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黄石黄荆山上是我家”微信群攀登黄石十五峰

呆二马

<p class="ql-block">诗云:</p><p class="ql-block">北饮长江幕阜遥,</p><p class="ql-block">追山跋涉路迢迢。</p><p class="ql-block">阳新大冶峰十五,</p><p class="ql-block">黄石儿男登顶瞧。</p><p class="ql-block"> 黄石是个有山有水的城市,北倚长江,南靠幕阜山脉的余脉。幕阜山(幕阜山:天岳山,阜山实乃浮山)从湘鄂赣三省的边境一路向北奔来,直抵黄石长江南岸,才止住脚步,深深地吸吮着长江水,与江对岸的大别山遥遥相望,留给黄石大地千多座大小山峰。绵绵群山,是中国最早开采和冶炼青铜之地,是早期开采铁矿之地,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如今是人民群众旅游之地。刘禹锡《陋室铭》开篇首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15座海拔超过700米山峰,分别分布在大冶市与阳新县境内。它们虽比不上“三山五岳”,更攀不上名山、高山、大山之列,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毫无特色”,有的“貌不惊人”,有的“相貌平平”,有的“其貌不扬”,但它们洒有革命先烈的鲜血,留有红军的足迹,烙有火红年代的印记。对于“黄荆山上是我家”的登山爱好者来说,它们就是“圣山”,英雄的山,有信仰的山,有历史的山,有故事的山,就是“名山”、“仙山”,充满敬意,要一一朝拜。不论它们多么艰难险阻,要领略她的风景、领略她的风采,领略她的美丽,要一一登攀。在吴光荣群主的精心组织下,在胡祖曦、程建强两位向导的带领下,经过山友们的努力,圆满完成攀登计划,谱写了“黄荆山上是我家”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登山过程中,群友们缅怀革命先烈,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呼吸新鲜空气,清除肺部的垃圾,增强了体魄;克服路途中的困难,增加了走好后面道路的信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增进了友情。正像冯焕运老山友发出的感叹:“钻丛林,跨山峰。领略了荒山野岭、深山老林;领略了手脚并用、连滚带爬。也享受了挑战极限的快乐!”活动是奋斗的过程、互帮的过程、放松的过程也是开心的过程。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清平乐•会昌》一词中所描述的:“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黄健等才子用漂亮的美篇、黄文博和李艳林等高手制作了精美的彩视、周孟存和刘合均及曹庭安等大家奉献了富有韵味的诗词,还有许多群友的“快手”“抖音”与群友进行了全过程的共享,群友们收获满满,幸福满满!</p> <p class="ql-block">1、 龙角山位于大冶城南,与黄石第一高峰南岩峰、大冶县第一高峰太婆尖隔山相望,海拔786.9米。“湖广通志”上记载:龙角山两山对峙,本来叫龙耳山,唐天宝四年(745年)改名龙角山。龙角峰顶端有两座巍峨挺拔,毗依相邻的天然石峰,俨然像一双耸立云天的龙角,故此人们取名为龙角山。2021年8月19日“黄荆山上是我家群”(以下简称“家群”)首登龙角山。经过春夏两季的休养生息,原来登山的道路完全被野芒和荆棘覆盖,吴光荣群主凭记忆找到上山的入口点,挥舞手中的大木棒,硬生生从中开出一条路来。“披荆斩棘”用在此处、此时,描写此景是恰如其分,是恰到好处。由于当天浓雾弥漫,远处群山看不清楚,但沿途风景优美,且富有挑战性,群主又多次组织群友游玩。有部分不善爬山的群友从北面的“十八盘”公路走上去。山峰高耸挺拔,太阳升起,阳光先照到它的山顶;将要下雨,山顶就有云起。 站在龙角之上,俯视广懋群山,苍翠碧绿,连绵不绝,心情豁然开朗。环顾四周,“龙角朝墩”、“莽蛇出洞”等景点很是养眼。俯瞰“十八盘”,与沿公路走上来者有别样的感觉。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一去龙山雾满冈,</p><p class="ql-block">重攀瘦脊遍阳光。</p><p class="ql-block">茅柴挺拔挡驰道,</p><p class="ql-block">荆棘热情撩素裳。</p><p class="ql-block">十八拐前村女秀,</p><p class="ql-block">龙峰角上勇夫强。</p><p class="ql-block">会师古寺齐欢庆,</p><p class="ql-block">把酒群峦放眼量。</p> <p class="ql-block">2、七峰山位于阳新县西北部,因七座高峭秀丽的山峰相连而得名,海拔748米。七峰山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岩峰为主峰的七座山峰,二是白沙镇西南方向的一排山,“家群”登的是后者。旅游车从白沙镇“七峰山风景区”牌楼下穿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开到山脚下。群友然后沿着防火带向上攀爬,向导胡祖曦在前面引导,群主吴光荣在后面托底。七峰山虽然说没有悬崖峭壁,但山势陡峭,防火带上无树木、无植被,表面是一层细砂砾,有力用不上。两边是茂密的森林、荆棘和茅草,人进不去,只能硬往上“爬”。真正是“前腿弓,后腿绷,两手抠地不放松”,群友都是手脚并用,各显神通。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在这里得到应证,人在山坡上站不住,手无处着力,有的群友采用屁股着地,两手撑地,仰面朝天,向下挪移。有个别女群友干脆像滑滑梯一样,滑下山坡。洋相出尽,笑声不断。站在主峰,俯瞰大冶湖,眺望长江,环视山下星罗棋布的村庄,所有的疲劳、辛苦都烟消云散。有诗云:</p><p class="ql-block">群山雄峙大湖边,</p><p class="ql-block">登上七峰擎九天。</p><p class="ql-block">坡陡泥丸鞋局促,</p><p class="ql-block">儳岩荊棘袂连牵。</p><p class="ql-block">道途感慨言辛苦,</p><p class="ql-block">景色欣观展笑颜。</p><p class="ql-block">青壮繁忙生活累,</p><p class="ql-block">残年无事享清闲。</p> <p class="ql-block">3、太婆尖位于大冶金湖街办龙角山南麓,与黄坪山风景自然生态区相邻,是黄石地区第二高山峰, 海拔839.9米。黄石市登山协的程建强同志当向导,旅游车把群友送到太婆尖南的高墙村,再徒步登山。先沿着乡村公路向上约1000米,转入山路,穿过茂密的竹林,踏上青石板铺成的古道。石板比较光滑,上面留有先民的足迹,至少是经过百年以上踏磨,感觉过去山民生活的艰难和不易。山上有大片的油茶林,已经过了采摘收获季节,几名妇女正在给油茶树施肥,为来年增收作准备。下山时的明清古道,与建设中的武(汉)阳(新)高速公路并行,大家感到,高速公路建好后,山乡一定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诗曰:</p><p class="ql-block">太婆传说事凄凉,</p><p class="ql-block">茶叶交流度命粮。</p><p class="ql-block">肃肃竹林荫石板,</p><p class="ql-block">葱葱松柏绕山梁。</p><p class="ql-block">明清古道遮荒草,</p><p class="ql-block">现代涵桥福梓乡。</p><p class="ql-block">相约登高心境美,</p><p class="ql-block">环眸峰色尽阳光。</p> <p class="ql-block">4、12月4日“家群”组织攀登南猫儿铺,也称傅家山。向导胡祖曦前方引路,群主吴光荣负责收尾。群友下旅游车后,跟着向导钻进一条山沟,顺着山沟向上攀爬。途中,一座70年代的建筑,引起群友的好奇:上面写着“大王山林场”,下面大门两侧分别挂着“大冶大王山茶业有限公司”和“大王山70年代知青点”的牌子,钩起70岁左右群友的回忆和感叹!傅家山山势虽不陡峭,但石头的表面,就像人工做的“水泥拔丝”,脚踩着有刺痛的感觉。由于季节的原因,山上的野韭菜稀少,让计划采挖的群友愿望落空。山上的新鲜空气和周边美景,群友们得到充分享受。由于,树林茂密,似路非路的地方很多,下山时,既然分成了三支队伍,走了三条路线,好在都顺利钻出山,平安登车,安全返回。 诗云: </p><p class="ql-block">野韭付家时节误,</p><p class="ql-block">南猫登顶解忧愁。</p><p class="ql-block">知青热血茶场在,</p><p class="ql-block">年代火红遗址留。</p><p class="ql-block">岩下羊肠相伴走,</p><p class="ql-block">林中歧路别途游。</p><p class="ql-block">老翁壮志冲天际,</p><p class="ql-block">追慕初心福满眸。</p> <p class="ql-block">5、荷叶脑(荷叶瑙) 又称荷盘垴,荷盘指荷叶,荷叶形圆, 似盘, 故名荷叶脑。有民谣:“ 荷叶本无脑,山垴象荷叶,故称荷叶垴,可攀不可摘”,是黄石地区的第五高峰。在半山腰,遇到养牛专业户,向他打听路线时,主动开着摩托车,把我们送到上山的路口,并详细介绍线路和注意事项,大冶人的热情好客体现得淋漓尽致。荷叶垴虽说没有特别的地方,但,正在开发旅游资源,有处石林,大量的泥土从石缝中抠了出来,已经初见雏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游客来“打卡”的好地方。有诗证:</p><p class="ql-block">山垴状若叶荷开,</p><p class="ql-block">招惹登攀蜂涌来。</p><p class="ql-block">寒气乱流枯木瘦,</p><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玉峦裁。</p><p class="ql-block">牛羊牧养持希望,</p><p class="ql-block">奇石新增待善财。</p><p class="ql-block">乡野沐恩贤政策,</p><p class="ql-block">前途如画不嫌猜。</p> <p class="ql-block">6、黄石共三个金竹尖,大冶市大箕铺镇和阳新县龙港镇各有一个,但海拔都在700米以下。毛铺金竹尖海拔771米,顶峰有一座修建于1962年的防空哨所,现己废弃。建筑房屋使用的所用材料全部是石材(一块大青石有50-60斤重)房子的四周都建有瞄准射击的枪眼。还有一块100-200斤重的花岗石碑记“保卫祖国、大冶县毛铺防空哨,1962年11月大冶县人民政府”。当年为击落台湾国民党“黑猫”U2高空侦察机,起到一定预警作用,可惜的是因防空哨所房顶垮塌石碑已断成了两截。 诗云: </p><p class="ql-block">三地名金竹,毛铺惊破天。 </p><p class="ql-block">尚存青石屋,留有壮歌篇。</p><p class="ql-block">战士操雷达,黑猫生紫烟。</p><p class="ql-block">登临观历史,幸福度残年。</p> <p class="ql-block">7、猫儿铺又称猫儿扑,位于大冶灵乡境内,是大王山的主峰,海拔774.9米。因其南面有个山峰称南猫儿铺,南、男谐音,群友们就戏称为“男猫儿铺”,北面的山峰谑称为“母猫儿铺”。 山中有 “九曲洞”、 “天星洞”、 “红军洞” 等十余处洞穴,其中 “九曲洞”有标识,我们在标识牌周边找遍了,也没找着洞口,问牧牛的两老夫妻,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红军洞”,并指引方向。我们后来游了“天星洞”和 “红军洞”,看到洞内的冰柱、冰挂,吹过来的阵阵寒风,大家都缅怀革命先烈,亲身感受到红军吃苦耐劳精神,不怕流血牺牲为精神,更该珍惜当下的生活。诗曰:</p><p class="ql-block">冬阳晨洒大王山,</p><p class="ql-block">老朽相邀猫扑前。</p><p class="ql-block">白菜岩盘封积雪,</p><p class="ql-block">红军洞内荡寒烟。</p><p class="ql-block">前人遗志后生搏,</p><p class="ql-block">革命目标今日圆。</p><p class="ql-block">牢记初心寻足迹,</p><p class="ql-block">登攀不歇勇争先。</p> <p class="ql-block">8、大王山位于阳新宏卿乡,海拔745米。 大王山东边是七峰三教山、南边是虾蟆伏,西边是荷叶脑、北边是太婆尖。这次登大王山是牛年最后一次,计划虎年再组织,群友相互问候“年事可办好”等过年的话。登山从虎山上,想从虎山下去,但途中有一峭壁,有恐高症的人存在风险,于是群主吴光荣决定走另外一条道路。可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也不容易。在大王山的脚下,我们走进了一片茶树林,密集的茶树,中间夹杂着荆棘,群主吴光荣又一次发挥了他手中大木棒的威力,左冲右突,给群友开辟一条可以行进的路。穿过茶树林后,又钻进了高高的野芒里,稍微拉开点间距,后面的人就看不到前面的人,群友大呼小叫,互相照应,好几位群友脸上、手上被荆棘和野芒划伤,登上主峰后,群友们欢呼雀跃,庆祝又一个胜利。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弹指摸抓牛尾巴,</p><p class="ql-block">岁前巡访大王垞。</p><p class="ql-block">寒冬新日照山野,</p><p class="ql-block">腊月狂夫弄物华。</p><p class="ql-block">茅草浓遮人影隐,</p><p class="ql-block">茶林高耸路蹊斜。</p><p class="ql-block">打恭问候年时好,</p><p class="ql-block">拱手相邀赏早霞。</p> <p class="ql-block">9、 南岩峰又称南岩岭,原称龙眼峰、龙岩峰,十五座高峰中的“老大”,海拔862.7米,故有"黄石第一峰"之称。2021年12月18日,“家群”第一次登南岩峰,因下山途中走错方向,黄昏时翻爬虎山,登车时已灯火辉煌。虎年正月十六(2022年2月16日)“家群”再次出征南岩峰,是与上次反方向行进。先登虎山,再上三角山,然后大王山,最后登顶南岩峰。虎山的岩石上面,有古人留下的石刻,只可惜我们不认识,希望考古工作者能发掘,让她一展风采。正月初七的大雪,山下已经融化殆尽,但南岩峰上仍是白雪皑皑,寒风嗖嗖,群友兴奋不已,歌声阵阵,纷纷打卡不止。诗云:</p><p class="ql-block">巧无向导大岩攀,</p><p class="ql-block">恰遇残阳照虎山。</p><p class="ql-block">峭壁悬崖途迹索,</p><p class="ql-block">披荆斩棘夜灯还。</p><p class="ql-block">重登龙眼雪诗诵,</p><p class="ql-block">再顾群峰美景环。</p><p class="ql-block">艰险明知偏赴约,</p><p class="ql-block">齐心携手战难关。</p> <p class="ql-block">10、父子山是阳新富河以北一条东西走向山脉的主峰,海拔791米。宋本《太平寰宇记》载:“有父子二人缘山采药俱坠崖下,从此为名”。 “家群”曾多次组织攀登,虎年正月二十一(2022年2月21日 )再次组织重上父子山,是完成攀登黄石十五峰计划的一部分。由于连续阴雨低温,降低了群友的热情,但仍有31名群友参加。大部分群友踏着积雪和泥泞的山路,相互帮助,跌跌撞撞,一步一滑地登上了顶峰。下山时可就犯了难,有位女群友做了4次“屁股墩”。太子镇的著名传统小吃太子豆腐,有史料可查,太子豆腐制作传统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黄石地区家喻户晓。太子豆腐有100多个品种,素有“荆楚一绝”之美誉,古时为宫廷贡品,大部分群友都购买了“贡品”和太子麻花,满意而归。诗曰:</p><p class="ql-block">父子悬壶采药勤,</p><p class="ql-block">蹬空殒命祀天神。</p><p class="ql-block">前人忙碌深山隐,</p><p class="ql-block">吾辈闲来洞壑禋。</p><p class="ql-block">草木葱葱冰路险,</p><p class="ql-block">丛林莽莽土坡皴。</p><p class="ql-block">长江宛若青龙舞,</p><p class="ql-block">古镇悠然白虎新。</p><p class="ql-block">(白虎:1、豆腐的别称。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物部》:“俗以豆腐为白虎,白菜为青龙。”2、站在父子山,左为长江,右为太子古镇,合左青龙、右白虎之说)</p> <p class="ql-block">11、白马山(白茅山)位于 阳新县黄颡口镇,知名旅游景区“仙岛湖”的南岸,海拔786米。虽说是阳新县的地界,但必须要从通山县慈口乡乌岩村上去。因前夜下雨,又正在开挖修路,山路泥泞湿滑,红色的泥巴十分粘稠,粘在鞋上不下来,走几步就要使劲甩一甩、擦一擦,否则就走不了,走不动。费了好大劲,登上顶峰,雾中蒙蒙笼笼俯瞰仙岛湖,真有仙境的感觉。高大的岩石耸立,确像一只高昂的马头,只是石头是黑色的,和白马有点对不上。向导胡祖曦在前面开路,捕获一只野兔,引来群友一阵欢呼。群友们下山后,采摘了很多荠菜,这是登山活动中收获最多的一次。 有诗证:</p><p class="ql-block">远赴通山攀白马,</p><p class="ql-block">阳新管辖境疆穷。</p><p class="ql-block">越峰云雾蒙胧岛,</p><p class="ql-block">覆履泥丸草莽风。</p><p class="ql-block">汗喘谁知是三九,</p><p class="ql-block">小休顿感处寒宫。 </p><p class="ql-block">鹓扶捕获黄茅密,</p><p class="ql-block">荠菜揪挦硕果丰。</p> <p class="ql-block">12、雷打尖在龙角山镇徐家山湾背后,海拔780米。旁边挨着雷打山,再往旁是太婆尖,三座山在一条山脉上。传说,太婆尖是这一带山系的“母山”,意为尊者,四周的山都是她的子民,高度不可高于她。雷打尖虽是太婆尖旁的一座小山峰,可它却日益长高,眼看就要超过太婆尖了。天上诸神商议后,决定派雷神出面,把雷打尖的山尖给劈掉了,此后,这座山就再没长过,雷打尖也因此得名。2022年元月18日(农历辛丑年腊月十八)群主吴光荣有事未参加,由程建强和胡祖曦二位带领,20位群友拽着“牛尾巴”,从龙角山村正在建设的武(汉)阳(新)高速公路旁,钻进野芒丛生的山沟,沿着牛走的小路向上“寻”走。在一个叉口,程建强和胡祖曦因“两步路”软件上线路不同,而各带一部分群友走了不同的线路。胡祖曦走的是近路,有人走过但因很久无人行走,路迹灭失,完全依靠“两步路”走到汇合点,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方便。既登了一次山,也为虎年“家群”登雷打尖探了一次路。虎年“家群”正月二十七,“家群”38名群友再次“巡山”,啸傲山林。诗曰:</p><p class="ql-block">老牛涉险奋蹄疾,</p><p class="ql-block">猛虎巡山狂野欢。</p><p class="ql-block">意欲出头雷打顶,</p><p class="ql-block">惊魂神话客心寒。</p><p class="ql-block">密林丛里路探索,</p><p class="ql-block">峭壁岩中猿履跚。 </p><p class="ql-block">临极长歌相拥笑,</p><p class="ql-block">古稀祈愿岁安澜。 </p> <p class="ql-block">13、卜峰尖(朴峰尖、卜风尖)也叫崩山,位于黄石市的“南极”,海拔791米(此山被黄石定为十五座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第三高峰,此山由阳新、瑞昌市与武宁县共拥,相传站在顶峰,一脚跨两省,鸡鸣三县闻。2022年3 月6日,程建强、胡祖曦一行12人,进行了寻找道路的试攀登,为“家群”后续攀登作准备。上山前十多公里山路,道陡、弯急、路窄,小车一盘子都打不过弯道,需倒一次车才能上去,大车走不了。 按老乡指点的山路前行,临近登顶无路可行,按方位边走边开路,顶峰近在二百米处,被荆棘芭茅挡道,为了安全,只好返程。听当地老乡说,他应武汉有关人员要求,要开一条上山的路,程建强、胡祖曦留了老乡的电话,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础。他们 站在海拔近700米的山腰,远山如黛、崩山峡谷云雾缭绕、高山草甸随风起伏,风景如画,也觉不虚行程。诗云:</p><p class="ql-block">原生貌未耘,处女地无垠。</p><p class="ql-block">脚踩三州界,鸡鸣两省闻。</p><p class="ql-block">芭茅遮绝顶,野路乱浓云。</p><p class="ql-block">不辨俄乌事,崩山人悦欣。</p> <p class="ql-block">14、犁头尖 属大冶金湖乡,海拔735米。龙角山镇到黄坪山村盘山水泥公路穿山而过,山上全部是黄坪山林场种的茶叶树,顶峰安装了手机发射塔。</p><p class="ql-block">15、求雨垴大冶市毛铺乡海拔730米。</p><p class="ql-block">三座(两座半)山峰未开发,也由于季节的原因,春雷惊醒万物,草长茑飞,蛇虫出没,加之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家群”按下了攀登的暂停键,暂时停下了攀登的脚步,留下未来条件成熟时继续攀登,留点遗憾,留点念想,留点盼头,也是美,也是一种圆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神话,这里有传说;</p><p class="ql-block">这里有故事,这里有火热。</p><p class="ql-block">这里掩埋着烈士的身躯,</p><p class="ql-block">这里浸染着前辈的鲜血。</p><p class="ql-block">这里燃烧过革命的烈火,</p><p class="ql-block">这里谱写出英雄的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年一年向前方迈进,</p><p class="ql-block">我们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p><p class="ql-block">我们寻求快乐,不忘根本,</p><p class="ql-block">我们寻找根源,牢记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怕是悬崖峭壁、沟壑纵横,</p><p class="ql-block">那怕是荆棘丛生、道路泥泞,</p><p class="ql-block">那怕是寒风劲吹、冰雪飘零,</p><p class="ql-block">那怕是羊肠险途、道路难行,</p><p class="ql-block">我们高举着旗帜,</p><p class="ql-block">我们高唱着群歌,</p><p class="ql-block">攀登 !攀登!攀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有开路先锋,</p><p class="ql-block">后有保护尖兵。</p><p class="ql-block">手拉着手、人撑着人,</p><p class="ql-block">南猫峰的山韭、七峰山的胡葱,</p><p class="ql-block">白马山的地菜、红军洞的野梅。</p><p class="ql-block">太婆尖的茶叶、金竹尖的竹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领略风景、品尝山珍,</p><p class="ql-block">锻炼身体 、振奋精神,</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一群爱山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一群爱登山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一群快乐的精灵,</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快乐的黄荆山人”。</p><p class="ql-block">(15座山峰的资料摘自市老体协登健委副主任兼登山指导程建强同志的美篇“黄石地区十五座最高山峰排名”,有些照片是借用胡祖曦、王国全、蔡煌星、李艳林、黄健等群友的,一并予以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