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鸡·掌鳖·荷包红鲤鱼——婺源记吃 作者:江礼旸

江礼明

我和宋朝理学家朱熹荣为乡亲,年轻时却从未去过老家婺源。那年赴景德镇采访,近在咫尺,终于有了难得的机会。 县委叶书记、俞副县长等为我们洗尘,用拳鸡、掌鳖、荷包红鲤鱼的高规格款待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子。<div>所谓拳鸡、掌鳖,即是拳头大小的子鸡和手掌大小的幼鳖,十分鲜嫩。席上的鸡是用婺源的传统烹饪法粉蒸而成,原汁尽在其中,故不但鸡肉绝嫩,而且鸡味极鲜、极香。鳖则是清炖,原汁原味。对于我这样在上海轻易吃不到鳖的人来说,尝到如此肥腴的佳肴,其欣喜是不用说的了。叶书记仿佛了解我的心思,把一只整鳖夹到我的碗中,并且用筷子压住,一定要我吃下去。<br></div> 荷包红鲤鱼是婺源四大名产“红绿黑白”之一。据说明代有一位婺源籍的宰相“离休”时,皇帝从御花园的鱼池里打上两条红鲤鱼赐给他。在那个时代里,不知他用什么法子将鱼从京城万里迢迢带到婺源,并从此落地生根,繁衍至今,成为一种极珍贵的淡水鱼良种。祖母在世时,曾说如在鱼嘴里喂给白糖,鱼便可久离水而不死。这鱼头呈三角,嘴有两须,尾似普通鲤鱼,浑身全红,鱼的两面各有鱼鳞三十六片,其肚子特大,浑似一只大荷包。上桌的鲤鱼甚是肥硕,清蒸,用一个大号鱼盘盛着,尝一筷细细品着,有一股特别的香味。此鱼营养价值极高,益肝、补血、健脑。同席的还有一位铁道学院的教授及夫人,他们多年没回老家,对荷包红鲤鱼也赞不绝口。不多时,一大盘鱼便被瓜分干净。 四大名产的“绿”即婺源绿茶,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一九八五年又荣获国家银质奖。这次回婺源,有幸尝到高山云雾茶,醇厚、甘冽,回味无穷。“黑”是龙尾砚。我祖籍龙尾村,这次还趁隙到砚山去捡了几块砚石,初看上去有“金星”,拿到厂里一看,谁知都是废石。 巧的是我们还尝到了“白”——江湾雪梨。其个大、皮薄、脐圆、果肉白嫩、松脆香甜而多汁,无渣。西岗坞有棵老梨树已有四、五百年了,每年最多可结千把斤梨。谷雨时分,梨树结果,即用纸袋包起,以免虫吃日晒。处暑下梨,最大的可有一、二斤重。我们来婺源嫌早了一点,但乡亲们提前摘了几个让我们尝新,为婺源游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真是不虚此行。<br><div>(个别图片为网络下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