stadt),包括一个新的博物馆和新的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击败,根据《凡尔赛条约》,斯特拉斯堡被重新划入法国。</p><p class="ql-block">二战中,被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又被划入法国。</p> <p class="ql-block">2016年1月1日起,阿尔萨斯、香槟-阿登和洛林三个大区合并成为"大东部大区"。斯特拉斯堡成为新的大区首府。</p><p class="ql-block">“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不仅让人想起《最后一课》。</p><p class="ql-block">《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1873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p><p class="ql-block">《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最后一课》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法国这“大东部大区”。</p><p class="ql-block">许多国人在初中语文课上学过都德的这篇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著名小说。</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法兰西文化和德意志文化在这座城市中的完美交融,尤其是在被称为“小法兰西”的大岛地区。</p><p class="ql-block">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法国巴洛克风格的旅馆,还有罗马式与哥特式结合的圣多马教堂,连莫扎特都曾在此演奏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游览了圣母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又名斯特拉斯堡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法文是圣母教堂 (Cathedrale Notre-Dame),坐落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中心,是中世纪(11至15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也是欧洲著名的哥特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176年,因工程拖拉,1439年才竣工。由于经费等其他原因,右侧一座钟楼,当时只建造到与主教堂建筑平顶一致的高度,不再往上建造。后来就作为一个整体,少了一座钟楼,成了现今这种单钟楼状态。</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是斯特拉斯堡的一大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作为欧洲中世纪最高的建筑,教堂整体用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p><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极其复杂精致,四周布满彩绘玻璃窗。</p><p class="ql-block">法国知名作家雨果曾不吝赞美,用“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它。</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未进入教堂内部游览。</p> <p class="ql-block">来此参观游玩的游客众多,教堂内外列处可见到游客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旁,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古登堡广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登堡广场。</span>为纪念约翰内斯·古登堡而建。</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古登堡,被公认为西方金属(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古登堡的雕像,雕像底座的四面有4幅浮雕,讲述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社会变革。</p> <p class="ql-block">雕像旁边就是一座上下两层的旋转木马。</p><p class="ql-block">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在这里享受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有不少的商铺,人流量挺大。</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圣母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向前方乘车点进发。</p><p class="ql-block">沿途不时闪过</p><p class="ql-block">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p><p class="ql-block">市区以小法兰西为中心。</p><p class="ql-block">东部靠近莱茵河地带为物流和工业区,</p><p class="ql-block">西侧和北侧以普通居民住宅为主,</p><p class="ql-block">南侧则为科教文化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上大巴车,向小法兰西驶去。</p> <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p><p class="ql-block">布满中世纪木桁架房屋和巴洛克风格的砂岩建筑,</p><p class="ql-block">运河桥梁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褐色屋顶和外墙用黑木条搭建的古旧房屋,</p><p class="ql-block">古意盎然。</p><p class="ql-block">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被完全摧毁,战后重建。</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建设后,到1970年,该市决定继续投资以恢复其原有的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以建筑师 Jean Apprill 领头的UA5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如今能看到的是重生后的斯特拉斯堡。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与交错的小运河相得益彰,有如童话般美丽,它历史的灵魂都在那些重建的建筑中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虽然,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小法兰西得名的由来,涉及到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到此游览,观赏美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