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p><p class="ql-block"> 春分,在每年新历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其前一个节气为惊蛰,后一个节气是清明。</p><p class="ql-block"> 春分,是残冬过后第一份惊喜,是一个梦想的开始,是一个故事的楔子,也是一个生命的涅槃。</p><p class="ql-block"> 春分,古代的春分点在白羊座,所以,一般都把白羊座放在黄道十二星座的首位,而现在,春分点已经移到了双鱼座了。</p> <p class="ql-block">【春分秋分,昼夜平分】</p><p class="ql-block">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p><p class="ql-block"> 春分日,白天和晚上各为十二小时,这个叫“春分春分,昼夜平分”。</p><p class="ql-block">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过了春分,白天慢慢变长,夏至开始又变短。夜晚也是,变短又变长。直到“秋分”日,又变成昼夜平分。</p><p class="ql-block"> 故,有“平分秋色”的说法,却没有“平分春色”的谚语。</p><p class="ql-block"> 春分当日昼夜均等,这一天又是整个春天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春分有雨是丰年】</p><p class="ql-block">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即三种气候状态,每五天一“候”:</p><p class="ql-block"> 春分节气共15天,头5天是一候,玄鸟至。燕子叫“玄鸟”,一候的意思是说,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燕子飞往南方,叫“飞去”。而飞到北方叫“至”,或“飞来”呢?从一两个字中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北方。</p><p class="ql-block"> 春分节气的第二个5天,叫二候,雷乃发声。意思是说,下雨时空中有雷声。</p><p class="ql-block"> 最后5天是三候,始电。燕子飞来了,下雨时打雷了了,一般来说有雷,八成有闪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p><p class="ql-block"> 春分到清明,北方农村到了播种季节,大地最需要一场雨。</p><p class="ql-block">【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p><p class="ql-block"> 相对雨,青海的风比雨要多。俗话说“风是雨头,屁是屎头”,没有风吹来,不会引雨来。果真“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这一年有望是丰年。</p> <p class="ql-block">【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呢?油,多指青油,即菜籽油。过去的人们因为先要填饱肚子,耕地几乎种了粮食。但,光吃粮食,久了可能南以下咽。再者,逢年过节,喜庆日子,亲戚朋友来访得做点好吃的。如拉面,狗浇尿,油饼等等。就需要在“边边落落”的地里种上油菜,以备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 油料作物产量很低,需要的肥料等比麦子多小,过去种植的面积有限。获得的油菜籽,榨成青油,放在陶缸里一年四季享用。每次都用一丁点,“狗浇尿”油饼就是“活”的例证。</p><p class="ql-block"> 形容一个人不负责任,说他是“油缸倒了都不扶”。一点一滴地用,总量又少。这于春天里的雨何其相似,故说“春雨贵如油”。</p><p class="ql-block"> 如果天不下雨,就会 “春分无雨划耕田”。人们明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个道理,都江堰,郑国渠等自不必说。自远古时候,先民们就修灌渠了。</p> <p class="ql-block">【春分不冷清明冷】</p><p class="ql-block">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p><p class="ql-block"> 人们已经嗅到春天的丝丝暖意,但,春分时节冷空气南下,北方可能大风扬沙弥漫。刚刚感觉到的春江春暖,又出现了“拉倒茬”,这叫“倒春寒”。</p><p class="ql-block"> 秋有“秋老虎”,春有“倒春寒”,自然界的法则。</p><p class="ql-block"> 不过,没关系,反正“春分不冷清明冷”。</p> <p class="ql-block">【春分到,蛋儿俏】</p><p class="ql-block"> 春分日,有多项民俗活动,如送耕牛,粘雀儿嘴,放风筝等。</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是“竖蛋”,就是把鸡蛋竖着立起来。刚刚试了一试,没竖起来。</p><p class="ql-block"> 此游戏已走出国门,据说,春分日全世界的人都玩竖蛋。</p><p class="ql-block"> 另据说,只有春分这一天,鸡蛋才能竖起来。</p> <p class="ql-block">【祭日】</p><p class="ql-block"> 古代,祭祀活动是一件大事,古人有云国之大事“戎”与“祀”。意思是说,国家有两件最大的事,即用兵和祭祀。</p><p class="ql-block"> 祭祀活动,根据祭祀的内容,有严格的等级区分的。古代,人分三六九等,祭祀活动也分皇家、官府、民间三个等级。各自祭祀的内容、规模都不一样,分别为“田社”、“春社”、“天赦”、“天社”。</p><p class="ql-block"> 大致情况是:朝廷祭天(太阳神),官府祭社(土地神),老百姓祭祖(或家神)。</p><p class="ql-block"> 春分日祭祀,由来已久。</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层次,朝祭。</p><p class="ql-block"> 就是“朝廷”的祭祀活动和祭祀对象,这是最高等级的祭祀。只有皇帝,或皇帝委托授权朝廷大员才能祭祀。</p><p class="ql-block"> 春分祭日,就属此类。</p><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明,远在周朝,春分日就有“祭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而且,仪式非常隆重,古代典籍里有“祭日于坛”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后,此俗历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朝,仍然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时,春分日由皇帝亲自去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又叫“朝日坛”祭祀大明神。</p><p class="ql-block"> 但是,皇帝并不是年年都去祭祀,而是每逢甲、丙、戊、庚、壬这几个年份,才去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p><p class="ql-block"> “朝日”的具体时间,定在春分日的卯刻,即现在的早上5~7点。</p><p class="ql-block"> 祭祀太阳,“乃国之大典”,意思是说是“国家祭祀”。朝廷明确规定“士民不得擅祀”,意思是说,“士”以下阶层的人不得祭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次,地方府衙社祭。</p><p class="ql-block"> 春分日,朝廷祭祀太阳,地方府衙祭祀“社神”等地方“神”,即土地神。</p><p class="ql-block"> 越级祭祀,罪同谋反。</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次,民间祭祖。</p><p class="ql-block"> 士、农、工、商“四民”只能是“家祭”,祭祀家神和祖先。</p><p class="ql-block"> 古代,即便是祭祀家神和祖先,也是讲“规制”的。并不是你想怎么祭就怎么祭的,特别是对祭祀品,有严格规定。超“豪华”祭祀,也是要获罪的。</p><p class="ql-block"> 不如,坟头摆三个馒头,你摆了四个,就是一条罪状。</p><p class="ql-block"> 青海流传的习俗,春分日叫“田社”,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叫春祭。</p> <p class="ql-block"> 春祭扫墓,根据各自的情况,可以隆重,也可以简单。</p><p class="ql-block"> 隆重的祭祖,备三牲、请鼓手吹奏、念祭文,行三礼等。规模有上千人。</p><p class="ql-block"> 简单的祭祀,烧三张纸,磕仨头即可。</p><p class="ql-block"> 民间春祭,春分日或早几天开始。但,不能提前太多,一个星期左右,最迟不能过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春分日开始至清明节之间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祭祀。</p><p class="ql-block"> 春分日,各地都有各地的一种说法。即便是在青海,由于习俗在不断演化,说法也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是“家祭”,对于“田社”,“清明”等节日,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因此,说法不一,但这一天去祖坟祭祀,这是统一的。至于这么祭祀,完全可以自主创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代,春分、清明前后,至少有三次隆重的祭祀活动。据说,清朝雍正皇帝改成了一次,延续至今。民间的祭祖,只要在春分和清明节之间完成,都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当今,人们的时候节奏快,为了“两不误”,有的提前去“祭祖”,叫“捷祭”。有的出门在外,叫“遥祭”。为了避免火灾,保护环境,采用多种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关键的一点:心诚则灵。</p> <p class="ql-block">【田社】</p><p class="ql-block"> 青海民间,春天的“田社”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祖先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田社祭祀以家祭为主,家人聚集祖坟祭奠祖先,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田社”祭祖活动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掌握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上,可以是在春分日前的几日,也可以是春分至清明节的某一日。可以去坟头祭奠,也可以遥祭。</p><p class="ql-block"> 祭奠形式可以隆重,也可以简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田社,原本是祭祀田祖,即大地之神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田就是田神,社是土地神。</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土地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在农耕时代人们祭祀土地神,就是源于对土地崇拜,祭拜社神的日子叫“社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祈谷,秋社报恩。</p> <p class="ql-block"> 田社的日子,青海民间各有说法,有“九尽十日为社”,有“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有“春分后第五天”,有“春分前后遇到午日的一天”等多种说法。 </p><p class="ql-block"> 这个确实难以说清,因为,今天的田社,是古时候的“天社”、“天赦”、“春社”等多个春祭日的“复合体”。在过去,田社祭祀土地神,春社祭祀春天之神,天赦祭祀先祖,后来逐渐演变合并为一个节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旧时,田社这一天上坟祭祖,有专门的社酒,传说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p><p class="ql-block"> 有专门的社肉,也称为“福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参加社祭的每一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有专门的社饭,大约是人们常说的高规格的“爊饭”,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p><p class="ql-block"> 有专门的祭文,文章除了歌功颂德,还将家里发生的大事件禀告给祖先,激励家人再接再厉,创造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其它祭祀用的食品,都是平时很难吃到的味美佳肴 ,叫“献子”,祭祀结束,人们可以享用。</p> <p class="ql-block">【活人免的是亡人的意】</p><p class="ql-block"> “春祭”,也有在清明节进行的。</p><p class="ql-block"> 青海民间小调《男寡妇上坟》里唱道:</p><p class="ql-block">三月里到是清明,</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去上坟, </p><p class="ql-block">左手拿的钱串子,</p><p class="ql-block">右手提的茶罐子, </p><p class="ql-block">奠给的茶渗地了,</p><p class="ql-block">烧给的纸上天了, </p><p class="ql-block">活人免的是亡人的意,</p><p class="ql-block">谁知道亡人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是阴间一年即将结束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田社日后亡人被带到阎罗殿受审,相当于“年终考核”。事毕,清明节前放回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祭祀,奉上丰厚的祭品,一方面想“打点”判官,免得亡灵遭罪。另一方面用祭品调养祖先,因为,假如亡者做了什么错事,受审时万一用了刑,用烧化的纸钱治伤。</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田社至清明,墓门打开,是亡灵们的假日。祭祖一定要在这个期间进行,否则,墓门就关上了,亡人就收不到祭品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过富裕了,一到祭祖的日子,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人们感到那些深埋在地底下的祖先们,在世时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也没赶上今天的好生活。于是,隆重祭祀一次,也算是一种安慰。</p> <p class="ql-block"> 而且人们把田社、清明祭祖活动也同时作为亲朋好友野炊的机会,大家一起聚餐,其乐融融,传为佳话。 </p><p class="ql-block"> 其实,“田社”祭祖,是一堂课。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人们修德励志,诚恳做人,诚信做事。</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安抚过祖先以后,人们就可以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上去。</p> <p class="ql-block">【春分节气宜食三香】</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于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情儿。</p><p class="ql-block"> 古代人求学,大多数人就一个目的,考取“功名”,然后做官当老爷。</p><p class="ql-block"> 当了官,大多数也是“千里路上做官,只为了吃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入仕都这样,老百姓把“吃饭”当成头等大事,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子曰:“不时不食”。意思是说,吃东西要对应时令季节,到什么时候,就吃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孔老夫子不仅“不时不食”,而且特别注意“吃”的章法。拿青海方言说,按照“卡码”吃。</p> <p class="ql-block"> 平常,人们说“积口德”,我认为不仅仅是指说话,还应该包括入口、出口的多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就“不时不食”而言,如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饮食时令“规则”。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p><p class="ql-block"> 比如,二月二,有人吃煮大豆,让人着实有些吃惊。</p><p class="ql-block"> 季节到了春分,按照传统习俗,时令食品应突出养肝防燥。</p> <p class="ql-block"> 一香为香菇。功能:健脾和胃,益正气,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抗癌。</p><p class="ql-block"> 二香为香椿,又叫长寿菜。功能:清热解毒,明目养眼,健胃理气,预防肠炎痢疾。食香椿,先在开水里略煮一下,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p><p class="ql-block"> 三香是香麦菜,即油麦菜。功能:清燥润肺。但,此菜性寒,胃、肾不好的少吃。</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邱元胜,青海省共和县人,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作家协会会员,书画家协会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