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来到在西南建设成品油管道的中原油田工程建设总公司施工工地,亲历管道在大山之中建设的艰难。管道建设者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将管道在大山中不断地向前延伸。</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管道蜿蜒走大山</span></h1> <p class="ql-block">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点工程,对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拓展西南成品油市场,提高中石化企业形象和信誉有着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道起于广东省茂名市,止于云南昆明市,途经广西自治区、贵州省,管道全长1691千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原油田工程建设总公司参加了这项重大工程的施工,承担了贵州省境内107公里管线的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线地处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地域,由顶岩—都匀、都匀—甲召寨两个分段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地域为云贵高原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道路狭窄,气候潮湿,四季不分,经常阴雨,素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之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线所经之地要穿越高速公路、等级公路19处,穿越铁路4处,跨越中小河流、冲沟81条,爬越山岭90余座。可以说长输管道施工所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地形和障碍在这一地段全都囊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管道施工队伍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全线最难在贵州、贵州最难在中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初,工程建设总公司西南成品油管道建设项目部执行经理黄文斌带领100余名将士从广西转战贵州,半年多的施工中,他们发扬中原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战高温、斗淫雨、顽强拼搏,山高路窄,车辆上不去,他们就人拉肩扛抬管线,作业面小,沟上无法焊接,他们就采用沟下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严格按照甲方的质量标准施工,认真履行HSE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使工程进度、质量在参加施工的4支队伍中名列前茅,在西南市场上树立了中原石油人能攻坚啃硬的品牌形象。</p> <h5>管道在陡峭的山岭上穿过。</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建设者与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管道在山岭上延伸。</h5> <h5>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当地工人用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将一根根长12米、重1.2吨的管段抬上山岭。</h5> <h5>在陡坡处职工杨洪波手牵着绳索将电焊设备传送给同伴。</h5> <h5>职工们在沼泽地里焊接管线。</h5> <h5>吊装管道。</h5> <h5>山谷中,施工人员在没膝深的河水里修建导流渠。</h5> <h5>职工们用自制的四条腿倒链架在沼泽地段进行管线窜越公路的施工。</h5> <h5>管线大多采用难度很大的沟下焊接方式,电焊工陈海在1.5米深、60度坡度狭小的沟底施工,手脚难易完全伸展,这对他的体力、技术和精神都是一个残酷的考验。</h5> <h5>职工们的文明施工得到当地布依族群众的尊重,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结下情谊。</h5> <h5>职工们的文明施工得到当地布依族群众的尊重,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结下情谊。</h5> <h5>当地山村村民干完农活归来。</h5> <h5>当地村民。</h5> <h5>孩子们是生活的希望。</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入职中原石油报社,如今快30个年头。在报社一直从事摄影记者工作,拍照片成了我的职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不论是在中原油田本部,还是跟随中原石油人走向外部市场,都力争尽己所能把看见的、感觉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留在镜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媒体主要涵盖两家央企,一个是中原油田,一个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这两家都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其实,2012年以前两家企业是合在一起的,国有企业改革,分成了两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原油田发现于1975年,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化工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目前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2011年,中原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跨入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近些年,企业与时俱进,打造 “中原气服”和“中原服务”品牌,石油人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是一家主要涉及钻修井、固井、井下作业、压裂等石油工程的专业化公司。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原石油工程队伍走出家园,踏上外闯市场之路,在国内石油系统首开面向市场创业先河。1992年,率先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几十年来,中原石油人在中原、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国内市场,在沙特、科威特、非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市场留下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家企业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共有职工家属20余万人。在长久的企业办社会的年月,企业还承担着教育、医疗卫生、公安等政府职能,以及供热、供水、环卫物业管理等服务职能。因此,我们的摄影镜头除了侧重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生产、经营、管理、外闯市场等主题内容外,也涉及到企业——这个“小社会”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除了两家企业的内容外,濮阳当地以及外部市场当地的一些风情民俗也涉及到了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马洪山文\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