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招待同学老婆,仇和亲自下厨做饭

沭阳都市168商务宾馆

经历了漫长的没有考试、依靠推荐上大学的时期,1977年,我国终于恢复了高考,从此,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读大学的命运,再也不是控制在乡村几个干部手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了。1977年江苏的高考分为二轮考试,参加人数很多,报名考试的人数30多万,淘汰了20多万人,过关的不到10万人参加12月23日-25日的正式考试。就在这样异常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家住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张圩村的生产队副队长仇和,竟然榜上有名,成了那个时代的骄子。1978年2月,21岁的仇和告别家乡父老乡亲,扛着一个破背包踏进了位于扬州的江苏农学院高校的殿堂。 为什么是扬州的江苏农学院?这得从南农的历史沿革说起。据南京农业大学官网介绍,该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该校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南京农学院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迁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因而,在1978年2月,仇和报到并就读的实际上是位于扬州的江苏农学院。仇和的同系同学、1977级南农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副教授胡春林说,虽说是来到扬州这个城市上的大学,但在扬州报到后,他们就被安排到乡下的教学点去了,“在仪征的青山镇,几间教室、宿舍,一个食堂,就在山下,旁边还有一个大水塘。” 在大学里面虽然和农村没什么两样,但同样来自农村的胡春林和仇和,并未觉得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有书读,还能吃饱饭,就是他们当时最大的心愿。考进大学就是国家干部性质,每日三餐国家补贴,一个馒头一碗稀饭,还有咸菜或西红柿蛋汤,在当时全国老百姓比较来说,过的就是神仙日子。更让人兴奋的是,农村几十年都是几个样板戏,到了大学,竟然每周一次的电影放映,而且都是故事片和科教片,这则是他们单调学习生活之外的最大娱乐。在仪征度过了平静的一年半时间后,1979年,仇和跟老师同学们一起搬回南京。根据上级安排,江苏农学院改名南京农学院,搬迁到南京市中山门外的卫岗老校区。仇和与同学们的学生宿舍就在小区的南端2二号宿舍楼。一个宿舍四张高低床,每张床上下住两个学生,一个宿舍住8个学生。新组成的学生宿舍里,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现年69岁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退休员工王达政,跟仇和组成了上下铺。王达政上大学前已经结婚,因为在班上年龄最大,包括仇和在内的同宿舍7位同学都视其为老大哥。 上大学之前,当过村里生产队长的仇和就已是一名党员。入学后,作为班上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仇和当上了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大三时,仇和的学生干部职位再进一步,成为南京农学院学生会主席。 不过,当时的大学学生工作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在胡春林和王达政的印象中,仇和的大多数时间也和他们一样,花在教室和实验室里。“学生会的工作,也就是每年例行的运动会需要准备一下。”胡春林说。“当时担任学生干部对就业也没有太多帮助,因为毕业后会全员分配。”胡春林认为,那时大学生非常稀缺,根本不愁找工作。而仇和的学习成绩本来就是中上等,他去的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当年的大学生心目中,并不什么好单位,也不需要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条件。住在上下铺的两年多时间里,王达政对仇和在宿舍做饭的事情印象深刻。那是在学校搬回南京后不久,王达政的妻子来校看望他。仇和在事先没有告诉王达政的情况下,带着同学们买菜并在宿舍做饭招待他们夫妻俩,让他们两口子痛痛快快吃一顿,好好地团圆一次。 那个时候,全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农民的土地依然是集体所有,没有分到农户,农民家家还吃不饱饭,依然凭票供应,生活用品紧缺,老百姓什么也买不到。王达政的妻子丢下农村孩子,千里迢迢带着一些换洗的旧衣服过来看望丈夫,到了南京舍不得花几角钱坐公交车,都是步行,面黄肌瘦的。仇和看了心痛,就和同宿舍的几个室友商量,准备好好招待老同学妻子一顿好饭。那时候的大学门口没有保安,但大学生宿舍下面有传达室,值班人员每天会点燃煤球炉子烤火。仇和便跑到一楼,商量半天把值班室的炭炉子和铁锅拎到了宿舍,然后几个人搜身凑钱,你三角我五角凑了几元钱。他们走出大学西门,来到了卫岗小街上,买了点鸡蛋和蔬菜,还咬牙割了二两猪肉。回来后,仇和亲自下厨:切菜、炒蛋、烧肉,忙了半天,竟然凑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同学们把宿舍桌子并起来,把王达政和他的妻子拉上正座,大家以水代酒,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大餐。“妻子吃了那么好的饭菜,几十年以后还记得,经常念叨仇和同学”,王达政含着泪回忆仇和做的那顿饭。 “那时跟现在不一样,家家都很穷,各人都没钱,下不起馆子,更不可能到校园外面开房间。”王达政回忆说,吃过晚饭,为了让远路的妻子好好和老同学过一晚,仇和又和几个室友商量,把被子搬到走廊上过了一夜。寒冷冬天的,七个同宿舍的同学,在仇和带领下,硬是把床上被褥搬到门外的走廊上,打地铺住了一宿。王达政和妻子看不过去,出门喊几次他们也不进屋。好在当年的2号宿舍楼是民国时期建的老楼,木质结构,走道的地板是木头的,大家并不觉得冷。但来来往往的学生上卫生间,影响到他们睡眠,最后,仇和与几个人干脆爬起来下跳棋,为了王达政两口子团圆,几个人竟然下了大半夜的跳棋。 回想起这些温暖画面,再想想如今身陷囹圄的仇和,同学王达政和仇和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薛宝娣都流下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