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见闻与随想

童心

<h1><p>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改往日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的景象,气温也降到个位数,倒春寒来临。</p><br><p> 对应这气候的是最近疫情的突然爆发和蔓延,多地散发和人数上升的趋势,让许多的街道和小区成为了重点区域被封闭并做核酸。本人就居住在这样的街道内,因而见闻了大白们采集核酸的过程。老实说,疫情三年来,还是第一次做核酸,有些新鲜也有些顾忌;在封闭的日子里,也见闻了弄堂里老人们或配合或质疑或焦虑的人间百态,包括自己的所思所想。</p><br><p> 小区先没有封闭,但需二次核酸。楼组长一声召唤,下楼声此起彼伏,人群纷纷出小区,只见设在“救助站”的核酸采集点排起了长龙,有几百人之多。原来不是一个小区的人去做核酸,而是好几个小区的人都在这个采集点做。虽然要求各小区按不同的时间点去,可执行力不够,不同小区的人混杂着都去了。因为是第一次,许多人手机上还没有“健康云”,还有许多老人不会玩手机,于是乎手持身份证与拿手机的怎么排队,手机去哪扫“健康云”,一时有些混乱。好在穿蓝衣的志愿者们发挥了作用,他们及时分出两排人,一排持身份证,一排拿手机,维持了秩序;他们的身背贴着“健康云”二维码,移动着让排队人能扫上码并截屏,使核酸进度加快。从出门到核酸后回家,花了一个小时。</p><br> 第二天的核酸采集在“农工商”门口,虽然也是好多小区都在这里,但明显地比前一天秩序好了。大多数人的手机上下载了“健康云”,穿蓝衣服的志愿者也多了,主动地为不会手机的老人扫码。期间还有骑摩托车的警察路过停下,指导着队列有间隔地拉开距离,排队的居民们有序不紊上前,神态安详地给大白们核酸采集。这次核酸,只花了半个多小时。<br><br></h1><h1> 从权威发布的图表上看到,我们街道被列为防疫重点区域,在做了二天核酸后,小区还是被封了,48小时封控,二次核酸。再次做核酸就在小区内做了。电喇叭响起,叫到门牌号的居民出来做核酸,排队人秩序井然,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前后只花了五分钟。</h1><br><h1> 第三天的早上,想当然地准备出小区,家里的鲜牛奶没了要去买。可刚出门,就看见弄堂里三三两两地阿姨们在议论,小区继续封闭再二次核酸,因为与我们相连的另一小区据说有疑似病例。不一会儿大门上也贴出了再封闭48小时的公告,与另一小区相连的小门也全部锁上。少顷,弄堂里人便多了起来,大家议论纷纷,青年人焦虑不能上班怎么办,主妇们担心家中储备的菜不够怎么办,老人们忧愁常用药不够了怎么办……而当大白们进弄堂,电喇叭响起,居民们又纷纷配合乖乖地排队去做核酸了。这就是仁善的中国老百姓,懂得分寸,疫情当前,孰重孰轻,他们“拎得清”。</h1><br><h1> 上海发布会宣读的感染人数在增加,手机上的视频在播放上海的近况。仿佛一夜间,马路上已空空如也,200多座公园闭园,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疫情来势汹汹,上海正经受疫情以来最严峻的时刻。这是一场考验,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切块管理”、“网格化筛查”的策略,也是精准防控措施的延伸,是科学和智慧的。近四万名青年投身志愿者,那些“大白”和“小蓝”们下沉到各个街道和小区默默奉献着。不管是被划为重点区域的街道还是非重点的小区,居民们也是相当配合一次次地做核酸。“同处一座城,共担一份责”展现了上海人的精神、素质和担当。</h1><br><h1> 天气预报说,过几天雨水渐停,气温回暖,倒春寒将过去。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部署下,全市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动态清零”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疫情的“倒春寒”也将迅速过去,迎来的将是美好的春天。</h1><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