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继明老师的胡杨之歌

刘聪慧

<div><br></div> 夏继明和刘克惠夫妇,1968年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派遣入疆工作,1970年被调入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五团中学。 <div><br></div> 当地教师奇缺、校舍简陋、学习资料匮乏,教室是土砌墙,苇草作顶,窗户是用装化肥的塑料薄膜袋当玻璃,以御挡风寒。 <div><br></div> 最初两年,刘克惠教数学,夏继明不得不同时上物理、化学、史地、体育4门课程。当时的中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基础知识较差。 <div><br></div> 两位老师除了白天正常上课,晚上经常在煤油灯下为前来问问题的同学讲解至夜深,周未也不例外。由于教材短缺,他们就自己动手四处搜集资料尝试自编教材,然后在煤油灯下刻蜡板,印刷成教材、讲义,供同学们学习。 <div><br></div> 刘克惠有时为了讲好一道数学题,在沙漠中走十几公里到“最近”的34团中学,向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请教。 <div><br></div> 1983年夏继明和刘克惠夫妇调到四川农业大学工作。刘克惠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待人公正,廉洁自律。工作踏实,主动担当作为,从不挑肥捡廋,拈轻怕重,被广大党员和群众高度认可,在担任院总支书记多年后,当选为学校党委副书记,继续分管学生工作,直至退休。 <div><br></div> 夏继明担任图书馆馆长及兼任教务处副处长,从事《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工作长达20余年,其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深受学生好评。夏继明教学成果突出, <div><br></div><div> 新疆沙漠深处工作15年的往事,夏继明老师历历在目,是他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在闲暇的退休生活中,用真情创作了多篇关于胡杨的诗歌,在这里,挑选了几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div> <div> 作者:夏继明</div><div>《大漠孤村》<br></div>苍茫大漠锁边村,<br>一片炊烟笼胡杨。<br>队队秋鸿往南去,潇潇落叶伴夕阳。<br>塔里木河<br>清涵塔水千里程,<br>广葇荒原任驰横。漠野胡杨空寂出,<br>苍黄写尽叹凋零。<br> <div><br></div> <div> 英苏古村遗址</div> <div><br></div> 浦昌城遗址 <div><br></div>《蒲昌古城》<br>胡杨道上古城州,不尽秋风草木休。<br>浩瀚平沙无际限,<br>长空大雁岂勾留?<br>久念蒲昌生五谷,<br>昔华已逝引哀愁。<br>欲盼天公施雨露,倾心只为稻梁谋。<br><br> <div><br></div> 夏继明老师、刘克惠老师在旅行 <div><br></div>《胡杨泪》<br>胡杨故土少炊烟,<br>偶见横空雁字还。<br>万木多封膏沃地,<br>何独遗我向荒原?<br> <div><br></div> 河边漫步 <div><br></div><div>《夜宿胡杨林》<br></div>胡杨袤远塔河边,<br>鸟兽稀零出其间。<br>树影婆姿风舞动,<br>苍凉寂漠久自安。<br> 《屯垦叙事》<br>柳冒新芽待报春,<br>清渠水贵价如金。<br>棉苗渐长忧沙暴,<br>麦地风高可撼根。<br>早暮忙耕宁促迫,<br>秋黄满廪莫辞勤。<br>茫茫朔漠艰辛事,<br>默默胡杨晓我心。<br> 《胡杨赞》<br>金秋入漠看胡杨,<br>树壮枝纤叶透黄。<br>任尔风沙仍挺拔,<br>千秋默语护苍凉。<br> 《胡杨礼赞》<br>根扎荒原仰碧空,<br>千年屹立沐沙风,<br>游人观止齐声赞,<br>笑傲庐山不老松。<br> 《北漠胡杨》<br>有情红柳血如丝,<br>含意胡杨泪坠时。<br>一片丹心桃李艳,<br>暮年存慰忆云驰。<br> 林聪赋诗一首,为夏老师点赞!<div><br>青春热血洒边陲,<br>而今两鬓布满霜。<br>沧海桑田人已非,<br>初心不移始方终。<br>遥想大漠何所惧,<br>革命理想高于天……<br></div> 祝福夏继明老师、刘克惠老师平安健康!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