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滕王阁序》让南昌名满华夏,一次武装起义让南昌赫赫辉煌。生活工作在南昌,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的自豪感,因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为这里是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 三月的南昌,万花掩映,碧波荡漾,姹紫嫣红,春光明媚。这个星期凤凰沟的樱花开了,就像“剪云雕雪下瑶空,缀向苍柯翠叶中。晋代桃源何足问,蓬山异卉是仙风。” 乡野的油菜花开了,到处“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南昌的街灯亮了,奔驰的车辆,如织的人流,象征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三月是赏花的季节,人们在花下栖息,享受大自然对南昌的眷顾。 三月是温暖的月份,一家人在夕阳下散步,分享城市生活的快乐。 2022年3月17日,是南昌人会记住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乍暖又寒,气温骤降,晚穿棉袄早穿纱,由春天返回了冬天。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寒风又起,“无边落叶萧萧下,疑是秋雨催落时”。</p> 狡猾的新冠病毒不知用什么办法偷偷溜进南昌,为防范风险,这一天南昌市中心城区开始了新冠疫情三年来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三年来,南昌人喊过“武汉加油”、“北京加油”、“西安加油”。这一天我们终于要喊“南昌加油”,我们加油! 南昌人纷纷赶到市政广场、小巷街头,赶到防疫机构指定的场所,扫码、排队、登记、取样,按政府的规定,全员参加核酸检测。 扫过码后,人们自觉地排队等候。虽然有几百个检测点,但毕竟有几百万人,等候难以避免。 等到进入核酸采集区,还要凑齐十个人,因为为了加快检测速度,这次采取的是十人混采的模式。 最辛苦的是医护人员,他们白衣执甲,连续奋战,从下午开始一直忙到五更。 他们要仔细核对采样人的信息,小心翼翼地进行咽拭子采样,尽可能不让被采人难受。人们也许看不清他们的脸,却能感受到他们的温柔。 他们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却做着一次次单调的重复动作。他们留给市民的也许只是一个白色的背影。 这种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的重复、刻板劳动,不仅考验人的体力,也考验人的心理。 但他们就是这样十几个小时重复着一个单调的动作,为的是与时间赛跑,为的是与病毒较量。致敬,白色背影,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是社区工作人员、是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同样对于被检者来说,漫长的等待,不仅耗费体力,也要足够的耐心。 他们基本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更多。 很多人嫌头天排队的人多,第二天天刚亮就来到核酸检测点排队,早上六点半的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排队。 这几位老年人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因为凌晨的温度只有10度左右 这位女士考虑得周到,自带了一个小凳,脚站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休息。 这位女孩一眼迷茫,也许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她早起,更不知道到底要等待多久。 也许要等上十几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往前挪动几步。 当轮到志愿者为你扫码,等待时间才算结束。 凑齐十个人,就能开始采集核酸样本。 这位姑娘一脸轻松地走出核酸采集区,完成了她的任务。当然我也不知道她究竟等了不久。 后来的人也许排得时间更长,谁叫你舍不得早起。 站久了肯定乏了,这位白衣少女伸起了懒腰。 当然也有耐性强的,这对夫妻看到我们手中的相机,竟摆好pose,让我们给他们留下这个难得的合影。 既然是全员核酸检测,不少南昌人都是全家总动员,一起过来检测。 最多的是带着孩子来的。 我拍下了一位二孩妈妈,带着她的一对儿女过来。 女孩是姐姐,挺配合医生检测,完全不用妈妈操心。 小弟弟可不一样,见到棉签就大哭,也许他认为要给他打针。 孩子的哭声揪动了妈妈的心,妈妈和孩子一样难受。 一对双胞胎男孩对排队好像一点都不感冒,在队伍里一直相互做着各种游戏。 这对姐弟还不时地说些悄悄话。 妈妈率先垂范,第一个做了检测, 姐姐跟帮学样,也轻松地做完了检测。 弟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怎么应付检测,自然也轻松过关。 还有带着坐轮椅的老人一起来的。 正是有这么多市民的积极配合,这次南昌中心城区的全员核酸检测才会这么顺利。感谢每个人的善良,感谢每个人的努力! 我看到悬挂的标语上写着“南昌,我们很”,很想知道“很”字后面应当接上什么。当然,肯定不是“幸运”,而是“坚强”、“努力”、“有信心”。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的城市早日恢复正常。 虽然阳春三月我们不能与花共舞,但春天还没有过去,只要共同努力,南昌必将战胜疫情。我们今年还有机会继续拥抱春天,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