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乡音两行泪 一一遥忆故土之二十六

水彩

<p class="ql-block">  方言是一方土地的灵魂,它维系着这方土地上人们的感情纽带,它维系着这方土地的历史传承,它维系着这方土地上上演了数千年的五彩斑斓的连续剧。</p><p class="ql-block"> 所以,方言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而言,它的面貌是深邃、亲切、温暖、独特、有味;表达思想的得力助手,用起来得心应手;亦会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尤其是对游子来说,那真是一声乡音双泪流,梦呓母语声声柔。</p><p class="ql-block"> 但方言又有怕生的一面,对于陌生人,它总是一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甚至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高墙深宅似的严。不过,我告诉你,墙虽高,其实拐角上那扇小门却是虚掩着的,单等那锺情于它的你来访。</p> <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带着你走进那扇虚掩着的小门,去探访又一种方言。走近小门,但见门楣上写着“余杭”二字。欲了解这座高墙内的深宅,我作导游实在不够格,因为余杭方言这座千年古宅,其远,不可望;其深,不可测,我只能当个引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杭方言在方言分类学中属于吴方言东苕溪小片。余杭的地理位置在杭州以西20余公里,两地虽近在咫尺,但杭州方言与余杭方言有较大不同。杭州方言是吴方言中的一座孤岛,其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与南宋在杭州建都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言本由特别的发音和特别的词语组成,方言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特别的音。但余杭方言的音与北方方言表现不同,北方方言中的许多小方言的音都只是声调不同,而吴方言的音是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是一套新的发音系统。所以要用文字来介绍余杭方言的发音,我实在无能为力了,只能来说说词语。</p> <p class="ql-block">  在浩如烟海的词语中,我只能摘取几朵浪花作示范,不能知全豹,但可窥一斑。先从成语说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三字成语</p><p class="ql-block"> 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描摹性的,并且有一种加重语气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1、[形式:ABB]</p><p class="ql-block"> 独性性(有点傻呆)、 空劳劳(无实际意义)、 木劳劳(许多)、 雾海海(办事不着边际)、 凶霸霸(态度凶狠)、 糯塌塌(食物较软,也可指性格)、 萎瘪瘪(无精打彩)、 贩糟糟(要吐的感觉)、 慌死死(使人害怕)、 险凌凌(事或物不牢靠)</p><p class="ql-block"> 2、[形式:AAB]</p><p class="ql-block"> 墨墨黑(黑得很)、 蜜蜜甜(非常甜)、 密密网(排列很密)、 石石老(食物较老)、 藤藤韧(柔韧)、 梆梆响(说话喉咙大)</p> <p class="ql-block">  二、四字成语</p><p class="ql-block"> 这类成语数量庞大,适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描述。同样的意思,用成语来形容,就有一种简炼、生动、形象、别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1、[形式:ABAC]</p><p class="ql-block"> 踏空踏呒(做事不牢靠)、 勒子勒个(计较、难侍候)、 有数有脉(对人或事了解很深)、 嫑脸嫑命(不顾脸面又有点狠的行为)、 假痴假呆(装傻)、 腊里腊塔(窝囊)</p><p class="ql-block"> 2、[形式:ABCB]</p><p class="ql-block"> 眯满甏满(容器盛得过满)、 清早八早(清晨一大早)、 眼花绿花(眼花看错)、 精空荡空(事物或场面冷落无人)、 少千少有(少见的人或事,有贬意)、 当着勿着(力量未用到位置)</p><p class="ql-block"> 3、[形式:ABCC]</p><p class="ql-block"> 汗毛林林(汗毛竖起,害怕的样子)、 鲜活只只(鱼虾等很新鲜)、 眼泪汪汪(眼眶湿了,欲哭之状)、 海阔洋洋(面积很大)、 罪过死死(一副可怜相)、 括得死死(一共也没有多少)</p><p class="ql-block"> 4、[形式:AABB]</p><p class="ql-block"> 掳掳刮刮(把东西捡拾得十分干净)、 笃笃定定(很有把握)、 熬熬省省(省吃俭用)、 拖拖细细(不利索)、 扁扁服服(认输、服气)、 密密网网(稠密)</p><p class="ql-block"> 5、[形式:AB(A)(B)]</p><p class="ql-block"> 着神见鬼(大惊小怪。着神与见鬼为互文)、 跌杀绊倒(跌跌撞撞)、 油浆汗出(出大汗)、 奇出怪样(出奇的言行)、 硬胖实力(有真本事)、 百热滚烫(烫得很)</p><p class="ql-block"> 6、[形式:ABCD]</p><p class="ql-block"> 奥子搭味(兴味索然)、 前吃后空(寅吃卯粮)、 头昏颠倒(头脑发昏)、 影息无踪(毫无踪影)、 恨古恼糟(很不情愿)、 阁洛三门(一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架于苕溪,是余杭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三、五字成语</p><p class="ql-block"> 板板六十四(死板、不灵活)、 陈年百古代(时间久远)、 像煞有介事(摆架子、鸡毛当令箭)、 老实头菩萨(老实、和善)、 狮子大开口(要价太高、提的条件离谱)、 开口见喉咙(一张嘴别人就知其意)</p> <p class="ql-block">  四、俗语</p><p class="ql-block"> 问得萝卜勿生根(刨根问底)</p><p class="ql-block"> 吃饭忘记种田人(忘恩)</p><p class="ql-block"> 牛耕田马吃谷(人各有命)</p><p class="ql-block"> 听三勿听四,月半当十四(粗心造成误解)</p><p class="ql-block"> 要紧关头烤潮烟(烤潮烟:抽水烟,手续繁琐很费时间。形容做事不合时宜)</p><p class="ql-block"> 金银勿识叫人估,人头勿识一世苦(对金银不会辨识,还可请教内行,而识人不到位没人来帮你,痛苦只能自己受着)</p><p class="ql-block">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一句大概不用解释了吧)</p><p class="ql-block"> 天上晓得一半,地上晓得全完(全完:全部。牛皮吹得很大)</p><p class="ql-block"> 将军难免阵上亡,瞎子难免水汪塘(相当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p><p class="ql-block"> 强盗手里夺铜锣(铜锣:强盗的吃饭傢伙。形容好大的胆子)</p><p class="ql-block"> 贪小失大,撩路摸夜(撩路:抄近路。形容光想占便宜反而吃大亏)</p><p class="ql-block"> 公要馄饨婆要面(媳妇难做)</p><p class="ql-block"> 冷在风里,穷在铜里(铜:铜钱。有风则冷,无铜则穷)</p><p class="ql-block"> 锅子里勿滚,汤罐里先滚(汤罐:老式土灶在锅旁埋两个很小的铁罐加温热水用。相当于皇帝不急急太监)</p><p class="ql-block"> 天作有雨,人作有祸(作:折腾、不安分。形容凡是作都没有好结果)</p> <p class="ql-block">  五、平常词语</p><p class="ql-block"> 判得(给自己花钱很大方)、 大好佬(是个人物)、 翻梢(报仇)、 翘辫子(人死了)、 要勿来(日子不好过)、 推板(质量差、不好。可用于人或事物)、 硬胀(争气)、 眼气煞(嫉妒)、 海位(自视甚高)、 塌出(某件事未赶上)、 落位(舒服)、 滴卤(潦倒)、 囡儿头(男孩) 、 结棍(厉害)、 头毛子(刚才)、 讲造话(说谎)、 发演(有趣)、 呒节煞(不会过日子)、 嚼舌头(传闲话、造谣)、 掼掉货(不求上进,只能扔掉)、 呒办(人没有能力)、 破脚骨(无赖)、 好佛事(报应来了,活该)、 额息(等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六、童谣</p><p class="ql-block">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给我吃年糕。糖蘸蘸,宽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吃半块。</p><p class="ql-block"> 哭哭笑笑,鸡污(鸡屎)当糕糕。</p><p class="ql-block"> 麻子麻,偷枇杷,枇杷树上一支蛇,吓得麻子颠倒爬。爬上天,做神仙;爬落地做土地,土地娘娘放个屁,吓得麻子逃啊来勿及。</p><p class="ql-block">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打荞麦,四箩辟辟拍。</p><p class="ql-block"> 勿借那(你们)盐,勿借那米,借那房子㘗一一一(摹仿梁上家燕的叫声)。</p><p class="ql-block"> 郎郎郎,马来了,大人小人走走开,踏杀勿管勒。</p><p class="ql-block"> 千煞煞(妖里妖气),拜菩萨,菩萨话你矮搭搭(矮搭搭:智力不正常)</p> <p class="ql-block">  七、洽头</p><p class="ql-block"> 因为社会的封闭性, 早先各行各业都有洽头(行业黑话),同业者才懂,目的是免得有价值的信息外泄,有些作坊的规矩是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也是这个意思,北方的骡马市场中买卖双方在袖筒中比划价钱,还是这个意思。一般人处在甩洽头的场合,犹如听天书一般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较晚,上世纪五十年代懂事时,又正值轰轰烈烈的大搞公私合营和国营,许多行业洽头都已不再使用。只是偶从一些老人口中听得极少的一点点,今天写来又因久远而忘掉一些。太少了本无写的价值,但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给它留点痕迹也蛮有意思,就像做人一样,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昭子(眼睛)、 饷子(钱)、 滑石(剃头匠用的肥皂)、 麻熟(不要)、 削青(给死人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