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话 谚 语 /季宝立

石城书翁

<p class="ql-block">  文史小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 漫 话 谚 语</b></p><p class="ql-block"> 季 宝 立</p> <p class="ql-block">  谚语是在民众中长期、广泛流传的言简意赅的相对固定句式。它用简单通俗的短句或韵语,表达某种思想,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一直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和相传。因其言辞形象生动,哲理深刻,好记易传,说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优美,被称为语言中的精华,有“智慧的花朵”“词库中的钻石”之誉。</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谚语源远流长。据《古谣谚·凡例》记载,谚语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在民间相互流传,为民众所喜闻乐道。有了文字后,文人墨客把“谚云”“谚曰”“鄙谚”“俗谚”的内容见之于书面,始被记录下来,遂得以广泛而久远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殷代甲骨文和先秦一些古籍中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等构思精巧、哲理深邃的语言,可能就是我国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的谚语。宋、明、清代,陆续有人将民间谚语辑录汇编成册。新中国成立后,谚语的研究、出版工作日趋繁荣。</p> <p class="ql-block">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p><p class="ql-block"> 作为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谚语多得如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汉语谚语就有五万条之多,内容极其广泛与丰富,涉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从内容上看,谚语大体上可分为社会谚语和生产生活谚语。</p> <p class="ql-block">  社会谚语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包括颂讽、励志、劝学、规诫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具有鼓励、启迪、醒人的特点,富于哲理性与警策意义。例如“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p> <p class="ql-block">  生产生活谚语即人们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内容涉及农林牧渔、时节气象、自然环境、地理风土、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关联到地理学、天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各个方面的科学常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帮助和指导作用。“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寒从脚起,病从口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就属于这一类。</p> <p class="ql-block"> 谚语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其主要特点是将丰富的内容用浓缩、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性,能帮助人们起到一点就通的醒悟作用。例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谚语,不仅思想含义深刻,而且非常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  谚语的句式一般较整齐,音节匀称,押韵顺口。如“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有麝自然香,何须大风扬”。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谚语多用比喻、夸张、拟人、对照、摹状、对偶、排比、反问和形象等修辞手法,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诙谐有趣,说理有力。读了好的谚语,宛如品尝经年陈酒,醇香沁脾。</p> <p class="ql-block">  然而谚语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可能摆脱时代的烙印。我们在收集和运用谚语时,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另外,有些关于生产、生活常识方面的谚语,由于受时空、自然特征的限制,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囿于谚面,就事论事,而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谚义,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文字转自《解放军报》《古今中外》杂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84年作者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谚语选编《谚海采珠》一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的《浅谈谚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一文,刊于《新闻学步》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96年5月出版的中国《军事写作大全》将作者3500字的《谚海采珠陶我情》一文,作为范文收入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