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解剖

小西瓜

<h3>颈椎(cervical vertebra)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br></h3> <h3>颈椎的基本功能<br>.颈椎支撑重量约3kg的头部<br>.保护脊髓和营养脑的血管<br></h3> <h3>颈椎形态学特点<br>以第2颈椎为界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br>颅椎交界区包括:颅骨、寰椎和枢椎,形成原始的上颈部弯曲<br><br><br><br></h3> <h3>  颅椎交界区 <br><br> 颅椎交界区可以控制站立位时头部位于中立位</h3> <h3>颈椎﹣-- X 线下颈部侧面观<br>中立位时颈椎侧面观<br>下颈椎弯曲更长<br>为第二弯曲,产生于原始上颈椎弯曲和胸椎弯曲之间。<br>上颈椎弯曲度数更大</h3> <h3>一、颈椎骨<br><br>颈椎骨是颈椎的骨骼。除了第一、二颈椎骨外,形状均以典型的椎骨相类似。</h3> <h3><br>1、第一颈椎的特点<br>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h3> <h3>2、第二颈椎的特点<br><br><br><br>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领<br><br>为寰椎和头部的旋转提供旋转轴<br>齿突骨质比枢椎其他部位更为致密</h3> <h3>3、第七颈椎的特点<br><br><br><br>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锥体一样,它隆突于皮下,随着颈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h3> <h3>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锥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h3> <h3>二、颈部肌肉<br><br><br><br>1、浅层肌肉<br><br>颈部肌肉中,对视觉效果影响较大的是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束,其中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br></h3> <h3>胸锁乳突肌<br><br>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内1/3上缘<br>止点:骨乳突外面,上项线外1/3<br>主要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br>神经支配:副神经及颈2-3神经前支<br></h3> <h3>斜方肌<br><br>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br>主要作用: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br>神经支配:副神经<br></h3> <h3>2.深层肌肉<br><br>颈部有很多深层肌肉,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按功能分为两类:<br><br>第一类起于颈椎,止于颈椎之外的骨或韧带,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倾斜或旋转;<br><br>第二类起于颈椎,止于其他颈椎或胸椎,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弯曲。</h3> <h3>斜角肌是位于颈前的第一类肌肉,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两侧收缩时使颈前倾,单侧收缩使颈向侧前方倾。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头夹肌、颈夹肌是位于颈后的第一类肌肉,两侧收缩使颈后倾,单侧收缩使颈向侧后倾。</h3> <h3>前斜角肌<br>起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点:第1肋斜角肌结节<br>主要作用:一侧收缩使颈侧屈、旋转,两侧收缩使颈前屈,上提第1、2肋助吸气<br>神经支配:颈神经前支(C5-6)<br><br>中斜角肌<br>起点:第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第1肋上面中份<br>主要作用:一侧收缩使颈侧屈、旋转,两侧收缩使颈前屈,上提第1、2肋助吸气<br>神经支配:颈神经前支(C5-6<br><br>后斜角肌<br>起点: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第2肋<br>主要作用:一侧收缩使颈侧屈、旋转,两侧收缩使颈前屈,上提第1、2肋助吸气<br>神经支配:颈神经前支(C5-6)<br></h3> <h3><br>头夹肌<br>  <br>起点:项韧带下部第七颈椎和T1-3棘突<br>止点:颢骨乳突及枕骨上项线外侧1/3下方的部分<br>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使头颈伸直;单侧收缩时,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和回旋<br>神经支配:颈神经后支<br></h3> <h3>颈夹肌<br>起点:T3-6棘突<br>止点:C1-3横突<br>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使头颈伸直;单侧收缩时,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和回旋<br>神经支配:颈神经后支<br></h3> <h3>肩胛提肌<br>起点:上位颈椎横突正点:肩胛骨内侧角主要作用:上提肩胛骨<br>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6)<br></h3> <h3>颈长肌、头长肌属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前部,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前方屈。半棘肌属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后部,收缩时使颈后伸,单侧收缩向同侧后方弯曲。后伸即向后弯,同上,注意和后倾的区别。</h3> <h3><br>枕下肌:又名椎枕肌,包括4对连接于第1、2颈椎与枕骨之间发育良好的短肌,即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br>肌、头下斜肌,其中后三者构成枕下三角。<br>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头后小直肌亦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br>两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br>头下斜肌起自枢椎突,斜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并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br>椎枕肌受枕下神经(第1颈神经后支)支配.。<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