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胶原蛋白相关知识</b><br><br>最近网上很多人在讨论胶原蛋白分子量是不是越小越好?众说纷纭,无从判断。<br><br>首先,关注胶原蛋白的人一般都是奔2个方向:<br><br>第一:为脸部肌肤补充胶原蛋白<br><br>第二:为骨骼补充胶原蛋白<br><br>当然:还有奔指甲、头发等而购买胶原蛋白的,听说现在95后都在开始忧虑脱发问题了。<br><br><b>那么,我们在选择胶原蛋白的时候,选择大分子还是小分子?</b><br><br>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胶原蛋白结构特点:<br><br>胶原蛋白是三螺旋结构,其独特的三重螺旋结构使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具有免疫原性、生物降解性好、保湿性非常强的特点。胶原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资源,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当今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法比拟的。<br><br>此外,它还具有拉伸强度高、免疫力低、止血和促进细胞生长等其他性能。而胶原蛋白有序的排序且强吸水性从而使皮肤平滑有弹性,是所有女性购买胶原蛋白的原因。<br> <b>胶原蛋白结构图</b><br><br>由于胶原蛋白是大分子,太大无法通过细胞膜从而进入肌肤,只能由片段的低肽分子形式进入(就如沙子,需要切成上万份,才能通过细小的过滤网),而胶原蛋白肽要分为500-10000D分子量(单位:D=道尔顿)。<br><br>超过1000D的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10000D与1000D基本一样,都是绝对无法通过这个细胞膜的,只能直接分解成氨基酸再次合成。<br><br><b>所以理论意义上来说:1000D以上的胶原蛋白没啥作用。</b><br><br>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胶原蛋白到最小时是由3条肽链组成,而肽链如果再分解就非胶原蛋白了,则会变成氨基酸小分子,就会失去意义(虽然氨基酸可能会再次排序成胶原蛋白)。 <b>所以:只有这个胶原蛋白切得够小时,那通过细胞内进入皮肤才能成为可能。</b><br><br>而这个分界值在哪里呢?究竟要多小呢?<br><br>其实最好是能变成最小:“单肽” 就一定可以。但是单肽?<b>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单肽这个技术。<br></b><br><b>那么多肽呢?</b><br><br>由于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 只有分子质量小于600 Da的分子才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这使得一些有治疗价值但无细胞膜穿透性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br><br>由于肽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因此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需要借助于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短肽 (少于30个氨基酸) 即细胞穿膜肽 (CPPs), 才能够有效地将多肽以多种方式导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细胞,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引自-(药学学报,2010, 45 (1): 17−25)。<br><br><b>所以理论上来说,分子量低于600D的为好。<br><br>胶原蛋白分子量越小越好吗?<br></b><br>胶原蛋白的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吸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一些企业声称,如果分子量太小就会不稳定?专家指出,这纯属无稽之谈。<br><br>只要是胶原蛋白,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吸收。因为当分子量小于1000 道尔顿时,它仍然是胶原蛋白,沙子切成10000份,他仍是沙子,不会变成水。<br><br>所有的生物,从最简单的病毒到的人类,它们千变万化的蛋白质都是由相同的20多种氨基酸组成,这20余种氨基酸也就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蛋白质世界。<br><br>一种氨基酸与另一种氨基酸以肽键相连,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少于10个的称为低聚肽,超过10个的称为多肽。低聚肽(又称寡肽)中的二、三肽也常被称为小肽。<br><br>大家也可以搜索下寡肽的相关百科,里面也有相关介绍: 而补充胶原蛋白,实际上是在补充胶原蛋白片段(即胶原蛋白多肽,或胶原蛋白小肽)! 一般来说胶原蛋白分子量在100000-300000,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在2000~3000道尔顿,而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才是胶原低聚肽。<br><br>还有的人鼓吹,胶原蛋白分子量太小,那就成了普通的氨基酸,就不是胶原蛋白的作用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br><br>真如此的话,学术届为什么还把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称为胶原低聚肽,而不是氨基酸。显然,这种说法不成立。<br><br>胶原蛋白分子量越小肯定越易吸收是不容质疑。商家这么鼓吹无非是因为水平达不到,无法做到小分子胶原蛋白肽。<br><br>不过单纯以胶原蛋白的分子量大小来论吸收是不科学的,胶原蛋百的结构、功效及吸收等是一个系统,要综合考虑。<br><br>A: 寡肽、小肽与多肽的区别在于胶原蛋白分子所含氨基酸的多少不一样。<br><br>B: 既要保持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又要利于消化吸收,通常认为500道尔顿左右分子量的胶原蛋白小肽最适合人体吸收利用。<br><br>C: 分子量越小,肯定越容易吸收,更容易进入细胞内,当然成本也就越高。比如寡肽、小肽、低聚肽等。其中寡肽才3个氨基酸组成,其成本就要翻很多倍了。<br><br>寡肽优点(1000道尔顿以下):<br><br>不需消化,直接吸收。<br>吸收时不需消耗人体能量。<br>不会增加人体胃肠功能负担。<br>具有优先吸收特点。<br>以自身能量推动人体吸收。<br>在人体吸收功能丧失时,迫使人体吸收。<br>90%左右被人体吸收。<br><br>吸收快速。比人体吸收大分子蛋白质快129600秒钟,较人体氨基酸快64800秒钟。<br><br>具有载体作用。可将人食的其它营养载在其本体上,输送到人体细胞、组织。<br><br>在人体内变成运输工具,将各种微量元素运输到人体各部位。<br><br>具有极强的活性和生理功能多样性。<br><br>大分子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低聚肽形态则不需要经过肠胃酶降解就能直接被吸收。<br><br>据专家介绍,分子量小的寡肽比多肽具有更高皮肤渗透性,更容易被人体皮肤吸收,同时由于分子量小到了一定程度,生物活性就发生了质的飞跃。<br><br>肽分子量越小,“氨基酸链”越短,越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br><br>专家分析,由于OCO的独特生物个性及突出功能表现,使其在日化美容领域、洗发护发、食品保健品、生物医学、甚至纺织领域等都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br><br>寡肽在美容领域应用广泛,引领着全球高端美容市场健康护肤的新趋势。<br> 到这里,我想大家心中自有就应该有答案了吧。<div><br></div><div> <b>胶原蛋白的原料和萃取工艺<br><br>原料来源</b><br><br>与人体皮肤细胞机构相同的原料,最容易被吸收:<b>鱼胶原蛋白<br></b><br>鱼皮鱼鳞<br><br>鱼皮(深海鳕鱼)和鱼鳞(罗非鱼)的使用都非常广泛,宏观上讲,所得到的胶原蛋白并无太大区别,原料的运输成本和新鲜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就近原则大家都知道。<br><br>药物残留: 担心人工养殖容易产生药物残留的问题,深海鱼更容易打消消费者的忧虑。<br><br>生长速度以及营养价值: 深海鳕鱼生长主要在寒冷海水域,野生条件下,生长速度较慢,罗非鱼主要生长在高温淡水水域,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从营养价值来讲,鳕鱼要高于罗非鱼。<br><br>由于胶原蛋白售价不菲,而鱼皮胶原的低抗原性、低过敏性、酶解胶容易,所以深海鱼皮胶原蛋白适合所有人群食用,也是销售者的理想选择。<br><br><b>萃取工艺</b><br><br><b>工艺决定产品的质量</b>。有酸、碱、酶法等工艺。酸、碱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解决胶原蛋白的腥味问题。但是会对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产品功能降低。长期使用此方法下的产品对身体有害。<br><br>酶法工艺为目前最为理想和安全的技术,在现今先进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从鱼皮中萃取出胶原蛋白,并且含量高达50%以上,但相应的萃取成本也高。<br><br>在酶法工艺下萃取的胶原蛋白,质量差距分化比较大。主要体现在纯度、色泽、味道、澄清度、分子量,灰分等方面。<br></div> <b>艾多美胶原蛋白的独特优势</b><br><br><b>高含量</b>:胶原蛋白达到了最大添加量3270毫克。<br><b>好原料</b>:100%鱼鳞提取(与皮肤结构相同)。<br><b>小分子</b>:512道尔顿,只有一根头发的1/125000。<br><b>甄选辅料</b>:透明质酸/弹性蛋白/神经酰胺/维生素C,液体更方便饮用更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