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初二历史组开展了第四次集体备课,本次备课主题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主备人白宇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教材:本课内容比较多,白宇老师就教材所含知识点进行来分析,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基础知识: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能力过程方法: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课组长连素芳老师就学习目标进行思考:本课明显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经济建设,后半部分为政治建设,但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为何会统一编辑成一课,必定有其内在逻辑,总的来说这是新中国在从落后的农业国开始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政治上开启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开启工业化,思想上开始理性化。我们可以授课时给同学们灌输这样的现代化史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以思想指导课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宫文英老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出疑问,例如:本课第一个知识点,一五计划的背景,如何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建国之初所面临的的工业困境?我国为何又要选择苏联模式,进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成就所集中的的工业领域的特点?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建东老师就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共有三课,集中讲述了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等史实贯穿起整条线索。而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实现现代化,第4课从经济、政治两方面给出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同时,王校长莅临了本次集体备课,对历史组备课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如何抓住学生,上好历史课,首先要抓住教材,充分发掘教材,设置有趣的课堂情景,吸引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在设置情景过程当中,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交换意见,对历史材料的选取也要贴近现实,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难记难背难思维、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敬德老师,在教师研讨之后,对本次集体备课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宝贵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王校长对初二历史教师寄予厚望,希望初二历史组再接再厉,不负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