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去襄阳,专程游览了位于汉江边上的“米公祠”。我不是书法爱好者,虽然知道米芾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但对其书法的特点知之甚少,流览后米公祠后,看到一些资料,才对米芾之“颠”和“刷”字生活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时人号海岳外史、火正后人、鹿门居士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p> <p class="ql-block"> 米芾有两大文化名片,一个是“颠”,一个是“刷”,前者是指米芾的个性特征,后者指米芾的书法特征,二者都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p> <p class="ql-block">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一·朱赠俞清老》载“米黻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藉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起居语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米芾着唐衣戴高帽,冠带系法也不同于世人,在行为举止上彰显自己的独特,米芾书画赫赫有名,结合起怪诞行径人人称米芾“颠”“狂”。米芾只是听从自已的内心、不拘世俗力求表现自我。</p> <p class="ql-block"> 米芾之“颠”表现在痴迷古书画,爱石成癖和冠服效唐人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米元章有嗜古书画之癖,每见他人所藏,临写逼真。尝与蔡攸在舟中共观王衍字,元章即卷轴入怀,起欲赴水。收惊问何为,元章日生平所,未尝有此,故宁死耳。攸不得已,遂以赠之。</p> <p class="ql-block"> 米芾在任书学博士期间,皇上问他本朝几位书法家各自的特点,他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皇上问他:“你的书法如何啊?”他回答说:“臣书刷字。”《海岳名言》</p> <p class="ql-block"> 米芾在“宋四家”书法中,是最具个性的一位。苏轼曾评价米芾云:“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他也曾于《海岳名言》中自述自己的习书过程:“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简单说30岁前就是取诸家之长,以唐人为取法对象;其后,他醉心魏晋法帖,尤推崇王献之。</p> <p class="ql-block"> 米带“刷字”表现在,下笔飞快、果断、有力、率性自然,“挥霍迅疾中含枯润,有天成之妙、有钧石之力。”</p> <p class="ql-block"> 他批评唐代书家的运笔方法:“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同时自信地指出:“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王澍在其《论书剩语》中对中锋运笔中提到:“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施无不当矣。”书法家大都认为米芾的书法不拘一格,乃“八面出锋”。</p> <p class="ql-block"> 米芾颠的个性和刷字生活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理想状态”以及“自然而然”的人生境界,是无数中国文人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