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界系列故事之九 一代武术宗师陈守馀

陈怀初

<p class="ql-block">陈守馀画像</p> <p class="ql-block">东风界地处边陲边关小镇,历来民风彪悍耿直,尚武之风盛行,湘赣两地流行的著名武术流派陈氏系列武术即发源于此,其创始人陈守馀:字海清,道教法名:法盛,中国国民党党员,浏阳大瑶东风界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殁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传承法本</p> <p class="ql-block">幼年即随其姐夫唐隆咸(著名的青面狮艺人)练习杂耍架上功夫,具备了扎实的武术功底,十三岁在江西瑶金山寺附近当裁缝学徒时被瑶金山寺住持华水大法师(修得真身不化)收为俗家弟子,期间曾因偷看当地一武教头练武被对方刁难起冲突,加上寺庙武僧也看不惯那个武教头的嚣张,在后面给陈守馀这个小师弟撑腰双方约战比武,凭着灵活的身手,与对方周旋约一个时辰后找到对方破绽,一把将对方打倒在瑶金山寺门前两个大晒谷坪中间的水沟里,因对方体型高大,卡在水沟出不来,最后是旁人挖开水沟才出来的,陈守馀也因此一战成名,被本家浏阳南乡著名道教五雷掌八代传人陈树楷大师收为衣钵关门弟子(传承信物和传承法本至今保留,长沙市文物专家鉴定至少三百年以上)。其身材偏瘦但身手敏捷,出手如闪电,平常与人过招时稍纵即能跃过对方头顶,在一次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时一跃跳过一丈多宽的小河没能被抓到,经常与人切磋或接受别人的挑战从未失过手,往往都是在一两招之间战胜对手,二十多岁即凭着一身过硬的功夫游历江湖、交流武学、广收门徒,以上盘功夫著称,在萍、浏、醴一带颇具声望。</p> <p class="ql-block">传承信物</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只身投入革命,加入中国国民党,积极从事抗日救国运动,担任教官和发动当地群众积极抗日等工作,据说伪政府时期萍乡县诸多政要均拜其为师,在萍乡城内有较高的身份地位,经常是拄自由棍(仗棍)、带桶帽(礼帽),当地许多习武之人多次挑战失败后想要使用下三滥手段围攻,被时任萍乡县警察局长的弟子赶到拍着腰里别着的手枪说:哪个敢动我师傅?</p><p class="ql-block">因国民党员这段历史对陈守馀来说比较敏感,其生前一直缄口不言,偶尔闲谈时透露过那些政要弟子中部分逃往台湾香港,逃走前有个弟子特意刻了一个牛角章送给他留做纪念,牛角章还在,可早已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受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首先是因为其备受民间武术界的尊崇,家里经常人来人往,怀疑其从事反革命活动,被以“告打分子”的名义戴高帽游行,文革后期又被其弟子告发国民党员身份,以“国民党特务”的罪名被隔离审查写小字报反省,家里屡次被查抄封门,家属也成了“四类分子”成员,妻子李氏受此影响,贫病交加年仅四十即离世而去。好在陈守馀尚武重武德、乐观豪爽、睦邻友族、与人为善,练武所具备的跌打损伤推拿等治病手艺时常为周边百姓治病救急不收分文,深得好评,当时挨批斗被关在大瑶公社反省隔离审查几个月都能受到乡邻的照顾,甚至和看守人员成为朋友同床睡觉。其依靠年轻时学会的裁缝手艺为乡邻缝补衣裳贴补家用,勉强拉扯五个子女度过该段艰难时期。那顶“告打分子”的高帽在平反后陈守馀还乐观地说:“留着,免得以后又要我做”,遗憾的是被其女婿钟纯段一把连同陈守馀的国民党党员证往火炉里一丢烧了,不然恐怕“告打分子”的帽子全国仅此一顶。</p> <p class="ql-block">上栗中学教材编录陈氏武术套路九步传师</p> <p class="ql-block">评反后步入晚年时期的他,不忘对武术的爱好和追求,继续收徒授艺。一生追求德艺双馨,集各家所长后对自身功夫进行总结提炼,融会贯通,终其一生习武经历主张内练气力、寸劲发力,反对“横练”等严重伤害身体的练法,逐步形成其典型鲜明特色的陈氏武术系列:套路二步战、九步传师、大搧庄等;器械子午棍、南阳刀、梭凳等;散手庄法十字手系列、扑战手系列、搧手系列以及独门绝技五雷掌等,成为湘赣边地区主要的地方民间武术流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邱自友、唐忠树、钟纯段、施维辉、林祝生、文国平、卜长松、李寿卫、孔介山、陈祖模以及金山“花狗”叶继凡等湘赣边武术界著名人物均为其嫡传弟子,其系列拳术套路被湘赣两地许多武馆甚至是学校列为教学版本课程,为民间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21年萍乡市、浏阳市武术协会联合追授其为“一代宗师”堪称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