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初春,乍暖还寒。在威海荣成天鹅湖过了一冬的天鹅,成群结队的拍打着翅膀和这里的人们说bye了。成千上万只天鹅一群群的北归,我心里空落落的,不是个滋味。</p> <p class="ql-block">可这个时候,威海又突发疫情,全城封控。足不能出户的我只好赋闲在家,用手机和电脑打发时光。</p> <p class="ql-block">憋在幽闭的房间里,此刻非常羡慕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天鹅。它那无拘无束,任我独行的生活状态令我向往。由此,我想起了这个冬天在天鹅湖拍摄时的零星片段。</p> <p class="ql-block">今年,天鹅在这里过冬的一百多天里,我大约往返天鹅湖十余次。我每次拍摄时,都能见到几百名架着“长枪短炮”的拍摄者挤在一起,瞄着眼前的天鹅按动快门。置身其中,象机枪打连发一样的细碎的响声不绝于耳,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此刻我想,这么多人在同一个场景,对准同一组天鹅,最终的作品呈现会是什么样呢?每个人作品的个性又体现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 在这众多的摄影者中,我总能见到一个人的身影。他戴着一顶红色的棉帽子,在人群中很显眼。</p> <p class="ql-block">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我听说,他在此地拍摄天鹅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漫长的岁月里,每到冬天天鹅飞来的时候,他几乎天天背着相机游走在天鹅湖景区,这种持之以恒的坚守,使我顿时肃然起敬。我问他,三十多年,你的镜头总是对着天鹅,沒拍烦吗?他笑了,说了一句,“我拍天鹅,其实不是在拍天鹅……”。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我细思。</p> <p class="ql-block">拍天鹅不是为了拍天鹅,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山海和旷野象铺在大地上的一张张大纸。自由驰骋在其中的一群群天鹅在这张大纸上飞翔。在这个大背景下,摄影家们截取不同角度和光影下的各种姿态的天鹅作画,形成自己心中满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一幅幅有感染力的作品中,天鹅是作品中的一个符号,是作品中的载体。摄影师让天鹅置身于光影俱佳的背景之中,目的是表达我们的思想与艺术的诉求。</p> <p class="ql-block">它或许是我们主观意向的表达,或许是一种形式感的追求,或许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或许是一个意念的外化。</p> <p class="ql-block">它要表达的或许是一个故事,或许是一个情境,或许是一种味道,或许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把拍摄天鹅上升到艺术的境界,是我们最终要走的路。一幅天鹅的呆照,不会引发人的联想,不能唤起人们的情思,从而也就达不到感染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那位拍了三十多年天鹅的摄影家所说的那句话,让我有了新的领悟。我觉得,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是他多年拍摄天鹅后总结的艺术结晶。</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打听到这位摄影家并非凡人。他是威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有许多摄影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堪称拍摄天鹅的摄影大师。我在此向他致敬!(许伏生摄影并撰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