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不也是幸福吗?”很朴素的话,蕴含着深深的道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与父母和睦相处,是人生的大课题。孝顺父母,以顺为孝,可这“顺”有时候真不容易做到啊。父母与孩子,有年龄的差距,更有时代观念的差异,能做到相互理解确实不易。</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中周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只有周秉坤一直留在母亲身边,是这个家庭中最普通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父子间的矛盾发生在过年的时候,周父携一家人去给邻居们拜年。邻居们对哥哥姐姐赞赏有加,唯独冷落了这个忙前忙后、照顾母亲多年的秉昆。在分别的车站,父子俩发生了争执,周父气愤离去,两人不欢而散。</p><p class="ql-block"> 父子之间从此断了联系,父亲不肯主动提笔给儿子写信,而儿子一直觉得自己还没干出个样子,不知如何下笔。有这样一个镜头:这边儿,秉昆终于得到了报社的编制,鼓起勇气拿起笔,想给父亲写信,然而纸团一片,终究没有迈出这向父亲靠近的第一步;那头儿,老父亲听了徒弟的意见,终究抑制不住对儿子的思念,然而也是纸团一片……</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真为父子俩着急,这一步怎么就迈不出去呢,明明都如此地惦记对方。还是因为心结吧,父亲不能接受儿子当初的顶撞,儿子则是因为内心深深的自卑。如果,当初两个人刚有矛盾的时候,及时沟通交流,就不会造成那么多年的等待和伤害……然而,那个年代的很多父母,终究不会向自己的孩子示弱。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待孩子可以指责、打骂,却不允许孩子犟嘴甚至反抗……</p><p class="ql-block"> 直至老父亲退休,回到老宅,却发现儿子已经搬家,而这一切自己都不知道,顿觉自己在外人面前颜面扫地……</p><p class="ql-block"> 晚上,周秉昆回家时,看到父亲正阴沉着脸坐在床上抽烟,三四年没见父亲,也没给他写信,周秉昆有点激动,更有点害怕,他担心父子俩会不会一言不合吵起来。</p><p class="ql-block"> 结果是,两人真的吵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周父问儿子为啥不给他写信,周秉昆回了一句“你也没给我写呀”,周父说“我是你爹”,周秉昆怼了一句“我爹就有理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一再顶撞自己的儿子,周父暴怒了。</p><p class="ql-block"> 他跳下床,指着周秉昆的鼻子说,自己作为父亲没有任何错,唯一的错误,就是过年时带着他考上北大的哥哥姐姐出去显摆了一回,忘了顾及他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周父这样质问儿子:“你哥你姐考上北大了,我这脸上有光啊,自己的孩子出息了,当爹的不表示一下那不是木头吗?从小到大你哥你姐就学习好,你都是班里倒数最后一名,这是不是事实?”</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暴怒和质问,让周秉昆觉得十分委屈,他只看到哥哥姐姐的优秀,对自己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根本没放在眼里,周秉昆没控制住自己,哭着朝父亲嘶吼起来:</p><p class="ql-block"> “你这样说,考虑过我的感受吗?都是一个爹一个妈生的,在你心里就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可你不但不安慰我,看不见我的好,还就知道对我撒盐,什么话难听你说什么,哪儿疼你抠哪儿,事实就该说出来吗”?</p><p class="ql-block"> 周父听完儿子的话软了下来,周秉昆那声愤怒的嘶吼,彻底揭开了他对儿女的偏心。</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被深深震撼!一个孩子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虽然他没有高学历,但是他一直守在家里,照顾生病的母亲、养育姐姐的女儿,撑起整个家!艰难的岁月里,他的父亲、哥哥、姐姐又为这个家付出了什么!这一切,父亲心里应该是知道的,为什么就没有一句肯定,没有一句暖心的话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向子女道歉真的就这么难吗?</p><p class="ql-block">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事实就一定要说出来吗?对啊!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就不能为孩子多想想,去发现他的闪光点?孩子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人品不好,为什么要哪疼抠哪!事实证明:这个家里看似最没出息的孩子,却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承担了为人子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剧情在这里得以反转,秉昆的儿子嚷着不许打我爸,要去打爷爷,却被秉昆打了,那句“他是我爸!”令周父震惊。“揍白,扛揍…”“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不就是幸福吗?”令人泪目。父亲终于说了这样的话:“你是三个孩子中我最满意的……”而这句话,儿子等了太久太久了!</p><p class="ql-block"> 血浓于水,父子情深,只是这个心结地打开,用了太长的时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总是可以轻易地原谅他人的过错与伤害,可是对于最亲的人,我们总是要求得太多。老一辈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受时代的影响,总是把对子女的期望和感情埋在心底,很少表达,这父爱就显得含蓄。而孩子却恰恰需要肯定与认可,所以当父亲那句满意说出口时,秉昆震惊,继而泪流满面!细细想来,这父亲的责骂、怨怼何尝不是对孩子的爱?这正是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意表达!当我们真正理解到这些时,也许,父母已经离我们而去,所以挨爸揍又何尝不是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透过剧情,我想了很多很多…… </p><p class="ql-block"> 孩子性情各有不同,父母素质各有差异,如何构建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是需要我们深思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要管,但方式不是单纯地打骂,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要尊重父母,但父母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学会认错,而不是那句“我是你爸妈!”</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总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永远没有止境,何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子女,要接受父母的平凡。他们为了养育儿女辛苦一生,即使方式方法不对,那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永远不变!</p><p class="ql-block"> 不禁想起曾经与父亲的争执,也是话赶话吧,自己竟被气得崩溃。事后想想,我能改变他的观点吗,不能!只是增添了不愉快而已。年前,与父亲共进午餐,人家说:“闺女,你可别气我,你这气了我,我是心里真不好受……”我红了眼圈:“你甭跟我一样的,我更年期……”也许,彼此观点不同,子女听而不言就是了,起了争执,啥都改变不了,再把老的气个好歹,还是自己受累……只是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较真大概就是真正的“孝顺”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带二宝回家看老爸,年已八十的老人,今年又要种别人家的一块地,正在地里拔草……我帮着抱草,二宝过来帮忙,听着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心情很美好!老人健康,热爱土地,自得其乐,不拖累子女,这是多么难得,还与他较啥真!他说得都对,只要他高兴,多陪陪,于子女来说就是在尽孝!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如此吧: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p><p class="ql-block"> 父母子女一场是难得的缘分,彼此尊重、悦纳平凡,这双向奔赴的爱,是最平实的幸福。看着在地里奔跑的二宝,我想,这是我应该追求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