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次重游南下塘,在伯渎港遇到祝大椿故居大门紧闭,感觉有点失落,加上以前未曾听说过,出于对这位晚清无锡先贤崇拜和好奇,决定游览一下。</p><p class="ql-block"> 祝大椿,1856年出身于无锡南门外伯渎港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当过学徒,而后经商发迹,1900年起在英商洋行、电气及保险公司任买办、总买办。他是由买办而成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位著名人物,曾经投资粮食加工、缫丝、棉纺织、造纸等行业,以顽强的创业精神,1913年又先后苏州、扬州、常州、安徽等地开了5家电气公司,为发展民族电气实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实现我国工业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赢得了“电器大王”的赞誉,1926年祝大椿在南京不幸遭遇车祸辞世,享年71岁。祝大椿热爱家乡公益,资助建造了通运、通汇、通惠、惠农、惠工、惠商等桥,独资建设兴隆桥(大椿桥),出巨资修茸龙光塔。发展教育事业,开办上海华童公学,无锡大椿小学堂,北洋政府大总统特颁“敬教劝学”匾额。1907年12月,清政府光绪下绍书褒奖“熟谙洋务”“忠良勤政、廉义报国”,赏正二品巡抚衔戴花翎,赐黄马甲,随后聘为农工商部顾问,被谓为红顶商人。</p><p class="ql-block"> 祝大椿故居,在民国初年,祝大椿把老家宅府改为大椿小学堂(后为伯渎港小学),使当地船户、窑户、丝厂工人子女得以有读书求学之所。抗战爆发小学停办,后开设小华新丝厂到1956年公私合营迁出,迁进王源吉锅厂,又并入沈源吉锅厂,后改为无锡锅厂。2003年市政府定为王源吉锅厂旧址,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核实此处祝大椿故居,定为省级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浏览其生平事迹,一代工商先贤展现在眼前,故居虽不大,没有荣毅仁家知名度,但在无锡也有足够有影响力,故居中的一幅“百年人物有公论,四海虚名祇汗顔”门联也许能说明,竭诚事业,造福桑梓,不必树碑立传,后人不会忘记,祝大椿己逝百年,人们不会忘记大椿,故居尚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故居设有无锡非遗长廊,为锡剧、江南丝竹、古琴、昆曲(水磨调),一则关于惠山泥塑公会会长吴淞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伯渎港兴隆桥堍祝大椿故居外观</p> <p class="ql-block">行素堂是当年祝大椿会见贵宾的地方。“行素”二字,是指生活起居都简朴素净,同时也体现了祝大椿对自身的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自身德行修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敬教劝学”的匾额由北洋政府颁发给祝大椿,以为表彰他兴办多所学堂的义举。</p> <p class="ql-block">故居生平事迹展区外观</p> <p class="ql-block">祝大棒生平事迹展区</p> <p class="ql-block">故居中非遗长廊,锡剧、丝竹、古琴、昆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