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肺实肝”两道佳肴 作者:江礼旸

江礼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名轩”的鲃鱼两吃</font></h3><div>“好心当作驴肝肺”,极言人不知好歹,但谁也不会将肝和肺混为一谈,因为这毕竟是人和动物的两种位置不同(一在胸腔,一在腹腔)、功能各异(一司呼吸,一主藏血、解毒)的器官。然而江南至少有两品以上以鱼肝为主料的佳肴,却都被称作“肺”。<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  其一是苏州木渎石家饭店的“鲃肺汤”。“鲃鱼“即袁枚《随园食单》中的“斑鱼”:“班(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两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苏州人用斑鱼肝做成汤菜,称之为“斑肺汤”。1927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游览太湖赏桂,途经木渎镇,在石家饭店品尝了“斑肺汤”,觉得十分可口,在问菜名时,将吴语的“斑”,误听作“鲃”,饭后遂题诗曰:“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湾。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名人名言,一锤定音,“斑肺汤”自此唤作“鲃肺汤”,名闻遐迩。只是老先生一时疏忽,未及问一问店小二,为何将肝叫做肺?因为鱼是有鳃无肺的呀。 其二是上海老正兴菜馆的“青鱼秃肺”,民国初年,杨庆和银楼“小开”杨宝宝常去老正兴吃青鱼菜肴。他对厨师说:青鱼肉鲜美绝嫩确实好吃;青鱼肝能做成贵重补品,也一定能做成美味佳肴。厨师将七八斤重的青鱼的肝反复洗净,加上笋片、葱姜、黄酒、酱油、糖等调味品,烹成“青鱼秃肺”。它嫩如猪脑,油而不腻,加上鱼肝油补肝明目之功效,食之能强身健体,不久就闻名于市。我久闻此肴鲜美,但因鱼肝不易得而未能一快朵颐。有一次,老正兴总经理陈纪官打来电话,说请我吃两道菜。走去一看,纪官说,侬吃福好,今天弄到几条“螺蛳青”,可以做一盘“秃肺”了。我问陈总,啥叫“螺蛳青”?答曰:主要以螺蛳为食物的青鱼,皮色黑青,肉质白嫩,其个大、肝肥,可入馔。陈总本人即是国家高级烹饪师(最高级的烹饪职称),亲自下厨,烹出的“秃肺”绝嫩、微甘、滚烫,因其味极美,不怕烫坏“天花板”,一时吃完一盘。还有一道菜叫“炒蟹黄油”,那是将大闸蟹雌者的黄和雄者的膏(俗称蟹油)炒制而成,且莫论其价金贵,即其味也是人间少有。陈大师这“两道菜”岂不胜过俗菜二十道、两百道?饭后品茶时,我曾问纪官,为何将肝叫做“肺”?他说,鱼肝是指鱼肠旁狭长形的肝,因其形而被误认为肺,以讹传讹,在“行内”被称为“秃肺”。  菜点的名和实有时相当吻合、贴切,有时相去甚远。山西著名小吃“头脑”,绝不是人或动物的头或脑,而是将肥羊肉切成方块,大火烧沸,加花椒、黄芪在小火上煮熟捞出;另将酒糟水煮沸,加料酒、煨面,兑成糊汤;再把肉块、熟山药片、莲菜片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糊汤而成的一种清真面食。另有一种云南甜食也叫“头脑”。那是将干糍粑炸泡,装盘,荷包蛋置上,再将鸡脯、火腿、猪肉、蛋皮丝按梅花状拼在蛋上,浇入甜白酒糖汁而成。那种山西“头脑”幸而另有一名唤作“八珍汤”,才使人食后不至于有大嚼头颅之感。<div>(个别图片为网络下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