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行一</p><p class="ql-block">文字:行一</p><p class="ql-block">音乐:夏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日血压飙升,头晕眼花,情绪也有些许低落。这既有个人身体原因、家庭原因、工作原因,也与自己有悖“行一”初衷有关。</p> <p class="ql-block"> 行一,是我美篇昵称。好几位朋友私聊问我:行一这个名字究竟是啥意思?“行”究竟是读xing,还是hang?当然是读xing了,行动的xing,读xing就有行动的意义。也有朋友说,你这个名字颇有点禅味,像和尚的法号。这种猜测是巧合,但也傍点影儿:一方面这个昵称的确有点禅味,我也喜欢禅学,有禅茶一味的精神取向;另一方面,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叫行一的苦行高僧。</p> <p class="ql-block"> 在为美篇注册起名时,为了不随波逐流或不落俗套,我还真费了些心思。搜肠刮肚、推来敲去,好长时间才定了行一这个名。好与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只是觉得,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上,主观上也要注重质量和品位,也要注重形象,注重发挥社会功能,展示正能量,互勉共进。目前的网络,庸俗化、随意化太强,滥竽充数鱼龙混杂,快餐式消费不讲营养,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结果必然是温水煮蛙、丧失自我,让广大网民患上不可逆转的精神癌症。</span></p><p class="ql-block"> 我的个性签名是“一书一锄一村夫”(又是一),要求自己“晴耕雨读”,好好地去“行”一,从最基础的最简单的做起,言行一致,用情演绎,知行合一,形神融汇。</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对数字“一”感兴趣。一,不仅仅是个数学数字,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中国古代文化对“一”有特别的关注。《易》《道德经》等好多经典都有篇章涉略。如《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 我所理解的“一”,说的大点,就是承于“道”而启于“二”之间的“混元”,浑融一体的太极混沌、形成天地万物的机理规律、即将产生天地万物、日月阴阳的本源。这种状态是浑融一体的,根本的,至简的,静美的,纯洁的,厚积薄发呼之欲出的。</p><p class="ql-block"> 我所理解的“一”,说的小点,就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最小的,最基础的,最易行的,最美丽的,最真的,最爱的,微不足道的,繁简相宜的。这种简单和小是辩证的,也是最不简单的、最大的,大道至简、大爱无疆包含其中。</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把“一”作为一种最高境界,把“得一”作为一种最高追求:</p><p class="ql-block">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p><p class="ql-block"> 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p><p class="ql-block">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p> <p class="ql-block"> 翻译过来,大致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过去曾经达到浑融一体的,天因为浑融一体而清明,地因为浑融一体而宁定,精神因为浑融一体(即"营魄抱一")而活灵,虚空因为浑融一体而到处充盈,万物因为浑融一体而生长,侯王因为与百姓浑融一体而保持了统治地位──这些(清、宁、灵等德能表观)都是因为它们达到了浑融一体而自然达成的。</p><p class="ql-block"> 天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清明,恐怕终将崩裂;地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宁定,恐怕终将发生大动荡;精神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活灵活现,恐怕终将萎顿枯灭;虚空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到处充盈,恐怕终将无以为继;万物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生长,恐怕终将灭亡,侯王如果没有与天下百姓浑融一体而高高在上,恐怕终将被颠覆。</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一个谐和统一体中,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常常说自己孤弱、无助、不谦虚,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充分体认到必须以贱为根本吗?所以,多求德能表观,则没有德能表观。既不要一味地像宝玉那样华丽高贵,也不要一直像石头那样顽劣下贱。</p> <p class="ql-block"> 哲学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三言两语很难表达清楚。别说是咱,就是两千年来的鸿儒学究,不一定完全倒腾得清楚。</p><p class="ql-block"> 但“一”的理论、这种大而化之、小而具之的混元理念,有形与无形的物我取向,本人还是认同的、欣赏的,并且力所能及地在自身范围内去学习领悟、具体实践、付诸行动。</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行一”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还要指出的是,“行一”绝对不能和老子的“得一”相提并论,“得一”是本,“行一”是表,“得一”讲的是治国理政。“行一”只能去“行”,去追求,去实践,并从点滴做起、小事做起,日行一善,用最简单的方式践行,送人玫瑰,服务人民,报效社会,追求心灵静美,这也算是“行一”的本真吧。</p><p class="ql-block"> 亲朋一直劝我改名,说这个名字感觉不吉利犯忌讳,现在把我冲得孤零零的,成了孤家寡人。大家在看过我写的这些文字后,也许能理解我的初衷了。“一”字面看起来是微小的,简单的,比如一种元气,一个细胞,一个胚胎,一滴水珠,看起来好像形单影只、孤独无助,但“一”所孕育的创世机理和伟大力量是无穷的,一旦运“行”,催生天地万物,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机的世界喷薄而出。行一可以是滋润小草的细雨,或是拯救时蹇的智者、苦旅大漠的行僧、逡巡草原的雄狮,亦或是创造世界的斗战胜佛!</p><p class="ql-block"> 山俞高俞寒,洞越深越奇。思想者并不孤单,所行之“一”包融无限生机和创造力,为“一”所行自有“道”理,行一之后必是一行,天地圆寰,阴阳相长,万物和顺。不改初心、魂归行一,为美好的未来干杯!</p><p class="ql-block"> 行一道说为是。</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