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名宗”故事49、清水衙门勤政事

一下子中头彩

<p class="ql-block"> 勤政尽职重课士</p><p class="ql-block">章淳即童淳,字伯善,号厚斋,明代香溪人。先生自幼聪明敏达,淳朴厚道,攻读诗书,不知疲倦,日夜坚持,破万卷书,世人称之为博洽群书。但先生并不是不求甚解,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通晓其中奥义。先生被当时的士人很是看重,均尊之为“德高望重”。</p><p class="ql-block">明代初期,先生参加了“明经”科考,继而多次参加会试未中进士,而经吏部考核合格,荐官为兰溪儒学训导。</p><p class="ql-block">明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副职),此职亦称之为约聘教员(不同于现今的教师,是一种官职)。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吏部分派至省藩司,再由藩司(省府)指派。学官均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是货真价实的清水衙门。可见的,任县学训导是明经、贡生出身的最差的任官职务。而在这种清水衙门中做事,往往很少有积极性。先生之职可谓是这种衙门中的职务低微的师儒之官,是管理儒学的官职,大多被人瞧不起。但先生对任职尊卑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现。先生无论写文章还是做事都是崇尚典雅、完美,没有当时盛行的那种时俗浮靡的风气。</p><p class="ql-block">先生勤于政事,勤于儒学课业,尽职尽责,使得当时的民风教化大有好转。先生无愧于师儒之职,他没有愧对他人,愧对对皇恩。人们称赞曰:“先生这样认真负责,勤于儒学,勤于管理,何愁民风不顺呢?</p><p class="ql-block">潍州知州邑人吴履赞曰:</p><p class="ql-block">学博而惓惓乎,存不倦之心。噫!以斯人而任乎,师儒之官,何尤乎教化之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