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中有的事情就是那么的突然来到,不期而至。2月22日晚上22:50,我刚上床准备睡觉,手机收到一条区委组织部发来的信息:“请全体机关志愿者,今晚11点半之前,带好换洗衣服到新湘苑社区集中!”时间这么急,直觉告诉我必有特别重要的紧急防疫任务。虽然事先有思想准备,因为前一天区里刚集中组织了志愿者队伍相关防疫知识培训,却没料到任务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急、这么突然,而且是在夜里即将要睡觉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刻不容缓,马上出发。在部队多年练就了快速反应的头脑和冷静思考的意识,我忙而不乱,脑子里飞速运转,迅速从柜子里拿出常用的双肩包,装上内衣、袜子、洗漱用品、剃须刀、手机充电器、水杯子、签字笔、笔记本、一包口罩等物品,并特意换上了运动鞋。还没出门,又收到了第二条信息:“请尽快过去,行李来不及的话可以明天家属送!”天哪,这有点“12道金牌”的味道,我抓起背包就冲下了楼。后来一查记录,发现从收到第一条信息,到下楼只用了十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边走边在网上约车,在小区门口等了两三分钟,车子就来了。23:20到了集合地点――新湘苑社区。也就是说从接到通知,到集合地点,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如此神速,连我自己也惊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区里一会儿就挤满了人,有区防疫指挥部的,有社区工作人员,有机关志愿者,有很多保安、公安,还有清洁工等服务保障人员,大家相互都不认识。签到后我才初步了解到永林二村里面有了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被列为管控区,我们紧急出动就是冲着这个情况来的。现场的组织者迅速建立了一个“永林突击队”微信群,要求所有前来报到的人员进群,听候通知,接收指令。区委组织部王副部长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30分钟迅速集结到位的永林突击队行动支部现在正式成立,从现在起将执行特别时期的特别任务!保护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瑜指示,明确蒋新民同志担任突击队队长兼行动支部书记,卞玮佳同志担任副队长和副书记。希望大家担起使命、扛起责任,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当看到这条信息时,我一下子觉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早在前一天区里已经紧急在社区二楼会议室开设了专门的指挥部,对永林二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专项指挥调度。人员全部到齐后,区委徐副书记现场召集相关的主要人员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并组织所有突击队员在社区门口的广场上进行了简单的出征动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茫茫夜色下,凛凛寒风中,昏黄的路灯映照着近百名头戴面罩,身穿防护服,一身洁白的突击队员、保安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整齐、庄严中透射出一种豪迈和悲壮,我不由得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两句古诗。社区楼顶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朱红大字好像正激励我们前进、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夜时分,按照分工和编组,我们每个突击队员带领两到三个保安,分头进入小区的30幢楼展开工作。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半夜敲门的方式,逐楼逐家逐户逐个人登记、核对信息,摸清人员底数,为后面核酸检测和指挥部做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林二村是老小区,里面基础条件较弱,路灯昏暗,大多楼道里都没有灯,黑灯瞎火的,我们打开手机的电筒,借着微弱的光,高一脚低一脚地摸索前行。再加上穿着防护服视线不好,行动不便,戴着眼镜和面罩也受雾气的困扰,有几次差点绊倒在楼梯上。为了便于人员辨识,我们在每个人防护服的前后都写上了名字和所负责的楼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进小区的时候,我们只知道里面有了确诊病例,但到底确诊了几个?分布在哪几幢楼?密切接触和次密接的人有多少?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所有这些都不清楚,也不能随便问,因为大家都懂得防疫的组织纪律。再加上小区和楼道里黑乎乎的,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不确定性,我们将面对的是什么,风险到底有多大,都是未知数。那一刻,我联想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第一支进入灾区的部队,我们和他们面对的情况差不多,身负重任,却是带着问号,顶着危险进入疫区、灾区,面对的挑战、考验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虽然可能不会有流血、受伤、死亡,但同样考验的是大家的忠诚、信念、勇敢和智慧。后来有朋友得知情况后,说我是军人风骨、是男人本色、是抗疫英雄,我笑着说:“其实当时真的没有想太多,只是服从指挥部调度安排,想怎么样把任务完成好。事后也不想说什么高尚伟大的话,只想疫情早点结束,继续安静平淡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时带了两个保安负责53号楼。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进楼之前和他俩进行了沟通商量,作了简单分工。考虑到是半夜敲门,怕居民反感,引发矛盾,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特别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方法。每次敲门时都由我先和居民沟通,亮明身份,讲清形势,明确要求,坦诚地说明目前小区出现了确诊病例,为了大家共同的安全,要尽快封堵疫情,封控小区,人员暂时不能再出门流动了,马上要贴条封门,一日三餐由政府统一提供并送上门,请大家理解配合,并送上一张指挥部统一印制的《告居民书》。然后由一个保安逐个登记居民的姓名、门牌号、身份证号、手机号,拉他们进入临时建立的居民微信群,以便沟通起来方便(事实证明居民微信群在后期的上情下达、送饭送物、人员转运、核酸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由另一个保安负责给门上贴封条。整个流程下来,平均每户要五六分钟,再加上敲门、爬楼的时间,每户差不多要七八分钟,一幢楼50户就需要七八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夜已经很深,居民们都熟睡了,很多人家里敲半天才开门,有的当时没有敲开,等我们回头再来敲一次的时候才开门。还有的居民从“猫眼”里看到三个“大白”,吓得不敢开门,以为他们自己确诊或者密接了,我们要把他们连夜拉到医院里去呢。其中有一个独居的老太太怎么说都不敢开门,隔着门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像要哭的样子,后来经过反复解释说明,才勉强开门配合我们登记了信息,但看得出她明显紧张的浑身发抖,我赶紧温和地给她做思想工作,平复了她的紧张情绪。也有个别居民嫌半夜敲门,明显有抵触情绪,比较烦躁。我们只能压着性子,给他耐心地做工作,请求他配合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夜里开始,一直到早上七点多才“扫楼”完毕,30幢楼、2500多居民,一个不少,全部摸底排查完毕。在那么低的气温下,我们楼上楼下跑的全身是汗,有两个队员的外套明显被汗浸透了,我看在眼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偷偷对着他们的后背拍照留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给居民上门送早饭、午饭、晚饭,协助医生上门逐个做核酸检测,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累得精疲力尽。因为我们是深入管控区与居民直接面对面接触的,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所以必须实行全闭合管理,指挥部安排我们到指定的隔离酒店单人单间居住。当我们乘坐专用的大巴车,穿过茫茫夜色和空旷街区,到达酒店房间时已是夜里十点钟,有的队员累瘫了,直接倒头就睡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急集结,受领任务,进入小区,突击队连续战斗了将近24小时没停歇、没合眼,顶着黑夜,迎着寒风,忍着饥饿,冒着危险,受着个别居民抱怨指责的委曲,真的是又冷、又饿、又累、又困、又难受,但没有一个叫苦喊累,没有一个胆怯退缩,没有一个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充分展现了突击队员政治可靠、作风顽强、不怕苦累、不惧危险,连续战斗、能打硬仗的良好风貌和优秀品质,展示了党员先锋的尖兵作用和模范表率。其中还有四个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同志并肩作战,别无两样,一样的任务,一样的标准,一样战斗到底,确实让人佩服和感动。作为突击队长、老大哥,我也冲在前,干在先,努力带好头,作好示范,与队员们一起冲锋陷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穿“大白”的不一定全是医生,真正意识到了永林才是真正的抗疫一线,我们20名突击队员个个都是真正的抗疫战士!大家就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突击队是一个团结、坚强、战斗的集体!我不由得说,我们永林突击队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刚刚开始,重任还在后头。之后区里再次召集了20多个突击队员,作为第二梯队,与我们轮流换班,我们才得以短暂的休息调整。从第三天开始,按照指挥部统一安排,所有居民要转运到酒店隔离,之后小区环境要实行全方位消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幢楼、几千居民,转运起来是个浩大的工程,牵涉到车辆、酒店、吃住、医务、公安、交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些主要由指挥部外围协调解决。我们突击队在内部的主要任务是上门发动居民,解疑答惑,收集诉求,发放防护服,帮他们拿行李送上转运车辆。居民里面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各样的诉求,有的小孩要上网课,问隔离点能不能确保网络畅通;有的老人胃不好,问能不能确保吃的可口合适;有的要求夫妻俩或者和小孩要住在同一个房间里隔离;有的说家里的宠物有病,一定要带在身边去照顾;有的老人有点老年痴呆,要求必须由老伴或者儿女一起陪伴隔离等等。最后通过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除了个别高龄、重病、瘫痪、孕妇、术后刚出院、精神病患者等继续留在家里隔离之外,其他人员三天半时间全部顺利转运到了不同的酒店隔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运期间,看到居民们大包小包,携老扶幼,有的甚至拄着拐杖、坐着轮椅,还有一部分是在夜里被转运走的,我心里莫名的有点伤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我在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在疫情面前会怎么样,能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呢。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普通人,为了防疫大局而作出牺牲,离家出去隔离。在他们眼里,看到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不容易,不停地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了!”而在我们眼里,也觉得他们真不容易。也许正是这样的互相理解支持,才是推动全民防疫、有效防疫的一种内在力量源泉。期间很多居民在群里不断地感谢和称赞我们突击队员冒着危险、不辞辛劳地为他们送饭送物、上门做核酸等各种服务,让我们很受鼓舞和感动。其中有个叫李国中的老人,给我微信留言:“我是永林二区53-305的居民,我永远忘不了你!在这场‘灾难’中,是你为了我们的安全和生活,带领着大白志愿者们,奋斗一天天,熬过一夜夜,把党的温暖,把政府的关怀送到我们每家每户,你们一天要跑多少台阶的楼梯,要送多少户居民的饭菜啊,我从内心感谢你!你们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可要好好的休息啊!保重!请你保存着我的微信号也算作个留念吧。”看的我泪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居民转运之前,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很多居民家里养的宠物逐户逐个建档登记,包括昵称、有什么特点、健康状况、生活习性以及主人联系方式等,都认真记录造册,因为按照防疫规定,宠物是不能带到隔离点的。为了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指挥部专门招募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6个志愿者,成立了“汪汪服务队”,每天定期上门给登记在册的200多个宠物投喂食物,并现场拍照或者录好视频,发到居民群里,让大家吃个定心丸。有的居民在群里看到“汪汪队”那么贴心暖心的服务,感动地哭了,对他们超级点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员转运后,我们突击队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主要是每天进入小区对因特殊情况而留家隔离的居民送饭,帮助他们协调解决买药买物等特殊需求,协助医生上门做核酸检测、监测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等。另外就是协助做好宠物喂养、垃圾清理、环境消杀、安全巡查等,为居民隔离结束返回做一些准备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半从隔离酒店坐大巴车出发,晚上八点多坐车返回,平均每天在外工作至少12个小时,形成了常态化,一直持续到3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日晚上19:00,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苏州市防疫指挥部研究决定,发布了疫情防控第57号通告,姑苏区平江街道永林二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调整后,苏州市全域变为低风险地区,也就是说永林是那个阶段整个苏州最后一批中风险地区。消息公布之后,整个朋友圈沸腾了,姑苏区沸腾了,苏州市沸腾了。苏州胜利了!姑苏胜利了!永林胜利了!我们突击队胜利了!小伙伴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欢呼起来。那一瞬间,我破防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事非经过不知难!自从2月14日凌晨开始参与防疫,到22日深夜进入永林管控区,再到3月8日解封,23天时间真正经历了太多太多,真切体会到了防疫抗疫深入骨髓的艰难和辛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间,我们每个突击队员既是冲在前面的战斗员,又化身为思想工作者、防疫宣传员、细心楼道长、核酸协助者、物品搬运工、宠物饲养员、安全巡查员、信息收集员、垃圾清理工等,每个人都是全能的“多面手”,真正做到了全时应战、多维应对,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安全、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任务,得到了区防疫指挥部的高度肯定和表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林解封之后,按照指挥部指令,我们突击队员开始进入酒店实行“7+7”天的隔离观察期。隔离期间我每天脑子里都在回想防疫抗疫的事情,觉得自己曾经在部队17年,参加过多次大项活动、实弹演习,也算是经历过硝烟弥漫,经受过炮火洗礼,但永林这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没有厮杀的战斗却让我百感交集,永生难忘。故以笔记之,算是一份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苏州的这一波的疫情起于情人节,终于妇女节,是女神的力量及时扼杀了疫情,当然这只是一种美丽的戏说而已。战胜疫情,关键靠的是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挥,靠的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举措,靠的是数万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但愿春暖花开,疫情不再,普天之下民安国泰!(完稿于2022年3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即将要推出这篇文的时候,又有疫情出现了!作为一名老兵,我随时听从组织召唤,待命出击,迎接新的考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