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记事12:人生的价值

云端漫步-向远方

<p class="ql-block">  自打我和老贾老彭去了竜崎,小崔有点坐不住了,他在我们五个人中年龄最小,精力充沛,哪能耐得住寂寞?我也是一样,出去了两次都没有尽兴,还想再远行一次。我把想法和小崔一说,两个人不谋而合,一致决定来一次更刺激的远足。去哪呢?翻开地图一看,周边比较大的城市有成田、筑波、佐原、土浦。筑波和成田去过,据说佐原只比竜崎稍大,恐怕繁华不到哪去,那只剩下土浦了。</p><p class="ql-block"> 土浦在江户崎西北,濒临霞浦湖,人口十四万,距离我们住处大约三十五公里。听伊藤说,土浦的景色不错,在茨城县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城市。于是我和小崔选在7月6日去土浦。</p><p class="ql-block"> 早上,天阴了起来,浅灰色的云层遮住了七月流火的阳光,让本该炽热的大地变得凉爽了不少。这样的天气正适合旅行,我和小崔骑着自行车🚲精神抖擞地上了路。过了江户崎沿西北方向骑行,很快就进入了美浦村的地界。</p><p class="ql-block"> 从江户崎到美浦、阿見町,这一带都是低矮的小丘,森林密布。很多房舍坐落在浓密的林中,偶尔露出漂亮的屋顶。林中的道路车不多,两旁开放着一丛丛野花🌸,空气凉爽清甜,使我们忘记了这是在盛夏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过了阿見町,是一片平原,成片的稻田翻着稻浪,房子也多了起来。再骑行十几公里就到了土浦,看看表,花费了两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土浦明显比竜崎大不少,宽阔的街道有点大城市的模样,甚至繁华程度超过了成田。这里有很多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有众多的公共绿地和文化遗迹,在靠近霞浦湖是土浦码头,有不少船只停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我和小崔把自行车放在一个小胡同里,沿着主要街道转了起来,从商场到公园,从书店到车站,从下午两点一直逛到六点。虽然土浦也不算什么大城市,也比我们成天在江户崎这个小镇闷着强,再美的地方整天看不到人也会寂寞的发疯。逛了四个小时,腿乏了,肚子也饿了,我们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沿着霞浦湖的道路返回,这条路左边是霞浦湖,右边是稻田,比来时敞亮了许多,一路飞奔,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老贾看到我们回来一个劲地问了起来,我拍着胸脯把土浦吹得天花乱坠:“土浦可不是竜崎,真有个大城市的样,街道宽的有七八条车道,公园古迹连成了串。大商场咱都没见过,楼上楼下五六层,卖什么的都有。别看筑波不小,那也太肃静了,成田也就有个成田山,人家土浦那可是全国第三大花火大会场地,热闹的你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一席话听得老贾目瞪口呆,第二天就和老彭迫不及待地杀奔土浦而去。到了晚上,老贾迈着疲惫的身子走进房间,一拍大腿说到:“老张你吹得也太玄乎点了,土浦也就比竜崎强点呗,听你一煽火好像比東京都热闹了!” 老彭擦着带汗的眼镜慢吞吞地说道:“以后不要吹得太狠呦,要事实求是撒!” 看到他们两个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和小崔乐得前仰后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土浦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土浦花火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霞浦湖</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日本社会,会社给我们订了一份《产经新闻》,因为我们五个人住两套房子,看一份不方便,我就同赤木说能不能再给我们订一份,赤木爽快地答应了,又给我们订了一份《朝日新闻》,会社对我们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满足,特别是赤木,凡是涉及到学习的事从不拒绝。</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报纸每份都有几十版,每天都是厚厚的一打,我从来不从头看到尾,基本上都是挑感兴趣的看。在每份报纸的头版下面,有一个几乎不变的专栏:首相一日。它记录首相每一天的踪迹,以便于老百姓监督首相干没干坏事😂。</p><p class="ql-block"> 除了两份日本报纸,中国科协还给我们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份报纸因为都是国内的事,我看得比较仔细,每个版都看。小杨是个文艺范,擅长文学欣赏,他对一些有浪漫色彩、记录人生悲喜剧的作品十分关注。有一天晚上,我正看电视,小杨一脸凝重地走了过来,把一份海外版丢给了我:“老张,紫红柜装不下,你好好看看吧,写得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报纸拿了过来,认真地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这是描写一个农村老妈妈的真实故事。在1949年,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嫁给了她喜欢的军人。在他们结婚的第三天,因为战争,丈夫就离开了她,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杳无音讯。自从丈夫走后,姑娘每天都站在门口向丈夫走的方向张望,每年她都给丈夫做两双鞋,一双冬天穿,一双夏天穿。四十年过去了,屋里的那个紫红柜装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她总是对人夸她的丈夫:“他高高的个子,白白的,走的时候让我等着他,我知道他一直在等我呢。” 日子不管多么苦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她都知足:“他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也许哪天他就回来了,我给他做爱吃的馍馍。”</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让人看得泪目,凄美的故事就是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一双双鞋子承载着她对丈夫的思念,四十年的风雨记录着她对爱人的守望。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个相似的故事,在1987年,一位72岁的台湾退伍老兵回大陆探亲,当他回到阔别了37年的故乡浙江舟山时,他找到了昔日的故居。在门口,他足足站了五六分钟没有进门,门里的老妇人并非是他的母亲,而是领着小儿子一直等了他38年的妻子。这叫人心酸的画面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两个故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化干戈为玉帛?为什么让一条海峡隔断了亲情?</p> <p class="ql-block">  这么凝重的话题我们平时很少提到,但关于人生倒是经常提及。去土浦的前一天,我们请伊藤来新居吃饭,伊藤热烈地和我们讨论起了人生。他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给我们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人生,应该选哪个字?</p><p class="ql-block"> 伊藤选生,这个好理解,说文解字里说:“生,进也,象艸木出生于土上”,意思是说人生如同草木在土上生长,有生就有死,在短暂的人生中就要活的有意义。老彭选忍,这个也能理解,中国人的哲学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凡事一个忍。但实际上老彭没有这么做,面对秋本的挑衅,他给出了响当当的回应。小杨选的死,这个有点不好理解,这可能也是一种哲学,小杨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可能把生与死看得从容,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选的爱,爱就是对美和善的追求,通过拥有美和善使自己获得幸福。在爱之中有一种普遍的东西,所有的爱都提供了一种关于真理的体验,当人们爱的时候其实就是爱的真理。一个具有博爱的社会才是一个具有真正的文明、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老贾没有选,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实用的做法就是不必用一个具体的框架约束自己。小崔也没有选,他正经历一个充满梦想、朝气蓬勃的年代,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也许一个字不足以表达他对人生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关于人生的大讨论,不论哪个国度,不论哪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在某些方面或者相同,或者相左。但最基本的价值观应该是一样的,这种普世价值观就是维系彼此之间关系的纽带。人生的价值如托尔斯泰所说,它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在我看来,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生命的长河中遵循良知和爱,在付诸行动时获得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3.18</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背景音乐是谷村新司的“儚き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