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书剑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初中老师说,东坡先生吟成此诗,年已花甲,这位被一谪再谪的老人堪称“千古一东坡”。 </p><p class="ql-block"> 其时少不更事,耳朵在听,心里却在想:六十岁的老头子一天能吃三百颗荔枝,真能吹!哪里是吹呀?是东坡在夸张,意在抒发其不在乎被一谪再谪的豪情。 </p><p class="ql-block"> 东坡不仅仅是唐宋八大家,而且一力主张“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还是位大书法家。 </p><p class="ql-block"> 才华横溢,令我神往;吹牛不打草稿,令我好奇。 </p><p class="ql-block"> 认真寻找有关文字,又发现,苏轼还是一个被美女围着爱,找过两个正妻和一个小妾的情种。 </p><p class="ql-block">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p><p class="ql-block"> 东坡在杭州做官,把花船上的美女朝云领回了家。不久就回到了都城,接着又遭受了被一谪再谪的待遇。其续妻没有跟着他去再谪腾各地,不久即逝世。只有朝云一直跟着他谪腾多年,直到死,东坡也没有把朝云扶正。</p><p class="ql-block">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缘?</p><p class="ql-block">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有幸来到惠州工作,寻找东坡遗迹,一找就到了2012年。也找到了孤零零的王朝云的墓。</p><p class="ql-block"> 站在墓前,忽然想到: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或许这一句,才是东坡先生的心里话?是心里话也罢,不是心里话也罢,没顾得上弄明白,我就回到了深圳。</p><p class="ql-block"> 回到深圳,就免不了思来想去的,忽然来了灵感,脑海里禁不住闪现出“豪横”这个词。随之而来的,是打出来了一油诗:</p><p class="ql-block"> 书画诗文颂豪情</p><p class="ql-block"> 美食草稿赞豪横</p><p class="ql-block"> 东坡历尽吹牛苦</p><p class="ql-block"> “道是无晴却有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惠州生活过了,才知道东坡不是吹牛不打草稿,而是听不懂广东方言,把老百姓好心好意告诫他的话:“一颗荔枝三把火”,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并且顺理来打草稿,再吟入诗里,以作为自己无畏一谪再谪、显现其“豪横”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在惠州学习过了,才知道了书画诗文大家江逢辰是惠州人,而且是清末的进士。江大家诗云:</p><p class="ql-block">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p><p class="ql-block"> 天下不敢小惠州?深入了解惠州东坡,我禁不住对东坡的豪横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在惠州模仿过了,终于认识到东坡的豪横,外在显现的是吹牛不打草稿,再加上夸张,其内涵却是在豪放之上的与众不同。 </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p><p class="ql-block"> 东坡曰:“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安则乐,乐则喜从事”。</p><p class="ql-block"> 对于“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苏子只字不提,可见其“豪横”。</p><p class="ql-block"> 东坡豪横,但是他佩服并且歌颂李白的豪横:</p><p class="ql-block">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摩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p><p class="ql-block"> 东坡豪横,常以李白自喻:“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饮只三人”。</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豪横和“出口成章”主要体现在其仙诗:</p><p class="ql-block">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p class="ql-block"> 今人“筱筱书”却发现:李白是读熟了前人的诗句,化用了东晋支昙谛写的“香炉吐云以像烟”、南北朝刘珊写的“瀑布挂中天”、 南北朝鲍照写的“旋渊抱星汉”……</p> <p class="ql-block">  东坡对王安石的新法,直言不同见解,对司马光的旧法,又指明新法的合理部分;厄运当头,被贬到黄州当无权无钱的团练副使,又被贬到河南汝州。途中游庐山,竟能出口成章:</p><p class="ql-bloc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身处困境,却依旧乐观旷达,望景抒情,写下了令我们百读不厌的哲理诗——东坡不比李白豪横吗?</p><p class="ql-block"> 被贬到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的他,却筑起苏堤、建水磨房、推广秧马、舍药救民、掩埋露骨、协助策划修建了东西二桥以及广州自来水工程……</p><p class="ql-block"> 东坡不比李白更豪横吗?</p><p class="ql-block"> 惠州自古即被称为“瘴疠之地”,被贬到此地,几无生还的希望。他却出口成章:</p><p class="ql-block"> “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 class="ql-block"> 说到做到:在最后一位陪着他的、染上瘟疫的小妾王朝云去世后,通过亲朋好友的帮助,在东江东南岸白鹤峰中建造了自己的小宅院,决定就此度过余生。</p><p class="ql-block"> 在惠州领教过了东坡文化,瞻仰过了东坡遗迹,我禁不住不打草稿地吹嘘“日啖荔枝三百颗”,夸张起东坡的豪横,暂时忘了他对王朝云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