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声动,玉壶光转》——汪满田漁灯闹元宵掠影

杜兆军(行云流水)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嬉漁灯,舞玉龙,闹元宵在我国历史悠久,热闹非凡。“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元夕》词就是生动形象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汪满田,皖南歙县的一个小山村,每年都要举办元宵嬉漁灯会,相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现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深藏在大山怀抱里的偏远山村,也因此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今年正月十四,我和三位影友驱车来此,目睹了她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春节一过,村里的乡亲都不出远门,似乎在静静地等待元宵节的到来。乡亲父老自发组织,自筹资金,男女老少齐上阵,手工制作数百条大小不一,形式不同的漁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每晚都在村里上演着一场“东风夜放花千树”、“笑语盈盈暗香去”、“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徽风皖韵。</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晚七点半,在汪氏宗祠堂前,几束礼花绽放,像是吹响了元宵灯会的号角。随后锣鼓齐鸣,烟花满天,人声鼎沸。六组漁灯分别从巷里游出,来到汪氏宗祠前集合,然后按照规划好的路线,沿着村里小河的两岸,跨沟坎,穿小桥,走小巷,挨家挨户巡游。每到一户人家门口都会燃放烟花炮竹,迎送福漁的到来,期盼着一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延续600年的汪满田漁灯闹元宵,寄托着百性敬拜祖先,祈求平安的愿望;折射出勤劳、善良、纯朴的徽州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她夺目的光彩。值得称赞的是:制作漁灯,修补漁灯,舞漁灯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有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和工作的乡亲。他们热爱家乡,心系母亲,长者传授,年轻人敢于担当和传承,无论身居何处,走多远,家乡的血脉和传统文化都深深植根于心间。</p> <p class="ql-block">  汪满田元宵闹漁灯,坚守和传承了600年。衷心祝福汪满田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祝汪满田漁灯闹元宵后继有人!祝愿汪满田漁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世界,美丽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