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兽”建筑术语衍变义乱弹 /兰殿君

清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兰殿君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拙文已见发《书屋》,言犹未尽,本文有增损特说明)</p><p class="ql-block"> 松嫩平原居聚许多原住民,因多民族杂聚故民间流行许多方言土语,外地人乍听会一头雾水。如当地人说方位时,就连说带指“那疙瘩”,“这疙瘩”,意即指那地方,或这地方。如若言多时以“老鼻子啦”代称,意思是特别的多数不过来。记得文革结束后,河北有一车队来黑龙江拉粮食,车队到齐市想休息一宿。有司机就打探路人说:哥们这附近有旅店吗?对方答:“这疙瘩贼多贼多的”,意思是说火車站这疙瘩。这方言中的“贼”字若与身边事联姻,即含“很”和“好”义。外乡人不明此方言语义,以为这儿盗贼多太不安全,马上走人了。这种误会是方言土语在作祟, 好像表演恶作剧一样让人哭笑不已。</p><p class="ql-block"> 当今方言土语叫俚俗语,它实则是一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活化石”。何谓活化石?听我说说公知们的争论,有说一个地区有这文化哪文化的遗风,也有说某物种和英烈们的形象影响地区的文明进程。我说确有这种因素,但流人文化对咱黑土地文化却有抹不去,忘不掉的深远影响力,其烙印随处可见流人文化的遗风。试举个例子,譬如日常的食衣住行,至今仍延袭着流人带到边地的习俗;又如现今存世的许多老宅或府邸,多为“五脊六兽”旧式样建筑形制,这是流人文化留下的杰作。还有生活习俗、信仰方面多袭用旧式样。将老宅称“庑脊顶”老屋,这制式即屋宇前后两坡墙相交交为正脊,左右延伸有两条垂脊,正脊连接四条垂脊成五脊,此格局能增大空间面积。当年有头有脸人家一般都按三、五、九奇数置兽于脊端,以别于平头百姓。那选置“六兽”有啥说道?先说正脊两端各置一“龙吻”,俗称(吞兽),此物原型为龙,取其镇宅防火灾意。而四条边脊上分别置五个蹲兽,它们是狻倪、斗牛、獬豸、凤鸟、狎鱼。早在汉代时是置兽睚眦的。传说它是龙的二儿子,其母为狼。民间有“睚眦必报”的成语,系因它常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对小有怨者衔恨报复不过夜。在儒家说教勃兴的汉代,此兽是典型小人形象,逐渐被弃之不用。</p><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有的男女同胞喜欢搞“模仿秀”,嘻笑怒骂时都有戏看。每当遇有闹心事,或上来烦躁情绪不可解脱,常说自己处在“无计六受”状态中。这“无计六受”是什么滋味?经历过人的感受也五花八门,多数人苦恼心慌意乱,少数人拿它逗闷子,权当“无计的六受”自娱自乐。原来“无计”是说自己没办法状态;至于“六受”则是约数,随机应变可多可少,无伤大雅。“六受”有人说时轻松俏皮,有人说时心不愉悦,可列出若干个同音的受、售表达情感。比如嘲笑不良社会风俗和看不惯的人和事,就用“受”字口头禅表达心曲,或用谐音语词斗闷子,意在或劝告或制止。面对芸芸众生相触景生情,顺口来个“受”字诀解颐消除烦恼。</p><p class="ql-block">对某些不饮正好,一饮就醉者——硬装享受(兽)</p><p class="ql-block"> 爱吃补品上瘾者——想要延年益寿(兽)</p><p class="ql-block"> 逢赌就输时装乐——心里正难受(兽)</p><p class="ql-block"> 牽狗街头蹓弯——富婆阔老在蹓瘦(兽)</p><p class="ql-block"> 爱讲八卦消息——装知识传授(兽)</p><p class="ql-block"> 买彩票不中——赞助商家销售(兽)</p><p class="ql-block">总之“无计”也好,“六受”也罢,两词都是由建筑术语谐音衍生的。母型就是“五脊六兽”的华丽转身和脱胎換骨,恰好证明模仿秀们的想象力别有洞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