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光荣使命

濑江文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代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才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着历史长河的波涛,人类跨入了文明的二十一世纪。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稳定。盛世修史,盛世修志,盛世修谱,中华民族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复兴,家谱也成为这场建设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溧阳黄氏是江夏传人,公认黄香为一世祖。我们祖先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知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知识,有的已经编入了教科书,成为公共文化资源;有的仍记录于家谱,深藏于民间。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挖掘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子孙后代来共同分享,还要把我们的祖辈、父辈及当代仁人志士、精英楷模的光辉业绩记录下来,把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繁荣景象记录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人,这就是弘扬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治家齐国,教化子孙。家谱记载着祖训家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节俭、戒赌搏、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成为世世代代遵循的规矩。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能够弥补现代教育,让子孙后代在品德上永不输人,讲究品德的家族一定是兴旺成功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证明,是后人问祖凭证。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是使命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谱虽为一家之史,但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我们会问自己: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后,我们会关心: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了这些道德伦理,再来参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活动,才觉得特别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无论我们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今养育自己的亲人,那里埋葬着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有了家谱,我们就能够追根溯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只有家谱上,才能留下你的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不能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辜负了先人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敦亲睦族,凝聚血亲。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节日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亲不亲,故乡情”。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连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淳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明万历年间,我溧阳黄氏姓续修家谱,清康熙十五年(1676),淦西士衡公,仙山兆熊公,肇庄宽人公合议,合修溧阳黄氏宗谱,经200余年,上百人的努力,于清光绪四年(1878)溧阳黄氏宗谱合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续修溧阳黄氏家谱。2000年再修,2021年在众族人的努力下,进一步完善溧阳黄氏宗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缮黄氏家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黄氏族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如今,弘扬姓氏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传给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作者黄才庚,淦西村人,二十四孝黄香64代孙,溧阳黄氏34世,溧阳黄氏宗谱(2000年版)主编,现为新一轮编谱委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