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差,遇到突发事件总是手忙脚乱,所以我做事前总会尽量考虑仔细点,以应对各种状况。像去年1390跑50公里,虽然第一次跑,但事先功课做得足,整个比赛波澜不惊,按计划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下推进,很快就完事了。而后来5月份跑越野东海,因为距离短没啥准备,结果遇上家里有事,差点连起跑都没赶上。后来还碰到高温,水袋又不幸弄破了,搞得鸡飞狗跳的。这次跑100公里,一定要好好做功课。</p> <p class="ql-block">舟山的线路我是比较熟的,等轨迹出来了,在脑子里过一遍就行了,估计导航都不用。虽然我的水平不高,但是有个牛是可以吹的,舟山本岛的山,只要你抬头看到的我都爬过。这算不算作弊啊?不过我的水平有限,对站台选手没有任何威胁。我只是喜欢爬山,在山上绿道还没有开的时候,我就已经拿着镰刀斧头在山野间披荆斩棘了。</p> <p class="ql-block">跑长距离我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从来没有夜战的经历,另一个是怕脚起泡。去年50公里天黑前就下山了,连头灯都没用上。这次100公里肯定是要夜战的,而且很可能是两个晚上,所以必须先去适应。</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让老婆晩上陪我一起上山,经过两个晚上的熟悉,我发现只要开强光,白天黑夜区别不大。弱光的话找路有点困难,如果路熟或者路标清晰,慢慢走也能接受。我的头灯是刚入坑时买的便宜货,迪卡侬的LED灯,78块钱,用的是三节7号干电池。备用头灯是参加户外活动时赠送的纪念品,居然比迪卡侬的亮,我查了一下淘宝,大概十几块钱一个。为了测试使用时间,我全新买了GP电池,以便测试时和比赛时电量一致。从晩上10点比赛开始时间开到强光,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光线才开始变暗,而弱光一直到晚上还有。我到外面试了一下,这时的光线勉强还能看清地面。说明应付一个晚上没问题,反正电池也没多重,我多带几组,变暗了就换。备用头灯是可冲电的,虽然亮度高,但只能提供一个半小时强光。看来也只能是备用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个晚上的熟悉,我发现头灯确实很重要,超过其它任何装备,没有它夜晚将寸步难行。其次是保暖也比较重要。补给的话相对就没那么要紧。</p> <p class="ql-block">解决了照明的问题,另一个让我担心的就是脚趾起泡疼痛了。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一旦脚起泡,或者脚趾疼了,就跑不远了。如果前半程起泡,那就只能退赛了。</p> <p class="ql-block">起泡是长时间摩擦引起的,可能是和鞋子的摩擦,也可能是鞋子里进东西了。网上有很多防尘罩防沙套,可都不是很满意。有的防护性不够,有的不透气,有的不耐久,最后还是自己动手做一个。家里有很多参加活动赠送的围脖,我把它一分为二,正好做一付。在一头按脚脖子粗细,缝上一圈松紧带,用于穿在脚上。另一头缝上魔术贴,可以用它固定在鞋带上,这样跑起来,不会飘起来。防护套遮住了鞋口,而裤子又压头防护套的上端(如果不穿长裤,最好有护腿之类的压住),这样外面的枯叶石块就进不来了。经过五十多公里的测试,效果相当好。</p> <p class="ql-block">手艺不好,将就着用吧</p> <p class="ql-block">脚趾疼痛主要是顶到鞋头了,特别是下坡,脚趾前移,反复撞击鞋头。100公里至少要十几万步,这么多次撞击脚趾头都要开花了。我买的越野鞋比平时穿的大了一码到一码半,让脚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即使长时间运动足部充血肿大后,也不易顶到。袜子是先穿五趾袜,防止脚趾间互相摩擦,外面套一双棉袜。系鞋带的时候一定要系到最后一个孔,这样脚踝会被鞋口固定,这样脚不容易在鞋子内部滑动。</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打开强装清单,GPS,号码布,计时芯片是组委会提供的。水壶登山包一入坑就买好了。救生哨是包上自带的。急救毯很便宜,但我从来没买过,因为很多户外活动都有赠送。一直以为急救毯就是冷的时候往身上一裹就行,后来一位医生朋友跟我说,不是这样的。急救毯要保持核心温度,隔绝湿冷的衣服,还要防风防雨,有特别的使用方法。急救毯有四个角,把其中一个打节,把这个节从后背贴身放进去,从后领拿出来,像帽子一样戴在头上。把左右两个角拉到身前,在胸腹部打个节。最下面一个角穿过档部,跟刚才的结打一起,这样就穿好了。因为是贴身穿,就把湿冷的衣服隔离了。它包裹住了头部和躯干,头部是散热大户,而躯干里是人的各种重要器官。穿在衣服里面,行动方便,不容易被刮破失去保温效果,还不会被大风吹跑。</p> <p class="ql-block">装备准备妥当,就该计划怎么跑了。首次参赛,当然是以安全完赛为目标啦。关门是30小时,如果每小时4公里25小时完赛,每小时5公里则20小时就搞定。关键在于要持续输出20小时以上。我给自己订下原则,上坡不跑,下坡收着跑,平路轻松跑,用最少的力量跑最远的路。上坡是很费体能的,特别是跑坡(大神除外)。其实把速度降下来能省好多力,在登山杖的协助下,维持4公里一小时的速度还是轻松的。下坡是很多选手的强项,我以前也跑得很快,但现在不这样跑了。首先速度越快脚趾压力越大,短距离无所谓,长距离则必须注意。另外下坡快也容易出意外,受伤了就不划算了。所以下坡速度我基本控制在每小时6公里的样子。大部分越野赛,有多少上坡,就有多少下坡。上坡4公里,下坡6公里,平均一下就是每小时5公里,20小时100公里,剩下10个小时可以补给,休息,甚至小睡一会儿。后半程速度降下来,也能补偿一下。至于平路,每小时5公里那是徒步的速度,一般来说维持7,8分配速轻松跑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计划全部搞定后,就是落实了。先列两份清单,一份是随身携带的装备清单,一份是换装点清单。这样只要按清单准备,就不会遗漏了。再弄两份流程,一个是开赛当天的流程,从中午午睡补眠开始,到按清单准备物品,几点用餐,几点出发等等。到时候只要按流程执行,就会有条不紊。另一个流程是换装点的,哪些装备要更换,怎么冲电,补给等。对了,带上筋膜枪在换装点,会不会更好呢?</p> <p class="ql-block">好了,赛前准备就是这样了,我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写赛记,如果一切跟我预先按排的一样,就没啥好写了。不过越野赛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谁知道呢。就在这两天就接到通知,比赛延期了。希望比赛顺利,我能安全完赛。</p>