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课堂反思:五下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小核桃课堂

<p class="ql-block"><b>一、教材简析</b></p><p class="ql-block">本课是《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7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落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条件,进行有依据的设计实践制作活动,最终达成概念整合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本课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b>聚焦</b>,在绿豆苗圃里,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除了食物关系外,还存在怎样的关系。第二部分——<b>探索</b>,通过观察和分析绿豆苗和周围生物以及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且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第三部分——<b>研讨</b>,思考制作生态瓶需要的材料、设计理由、注意事项及制作步骤等。第四部分——<b>拓展</b>,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展开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p> <b>二、教学反思</b> 通过绿豆苗圃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绿豆苗周围的生物有什么?各种生物除了食物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促进学生建构“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概念的表述要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探索的第一层次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绿豆苗圃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举例所知道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内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了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探索的第二层次活动:设计生态瓶时提供参考材料的信息,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支撑依据。学生基于生物生存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材料。 在设计后的研讨中,学生认识到:选择合适的植物、动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才能达到平衡;在有限的空间里,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也很关键。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的设计方案</div> 探索的第二层次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在课后观察生态瓶时,会<b>发现动物死亡的现象</b>,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及时改变生态瓶中生物或非生物的种类、数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制作的生态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示我们的生态瓶</h3> 展示生态瓶环节可在课后进行,也可再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1.分享自己制作生态瓶时遇到的难题,说说是如何解决的?2.生态瓶中生物、非生物分别是什么?它们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你觉得自己的生态瓶达到平衡和谐的要求了吗? 课后鼓励学生选择某一主题开展对比实验持续观察生态瓶,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谐需要的条件。 三、爱牛器材使用 <b>爱牛材料:塑料瓶、沙石、鱼捞网</b><br>塑料瓶:容量是1000ml,带盖,可作生态瓶的瓶子。<br>沙石:可铺在生态瓶的瓶底。<br>鱼捞网:便于捞水生动物。<br><br>

生态

生物

学生

生态系统

非生物

制作

绿豆

设计

课后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