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教师“体罚”学生,慎用钱来平息</font></b></h3>  工作的原因,近年来我们见过太多的由于“体罚”引起的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并引发家长“校闹”,要求赔偿的案例,比如日照市五莲二中的杨守梅老师,用书本敲打了迟到的学生,结果被家长“抓住了把柄”,到处上告,最终学校和教育局给杨老师来了个三连杀。逼得杨老师走投无路,最后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县政府出面才解决了问题,为杨老师主持了公道。也有教师由于辱骂或体罚学生,最终被举报遭停职或开除,或被家长反复“校闹”索取了天价赔款的例子,弄得教师灰头土脸,屡屡受损。这些案例令教师胆战心惊。我们不由得想到了清朝与外国战败后,被逼割地和赔款,受尽了屈辱。  老师与家长本应是教育的协作者,利益共同体,如今却变成了对立的敌对方。<br>我们不止一次的自问,曾经的“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如今往往会被惹上麻烦。什么原因,我们的家长怎么了?  这样的家长他们以闹为手段,实际以钱财为目的。他们以“凶头恶脑”为著称,称他们为“南霸天”“镇关西”也不为过,他们往往是村居社区的不安定因素,属于好逸恶劳、无做人底线、无廉耻分子。他们从来不会顾及“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他们想到的是从“闹”中获得经济利益,获得胜利感。他们往往要闹到老师最终受到惩处和损害才罢休。  这样利用闹来赚钱的方式,有违公序良俗,一般会为善良的人们所不齿。如果一次闹事,给了赔偿迅速解决,以后模仿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目前毕竟经济的刺激效应是巨大的。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一段时间以来这样“闹”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效仿,且屡试不爽,甚至还被有关部门和人员作为化解“纠纷”的法宝,当做“经验”,说什么“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个事”,天理啊。  这样花钱平息的方式,还有每次师生、家长冲突,学校和有关部门对教师的严肃处理,对家长的“和谐”,这样处理上的不对等,让教师根本找不到尊严。我们注意到有关的媒体也常常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教师,能教出有尊严的学生吗?人们对目前尊师现状的担忧可见一斑。  好在,2021年3月1日,《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正式实施,明确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对违规违纪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惩戒。包括:违纪情节较轻的可以当场实施,包括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和书面检讨、增加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时间内的教室站立、课后教导等。有了这个新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好歹有了点底气。然而,“惩戒权”是有了,尺度如何把握?教育和惩戒,甚至惩戒和体罚本身就没有明显的边界,惩戒行为稍有不慎就被家长理解为“体罚”,教师实际上手拿戒尺却无从下手,教师如履薄冰。  正当惩戒却遭遇校闹,怎么办?我们想到的是,首先教师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要行之有度,“体罚”这根红线绝对不能触碰,否则就是自讨苦吃。如果是教师实施的惩戒,没有愈矩,学生家长就大张旗鼓闹到学校、闹到教育局,甚至还控诉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依不饶,要求精神赔偿、误工赔偿、无根据的医学检查等,荒唐无根据漫天要价10万20万50万……。就是标准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这时候学校和有关部门就不应该为了稳定、为了所谓的舆情、怕丢丑迅速了结事件,选择赔偿或者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处理教师,也不应该推给教师私了自行解决。作为学校和有关部门这时候就应该用法律手段,挺起脊梁,站出来为教师撑腰,给老师们做坚强的后盾。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老师们挺起腰杆敢管,不至于寒了老师的心,导致教师“佛系”。这样才会赢得社会尊重教育。否则遇事唯唯诺诺,想着尽快息事宁人,只会让人更加看不起,而且有更多的不明真相的人会怀疑这件事情就是学校或者相关部门的责任,反而是自己有理也说不清了。<br>即使私了、快速解决纠纷也应该本着双方均遵守公平公正不违法的前提来进行,否则其实就是纵容违法行为,败坏社会风气,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媒体应该形成鄙视“闹”的社会舆论氛围,政法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处置“闹”的相关人员,让“闹”这种行为没有空间,让问题的解决回归理性,回归法治。<br>教师如果问心无愧,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面对不合理诉求,要依法说“不”,自己的退步换来的是卑微是公序良俗的退位。  家长也不应该轻信孩子们单方面的话。早在一百年前,私塾的老师手中都是有教鞭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教师没有不希望学生学好的,家长对这个问题要看得清,明白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了孩子好。当孩子受到批评教育时,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孩子怎么了?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多沟通,问题将不再是问题,让批评教育甚至“体罚”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如果学生和家长不服老师的“惩戒”,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惩戒和处分提出申诉。  <font color="#ed2308">教育需要家校形成育人合力,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师敢管,孩子才会变得更加优秀。把教师逼到“墙角”,最终祸害的是家长的孩子,看似家长赢了,老师输了,但是家长们是否想到你是以孩子的未来做赌注的!<br>教师“体罚”学生,用钱来平息的方式慎用,这不是什么好经验!</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