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洗耳河,是弥河在青州境内东来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灵山北麓,一路西北流,在状元村东北注入弥河,流长13.2千米。</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名字的由来在青州流传很广,有一个传说。相传尧王晚年遍游各地,访贤纳士,打算把帝位让给贤人。许由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人,一天他和尧王在这条小河上相遇,尧王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听了以后,赶紧用河水洗耳朵,怕让其出仕作官而沾污了贤名。</p><p class="ql-block"> 这时,巢父正在河边放🐂牛,问许由为啥洗耳朵,许由把尧王让贤的事儿说了一遍,巢父听完,就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许由感到奇怪,巢父说:“你洗耳脏了河水,我哪能再饮牛。”从此,这条河就叫洗耳河了。</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洗耳河,常遇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曾多次决口淹没良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次疏浚,加宽河道,加固河堤,修筑水库,遂造福百姓、润泽万方。</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发源地灵山,位于青州境东南部,海拔330.5米,方圆3平方千米。山南坡属临胸县境。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晏子春秋》云:齐大旱,景公欲祀灵山,晏子曰:“灵山以石为身,草木为毛发,天将不雨,发将焦枯,身将熬,独不欲雨乎!祀之何益?”盖此山也。</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源出灵山北麓时家村南的一处泉眼,北流成溪,渐成佳景,后人截流在村后修成一座时家水库,水映村秀,富甲一方。抗日战争时期时家村一度曾为民国益都县政府临时驻地。河道北流至泥河店村(旧名洱河店),村东有一古石桥,名博济桥,横跨东西,为旧时连接安丘至青州古道,乃州县通衢。</p> <p class="ql-block"> 洗耳河出群力水库向西,河水之阳,有明代状元赵秉忠谕葬墓。史载赵秉忠蒙冤而逝,崇祯年间为其平反,追赠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赐祭葬于此。</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自香山前西去一段水流平缓,婀娜多姿。清澈的河水里,生长着一种🐚河蚌,个头比拇指甲盖稍大一点儿,藏在细细的河沙中,白底色、暗黑白花纹,徒手或者用木棒等简单工具就能挖到,带回家放在水中很具观赏性;鱼有小静鱼🐟、麦溜子、沙里趴🦂等,自由自在地在浅水里游曳;在河岸的崖畔上还可以挖到螃蟹🦀…·夏季里,河水变深,河湾变得有些神秘莫测,据说深水里除了鱼虾还有鳖,大的鳖有饼螯子那么大。事情虽为传言,沿河的龙泉沿村有一个外号“鳖精”的老汉却是事实,据说他在岸上隔着水能看到鳖的活动,他手持一柄铁叉,飞叉叉鳖是他的一门儿绝活。</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水为什么这么清澈、长流不息呢?据说,洗耳河有一个宋朝皇帝赵匡胤御封它“铜帮铁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却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打天下时,东征路过青州,人困马🐴乏。这时他的战马连叫了三声。赵匡胤知道战马的意思,这是它口渴了,可附近又没有水源。于是赵匡胤命令部下寻找水源。过了半天,部下回来禀报说:“大帅,此处向东二十里有一条河,名叫弥河,河水清清,正好饮马。”赵匡胤听了十分高兴,率同部下向弥河奔去。到达弥河后,赵匡胤的战马便低头痛饮起来。书中交代:赵匡胤的战马可不是一般的战马,而是一匹宝马良驹。一会儿就把弥河水喝干了。抬起头又嘶鸣了三声,意思是还没有喝足。赵匡胤又令人继续寻找水源,大约走了二三里路就来到了洗耳河。只见那洗耳河两岸陡峭、垂柳依依,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宝马欣喜落狂,低头痛饮起来。不管宝马如何豪饮,洗耳河河水有增无减。赵匡胤见此情形,心中不胜欢喜,心想,这真是一条宝河,将来凯旋回师一定要加封这条河。</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赵匡胤荡平群雄,做了皇帝。一日夜晚,他偶得一梦,只见从一条小河中走出一位翩翩少女🧕,来到他面前深施一礼,口吐珠玑,说:“尊敬的陛下,祝贺您荣登宝座、一统天下,听说您就要分封大臣了,不要把您当年加封洗耳河的诺言忘了啊。”说完,飘然而去。赵匡胤一觉醒来,恍然大悟,想起了当年东征路过青州,许诺加封洗耳河一事,随即提起御笔写下了“铜帮铁底洗耳河”七个大字的手谕,颁布天下。从此,洗耳河永不干涸,终年不竭。</p><p class="ql-block"> 洗耳河流经龙泉沿村,河北有一处颇具规模的谕葬墓。有石人、石羊、石虎等排列两旁,是为神路,尽头有雕龙碑高高耸立,松涛阵阵,蔚为壮观。其中雕龙碑上的碑文有一句“北依金沙山,南傍洗耳河”的文字,是为元代将军董进墓,当地著名“四大谕葬”之一。</p> 一座青州城,半部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