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协同共研——记文昌市第三小学第五周语文教研活动

林云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好春光,正当扬帆启新航。&nbsp;2022年3月15日上午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楼笃行楼的多功能厅,三</span>小语文组全体教师在新学期的忙碌中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协同教学课堂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有以下三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1.一、二年级课堂展示;</p><p class="ql-block"> 2.授课老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3.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展示 一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授课教师:陈晓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br></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复习环节要求学生读好字词,教会学生读好长句。</p> <p class="ql-block">  指导生字时,利用口令教学,让孩子养好良好的书写习惯。</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归纳梳学用的是问答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知晓课文内容,同时学动名词的搭配。</p> 课堂展示 二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授课教师:林青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设计】</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通过复习词语,导入千人糕是由什么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知道米的来源及需要很多人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练习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的整个过程中,孩子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个环节中,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p> <p class="ql-block">  归纳梳学环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内容,要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利用导学单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巩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听课老师们仔细聆听,用心思考并作记录。</p> 授课老师反思 <p class="ql-block">陈晓欣老师:</p><p class="ql-block">《一个接一个》教学设想:</p><p class="ql-block"> 第一板块:以温顾互查,赛读激趣导入。通过课前几分钟的同桌互查读生词交流汇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词,同时也解决课后习题2“读一读,记一记”的内容。小组合作默契,以不同方式进行展示,效果较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分组赛读长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难读的句子。接着以接读课文回顾儿歌内容,适时板书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第二板块:分节学习,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结构相似,第2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3小节的模子,第2小节的扶,就是为了学习第3小节时学有所依,放手引导学生合作自学。在第三小节的自学中,我设计了读、画、说的要求,基于学生年龄较小,我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逐步落实。在这两个小节的学习中,我不做过多的讲解,只是引导学生留意体现小女孩心情的关键字,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p><p class="ql-block">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达标测学。第四小节是两个疑问句,齐读后,引出课课后习题1,引导学生勇敢分享自己和小女孩相似的经历,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把课内和课外,学习和生活相联系,体会到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意义。接着是全班齐读课文,整体回顾课文内容,理解感受,有效完成达标测学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 总结提升指导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可以作为一个词语的记忆,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生字的共同点,接着观察生字笔画在田字格的落笔位置,再书写展示、评价。以师生合作读儿歌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在总结提升环节,你从小女孩身上学到了什么?对学生来说稍有有难度,通过导学提纲的提前预习能说最好,不能说也无妨,老师直接课件文字领读体会小女孩遇事转换角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以师生合作读儿歌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结束课堂。</p> <p class="ql-block">  林青云老师:</p><p class="ql-block">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但趣味性不强的课文,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为此,在第二课时,结合课后习题,我设计了3个目标:1.积累“蛋糕、疲劳”等词语。2.学习第6-11段,能借助图画,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从问题上导入课文“千人糕主要是由哪两种东西做成的”为切入点来默读课文,然后由大米联想到它的由来,以及背后繁杂的工序,在引出糖的来历,最后完成米糕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体会到米糕的来之不易。再由千人糕联想到生活中的物品,背后都是由无数的双手劳动而成,进而提炼课文主治,达到情感教育目标。但是反思上课的整个流程,我感受到目标任务基本达到,就是在教生字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太紧迫,处理得比较粗糙,不够详细。</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雪儿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陈晓欣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课前的导学提纲课设计了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自学。从课堂中看,学生能初步完成这四个活动的题目。在互助合学环节,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小女孩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利用小组合作画一画,说一说,学生交流后再进行展示。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交流讨论情况,并及时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展示很出色,站姿挺拔,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自信,其他小组也能给予补充和鼓励。而老师的点拨、引导也很及时,也很出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云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林青云老师通过听、备、上、磨、最后展示一节完美的课堂。林老师通过复习巜千人糕》本课的词语,接着引出千人糕是由什么做成的?学生正确回答是大米和糖,顺势出示米的由来需要哪些过程和人,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知道米的来源和需要很多人的劳动,特别是注重到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还懂得还有很多很多,让学生有想象丶悬念;林老师教学环节层层相承、紧扣教学重丶难点,又巧妙地借助关键词理解文本并适当指导有效朗读,从读中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別人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备教师:符燕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林老师展示的是《千人糕》的第二课时。教学时,主要通过文中父亲的话,体会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来之不易。在互助合学这一环节中,林老师借助了一系列的水稻种植图文资料,并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知道做成米糕的大米以及甘蔗、甜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使学生懂得对他人劳动以及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懂得珍惜粮食,还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从而突破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年级组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晓敏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关注的是归纳梳花环节:</p><p class="ql-block"> 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陈晓欣老师总结同学们说自己遇到的相似的经历,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意义。&nbsp;</p><p class="ql-block"> 最后利用儿歌对知识点梳理通过师生合作问答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儿歌疏学简单易懂是这节课的亮点,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参与度高,教学效果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吴静红老师:</p><p class="ql-block"> 陈晓欣老师的课堂十分精彩。在互助合学方面,陈老师基于教材重点内容,引导孩子们进行互助合学。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让孩子们同桌间互读词语及展示词语的识记情况,并及时纠错和评价;在分节学习部分,陈老师引导孩子们同桌间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小节,并进行小组汇报。在孩子们进行同桌合学时,陈老师巡视课堂,适时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互读词语,并展示自己对词语的识记情况;在分节学习时,老师提出要求之后,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合学状态,同桌间相互讨论、组织汇报语言,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孩子们的积极配合,出色的完成了复习词语和自主学习部分的合学任务。</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陈老师和孩子们的配合很默契。整个课堂,只要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孩子们马上进入状态。他们默契的合作,很精彩地完成了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陈川玉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关注的是达标测学环节:</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针对课后第一题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着说说自己的相似经历 。 孩子对老师抛出的问题 热情洋溢地、积极地谈论着,老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者教师 根据课文内容 再出现一道习题,学生认真并及时完成,正确率比较高,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张美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谈谈自己观察的点:</p><p class="ql-block"> 陈晓欣老师指导学生在第二小节学习中,是引领学生学习,然后进入第三小节的合作学习,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理解层面的心理特点。</p><p class="ql-block">林文霞老师:</p><p class="ql-block"> 听了陈晓欣老师的课后,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收获满满。陈老师课前按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自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复习课后生词,长句子,以同桌互读,展示读形式,效果好。最后教师及时评价。学习四个小节的过程中,通过同样的“模子”,学习结构基本相同,渗透相应的学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通过交流汇报,回顾所学内容,通过复习词语和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的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达到较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年级组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林金玉老师:</p><p class="ql-block"> 青云老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在课堂学习过程里,经过课文学习或小组研讨,孩子们都能很好的去解决问题。比如课堂思考问题:借助插图说一说米糕是经过那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的?这个问题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同时也是课后习题第二题,但经过课堂的学习,老师的引导以及小组成员之间激烈的讨论,孩子们都能借助插图有条理地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第十二小组的代表,解答这个问题时表达内容条理清晰,汇报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好。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青云老师的引导都能让孩子们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本课时学习目标,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在生字教学板块,青云老师走动检查孩子完成作业情况,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让同学相互点评,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归纳小结。在青云老师的引导下,她的学生们非常扎实地掌握了本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黄金秋老师:</p><p class="ql-block"> 老师带着学生学习《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之后,老师引领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的整个过程,孩子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出来,整个过程参与度高,学生讨论热烈。学生展示分享时,其他学生能认真倾听,补充质疑。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自主梳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加深理解,教学目标达成度好。</p><p class="ql-block">周欣瑜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青云老师在设计达标测学这个环节时,使用填空及选择的方式进行练习,紧扣课文内容,提出两个问题:种稻子需要什么,糖是怎么来的。青云老师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再次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加深和巩固,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张晓明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青云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调亲切。</p><p class="ql-block"> 复习词语时候读书声音很小,教师及时的引导同学们读书要大声。教师在引导大米由过程的时候,善于利用追问引导学生说出大米的种植过程,需要的哪些工序以及工具,人力、物力,利用“……”号引导学生说出更多劳动,讲不完的时候可以利用省略号,讲解“……"的作用,什么时候使用。在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合学生观察字的特点以及相同的地方,字的结构,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方方面面老师都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p><p class="ql-block">潘春曼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青云老师在点拨展学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关于米糕的制作过程,用文字叙述过于抽象,学生理解有较大的难度,林老师及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让插图和制作过程的文字同时出现,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整节课林老师的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p> 各年级老师评课 <p class="ql-block">彭教授点评:</p><p class="ql-block"> 彭教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1.协同教学:教学模式从不清晰到清晰。</p><p class="ql-block"> 2.协同教学模式的课有质的飞跃:协同式备课;问题的设计;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根据问题自学,去交流,去合作,最后展示。</p><p class="ql-block"> 3.建议:词语方面尽量让孩子发挥能动性。让他一次一字组多词,一字开花,多积累词语,对低段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用的,非常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符丹汝大组长点评:</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 1.低段老师要时刻关注口令教学。</p><p class="ql-block"> 2.关注呈现词语。这两节课中,一年级呈现的词语是两个,二年级呈现的词语是三个。词语要尽量开花,丰富孩子们的积累。</p><p class="ql-block"> 3.要有意识时刻积累语感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4.关注说话的训练。一年级的说话训练,除了要关注形式的支架,还要关注内容的生活性。</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说话训练,除了要提供支架,还要给够表示先后顺序的承接词。</p><p class="ql-block"> 5.归纳梳学的版块,两位老师都做很出色。</p> <p class="ql-block">钟前主任点评:</p><p class="ql-block"> 从两节展示课中看出两位授课教师的素养很高,研究透彻,设计合理,体现协同教学模式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陈晓欣老师的《一个接一个》。1.老师根据低年级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在读词语板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合作读,有同桌接读、一起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2.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而且带着明确的任务,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善于引发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林青云老师的《千人糕》。1.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这细节处理上青云老师注重语言训练,在读中加以认识,加以理解,才会有所感悟。2.注重把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在教学的路上,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不断的思考,改进,完善,才会更好的成长。更好的我们,永远在路上。</p>

学生

老师

教学

学习

词语

引导

课堂

课文

青云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