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位于烟台牟平、威海文登的交界处,方圆百里,巍峨耸立,万仞钻天,峰峦绵延,遍布文物古迹。夏天,这里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多有清泉飞瀑。到了冬天,则山舞银蛇,白雪皑皑。因为昆嵛山地理位置的原因,从东北地区南下的裹挟着渤海湿气的冷空气,遇到陡然升高的地势就会洒下飘飘雪花。所以,昆嵛山是山东踏雪的好去处。<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12年元旦,由山中鹰组织,橄榄树、嘟嘟开车,我们一行九人从淄博出发,在牟平与当地的弹夹、苏美平生汇合,向昆嵛山进发。<div> 弹夹很年轻,酷爱户外,对昆嵛山非常熟悉,是山中鹰网上邀他来带路的。苏美平生从上海回来探家,随弹夹一起参加了我们这次活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开车进山,把车停放在一座兵营大门前面不远的地方,下车徒步上山。</div> 这里曾经是战备前沿,山中有很多兵营。远处山沟里的房子就是营房<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路沿山沟向上,右侧营地围墙内不时出现山洞和岗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虽然刚进山,脚下已满是冰雪。<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来到红军游击队老蜂窝遗址。<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据碑记介绍,当年红军游击队曾在这里举办培训班。一次,地下联络员背着大半袋子粮食进山时,被敌人发现,200多名国民党匪兵包围了老蜂窝。隐蔽在昆嵛山上的岗哨发现后,随即鸣枪报警。学习班成员爬上山顶投入战斗,凭借地理优势,战士们边打边撤,训练班学员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继续向上走<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相机很不给力,没照几张照片镜头就起雾了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越往上走雪越深、风越冷、景越美 除了我们几个人,一路上再没见别的活物 <br> 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div> 泰礡顶的风太硬了,因为手套有手上蒸发出的热气,一碰到登山杖的金属部分就会粘在上面。手握相机没咔嚓几张就冻僵了。并且相机要揣在怀里暖着,拿出来拍几张就显示电量不足。<div> 今天从淄博赶过来,上山开始的时间晚,几乎是从零海拔起步,又是重装,再加气候恶劣,登顶时天已昏暗,匆忙拍照后赶紧下撤。<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下撤途中,天黑路陡,雪深冰滑,急急赶路,尽管雪套、冰爪都用上了,估计没人不墩腚瓜吧!直到晚上八点多终于在夜幕下找到一片营地。大家匆匆扎好帐篷,一头扎到里面再也不想出来。计划中的热汤、佳肴、美酒统统留待明天吧。<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一夜很冷。凌晨我测了一下,帐内温度负5.7度,帐外负6.9度。看来非刮风下雨的天气情况下,指望帐篷来提升温度效果并不显著。我的睡袋标称舒适温度负5度,在家实测不到负5度就冰冷难耐。幸亏我带了两个睡袋,否则,一夜难眠。<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二天早起看看我们的营地还真不错,不但平整,而且避风近水。 一缕阳光从山顶逐渐向下移动,洒满了我们的营地,洒满了我们全身。在温暖的阳光中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br> 我 弹夹 苏美 山妮 三棵树 嘟嘟 龙井 橄榄树 320 大凯。<div>还有山中鹰在拍照</div> 沿一条山沟向上。沟内布满杂草、灌木、乱石,小路难以分辨。 <br> 来到一个瀑布下面。这里风景优美,不由人不在此留影。<br> 平时可能无所谓,但是现在崖壁上冻结的冰雪给攀登带来难度。弹夹率先上去,拴好绳子,大家一个个爬了上去。<br>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为了保险起见,大部分背包是由弹夹先用扁带提拉上去的,其中有一个没拴牢,中途松扣,差点把弹夹闪倒。好在是有惊无险。 攀上悬崖,走出沟底,上面是另一番风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翻过垭口,走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上竟像上了“高速公路” 到了真正的公路上 但这是景区内的公路,不允许车走,也没有行人,只有我们十一人“咔嚓”、“咔嚓”地踏雪声 不到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一处小树林。林子里地面宽阔、平整、松软,旁边有一条小溪,就在这里扎营了。昨天扎营时间太晚,天黑、风大、气温低,谁也没心绪聚餐。今天扎营早,大家热火朝天地吃了一顿大餐。 我们第二天的营地<br> 黎明,帐篷外响起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外出一看,下雪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由于担心高速路上有雪,影响按时返程,我们只好放弃途径无染寺返回放车地点的计划,选择就近从曲家口村出山的方案。趁着天晴赶紧收拾垃圾,整装上路。 上路不久,天上又飘起了雪花。 真见识了昆嵛山的气候,说阴就阴,说晴就晴,一会儿的功夫又成了蓝天白云,山披金光。 弹夹和苏美平生远远走在前面,留下长长的两串脚印。 我们则在后面嬉笑、拍照 莽莽旷野中唯有我们十一人,五颜六色的装备点缀在蓝天白云下,就像这一丛挺直、摇曳的芦苇一样成了雪地里的一道风景 曲家口村到了。原指望在这里能坐公交去牟平或租车去我们放车的地方,因为雪后路滑,汽车不准上路,村里准备进城里上学的孩子都走不了了。 从曲家口村到能通汽车的公路还有10公里,不能坐以待毙,背起大包又上路了。 弹夹、苏美平生、大凯、320先头去开车,我们其余的人在后面慢慢走。<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天气仍然晴阴不定。一会儿蓝天白云、阳光四射,一会儿又北风劲吹,雪花扑面。在这不记得几次的晴雪交替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开车过来的大凯他们。<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牟平与弹夹、苏美平生挥手告别后踏上归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高速路上,橄榄树迎着夕阳把车开得飞快,一股夸父追日的豪情油然涌上我的心头。 瑰丽的夕阳即将落下,三天的行程也即将结束,火红的晚霞为我们的踏雪之行抹上了一笔重彩,皑皑白雪与这落日余晖将成我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