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有感

木可成樑

<p class="ql-block">周末随笔。春暖花开中,携着一缕阳光和蓬勃生机,我国第四十四个植树节如约而至。植树,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历来深受国人重视。从古至今,许多人爱树、植树、护树,留下了一段段载入史册的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 在古人眼中,倡导植树并身体力行的人,必是有大德之人。“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描写了晚清重臣左宗棠率湘军收复新疆后,命官兵在天山南路大道旁种下几十万株杨柳,多年后,这片郁郁葱葱的杨柳蔚然林,让“春风不度玉门关”成为历史,如今,这些杨柳老树新枝,依然生机勃勃,造福当地百姓,被称为“左公柳”。而为雪域高原带去一片绿的杨柳,则是大唐文成公主为了和亲,远嫁松赞干布时从首都长安带去树苗栽种的,千百年来,这片绿扎根雪域高原,杨柳依依、绿树成荫,见证了汉藏一家亲、民族大融合的佳话,在西藏,这片绿被称为“公主柳”。到了现代,人们植树造林的意识有了更高的境界和胸襟,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漫天飞黄沙,遍地不见绿”的兰考县,带领全县人民与长期遭受风沙、内涝、盐碱困扰的恶劣环境作斗争,在沙丘上种植泡桐树,用来挡风压沙,长大后的泡桐树成了生态防护林,改变了风沙也改变了当地的贫困,如今,人们看到泡桐树,就象看到了焦书记,泡桐树在当地被亲切称为“焦桐”。在福建的东山岛,曾经也是风沙漫天,在县委书记谷文昌领导下,全县遍种木麻黄,几年下来,木麻黄树挡住了风沙的侵蚀,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农作物得以茁壮成长,当地百姓逐步过上了好日子,为了纪念谷书记,当地百姓每年祭祖时,都约定俗成的“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焦裕禄和谷文昌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种一棵树是木,两个人种两棵树是林,三个人种三棵树是森,这是汉字精确的定位和表述。在种树的具体行动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我们就能拥有一个绿色的国度,我想,这应该才是植树节的应有之意。木可成樑2022.3.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